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均一吸收体中SPECT重建多解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建图像噪声特性的分析,间接证明SPECT的解具有多样性。分别用TretiakMetz、Gulberg、富谷武浩等推导的3种等价重建方法和Belini等推导的重建方法,经计算机模拟重建衰减均匀分布的图像,先预置相同的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再比较它们的噪声特性。两种方法重建图像的噪声分布:前者近图像边缘时增大,而后者减小,从而间接证明在假定均匀衰减条件下,SPECT的重建有多解性。  相似文献   
2.
笔者阐述了日本福岛核事故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系统介绍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日本福岛事故发生后的发展和应用,分析并指出福岛核事故释放的放射性微粒对环境和辐射剂量评估带来的新挑战,总结了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当地食品安全规范和现状。希望能引起核工业从业人员、核应急管理人员以及公众的重视,并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生活在不同环境诱变因素地区居民的染色体稳定性畸变。方法外周血采自20名居住北京超过40年的非吸烟居民,个人辐射剂量通过使用便携式个人剂量计随身测量24h所得的剂量估算累积剂量,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易位的分析,结果与高本底地区15名非吸烟者和6名儿童、对照地区的16名非吸烟者和8名儿童的染色体易位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儿童的染色体易位率差异无显著性,但都显著低于3个地区老年非吸烟者的染色体易位率(P〈0.01)。3个地区老年非吸烟者的染色体易位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增龄是对诱发染色体稳定性畸变最有影响的因素,环境诱变剂有增加染色体稳定性畸变率趋势,高本底地区升高的天然辐射效应由于在正常生活环境中的环境诱变剂的更大影响而无法观察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细胞间隙通讯(GJIC)对重离子辐射细胞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受到不同试剂处理的AG1522细胞和HSG细胞在高能碳离子束辐照后,检测其细胞损伤。结果 重离子辐照对细胞产生致死性损伤、细胞周期的阻滞,且AG1522比HSG具有更高的辐射敏感性。对AG1522细胞单层,GJIC可以正向调控辐射损伤。但对HSG细胞单层,受到增强的GJIC则对细胞具有辐射保护作用。另外,DMSO降低了AG1522细胞的微核率,但PTIO可增强HSG的微核率。结论 GJIC对正常母细胞和肿瘤细胞的辐射损伤具有不同的作用,ROS和NO是其中重要的信号因子。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培养中的小鼠L5178Y的白血病细胞以及它的辐射敏感的M2。型突变株的γ线剂量率效应。选用的终点是细胞存活和抗6-硫代鸟嘌呤的突变。对MTO细胞存活没有观察到剂量率效应。虽然剂量率效应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但本文和其他资料表明,辐射损伤的修复与剂量率效应密切相关。用L5178Y细胞研究了包括HT0和有机氚化合物在内氚的细胞效应并与低剂量率Y线的效应作了比较。以细胞或细胞核的吸收剂量为基础时,除了[3H]、胸腺嘧窿核苷的效应比HTO和测试的[3H]-氯基酸高一倍外,发现有机氚的效应与HT0的相似。氚对低剂量率γ线的RBE值为1.5至3.0,这取决于检查的终点。本文提供了低剂量率γ线照射的初步结果,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包含易位的染色体畸变在辐射诱发淋巴瘤过程中的作用,作者分析了供体型T淋巴瘤细胞的染色体G带核型。结果观察到,在供体派生的T细胞淋巴瘤中,有许多数目和结构畸变。有意义的是:几乎在每组淋巴瘤中都发现了含有易位的共同畸变。如:D组中11号和12号染色体的易位;E组中12号和15号钵体的易位;A组和F组中还有共同的15号染色体三体。这些结果表明:包含易位的染色体畸变在辐射诱发淋巴瘤过程中可能是重要  相似文献   
7.
马兴荣  外山比南子  张虹 《医学争鸣》2004,25(14):1274-1277
目的:PET心肌显像的准确性受到部分容积效应(PVE)的限制,一种模型拟合的方法用于校正该效应.方法:模型来自心肌断层图像的剖面曲线,与PET探头的响应函数卷积后再与测量的心肌PET数据作拟合,求出在最小二乘意义上最佳拟合时模型的参数.心肌模型分为两类:2个一维模型和1个二维模型.一维模型中的一个采用了4个参数:计数、本底、心肌壁厚及位置,另一个引入系统的空间分辨率作为第5个参数.一维模型是用2个相距一定距离的方形波与高斯分布函数卷积生成.二维模型只用上述的前4个参数,但由二维的心肌断层图像与二维高斯分布函数卷积生成.拟合采用迭代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所用的心肌断层数据分别来自:计算机模拟、心肌模型和患者的PET检查结果.结果:对计算机模拟的心肌数据,即使心肌厚度在系统空间分辨率的1/4,二维模型的恢复因子(RC)也在0.97~1.10之间.对一维模型,只有当心肌厚度大于系统空间分辨率的1.5倍时,RC才>0.9.二维模型用于心肌模型PET数据时,对不同的心肌厚度,RC都接近1.0.二维模型对患者心肌PET采集图像中较薄的部分也能较好地作PVE校正.迭代过程对较大的心肌厚度范围和不同的噪声水平都能收敛.结论:基于二维模型的方法可以对很薄的心肌作精确的PVE校正.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人群调查探讨高本底辐射诱发居民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为建立环境小剂量辐射剂量效应模型和评估群体剂量提供参考。方法39名调查对象选自高本底和对照地区13个家庭中的祖、父、子三代成员。个体累积剂量分别为239~2613和52~298mGy。分离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总计观察细胞数约100000。结果①在高本底组每一家庭中均观察到个体染色体畸变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其趋势在户间差异无显著性。②高本底组不同年龄个体染色体畸变率与年龄和累积剂量密切相关,可拟合为线性一次式:Yage=00448X+04913(R2=07814);Ydose=00156X+05715(R2=07061);③对照组个体间畸变率差异不显著,其平均畸变率接近正常人群自发畸变率。结论高本底持续照射诱发的人体内双着丝点加环畸变随受照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升高。双加环畸变分析可作为小剂量持续照射的可信赖的生物剂量仪,但存在一个应用上的累积剂量阈值,其值约为50mGy。  相似文献   
9.
天然高本底辐射能够导致居民淋巴细胞染色体非稳定性畸变率(如双着丝点)升高,尤其是对老年人,其差异具有显著性[1]。双着丝点畸变是公认的生物剂量计,已广泛地用于估算急性照射情况下的辐射剂量。但是,带有这种畸变的细胞每分裂一次,大约丢失一半。染色体易位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高天然本底辐射对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稳定性畸变的影响。方法 分离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生物素标记的人全染色体探针 1号、2号和 4号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FISH)的方法 ,对高天然本底辐射 (高本底 )地区的 31名受检者和对照地区的 2 9名受检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作稳定性畸变 (易位 )进行分析。结果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的老年人或儿童的染色体易位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另外 ,我们可以看到染色体易位率和年龄的依赖关系 (P <0 0 1,rs=0 388,自由度 5 6 )。结论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的老年人或儿童的染色体易位率统计学上没有差异 ,高本底地区的高天然本底辐射对诱发的染色体稳定性畸变 (易位 )的贡献并不比其他如化学诱变剂或 (和 )自身代谢因素诱发稳定性畸变的贡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