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比较CT与MRI颅底骨成像差异对鼻咽癌肿瘤靶体积及邻近危及器官照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从101例鼻咽癌中选出MRI与CT颅底骨成像差异病例26例,分别根据MRI与CT成像信息应用ARTP-TOP 3D-TPS系统制定三维适形计划,比较两计划中GTVMR和GTVCT,及邻近危及器官的平均剂量和D5平均剂量。结果 GTVMR为(47.0±16.3)cm3,GTVCT为(31.6±10.0)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62,P<0.01);MRI计划中的脑干、垂体、左右颞叶和左右眼球的平均剂量大于CT计划中相应器官的平均剂量(P<0.05);两个计划中脊髓平均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计划中的脑干、脊髓、垂体、左右颞叶、左右眼球的D5平均剂量均大于CT计划中相应器官的D5平均剂量(P<0.05)。结论 根据MRI制定的三维适形计划,肿瘤靶区的剂量覆盖较CT好,但是邻近危及器官组织的照射剂量相对CT的较高。  相似文献   
2.
陈甲信 《医学文选》2001,20(4):430-431
目的:评估食道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取我院1985-1992年进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24例食管癌病人作术后放疗组,按该组病人的分期,分层随机抽取同期食管癌单纯根治术病人24例作对照组,DT50-60Gy/5-7周,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并以Log-rank作显著性检验。结果:单纯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21/24),66.7%(16/24),34.8%(8/23),术后放疗组95.8%(23/24),78.3%(18/23),54.5(12/22),(P>0.05),单纯手术组血行转移16.7%(4/24),术后放疗组为12.5%(3/24),两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局部(瘤床以及局部淋巴引流区)复发率单纯手术组为58.3%(14/24),术后放疗组25.0%(6/24),后者明显比前者低度(P=0.02),结论:食道癌根治术后放疗可以减少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3.
影响鼻咽癌病人受损颅神经恢复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鼻咽癌病人受损颅神经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1989年1月至1991年1月我科收治鼻咽癌伴颅神经受损病人128例,共245条颅神经受损。对影响受损颅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放疗后1年内受损颅神经中有65.7%(161/245)完全恢复,19.2%(47/245)部分恢复,15.1%(37/245)无变化,总的有效率为84.9%(208/245)。单  相似文献   
4.
[摘要] 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RIBRI)是指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臂丛神经受高剂量或是单次大剂量照射后引起的臂丛神经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放射性纤维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致病因素主要为放射因素、联合治疗、个体差异等,导致患者发病情况不一。RIBRI潜伏期为数月或数年,初期主要表现为上肢主观感觉异常或神经性疼痛,随着病变进展,逐渐发展为整个上肢感觉减退、麻痹无力、甚至瘫痪,神经性疼痛发生较少。该病可以通过患者的放射治疗史、无症状间歇期、临床特点、查体、MRI、肌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需注意与肿瘤转移或放射诱导性肿瘤相鉴别。RIBRI是一种不可逆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重在预防,药物、手术等治疗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放射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后遗症,由于近几年来CT扫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因而这种后遗症的发现渐有增加。现将本院1988年发现两例报道如下: 例1、男、49岁,住院号:144057,因右颞头痛、复视及面麻3个月,同时出现记忆力减退、易激动及爱争吵。两个月前还有右耳少许流液,于1988年3月9日入院。1986年2月因患鼻咽癌而在本院按常规放疗,鼻咽部肿瘤量为7450CGy/38次(52天),临床治愈出院。入院检查:T、P、R、BP均正常,鼻咽右侧顶后壁及咽隐窝略饱满,颈淋巴结不大、颅神经右V、Ⅵ受累,眼底无水肿现象。CT扫描:鼻咽右侧顶后壁饱满,蝶窦内软组织影,右侧卵圆孔及破裂孔扩大。右颞叶见一片低密度影,增强后见其内出现一环形强化灶(图1)、右颞骨骨质缺损。诊断:鼻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致大鼠肝癌(HCC)发生发展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A组(AFB_1组28只)、B组(AFB_1+EGb761组29只)和C组(对照组14只)3组大鼠,定期肝活检并于第64周全部处死,观察实验肝癌发生过程中大鼠肝组织病理学、肝癌发生率、丙二醛(MDA)及8-羟基鸟嘌呤核苷(8-OHdG)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B组大鼠诱癌各时期肝脏损害均较A组轻,增生性病变发生亦较迟,肝癌诱发率(26.92%)明显低于A组(76.00%)(P<0.01),对照组无肿瘤发生.在各检测点(实验第14、28、42、64周),B组大鼠肝组织MDA含量(nmoL/mg蛋白)分别为0.14±0.01、0.24±0.01、0.36±0.01、0.60±0.01,均显著低于A组的0.27±0.01、0.66±0.01、0.56±0.01、0.93±0.02(P<0.05),在第64周时还明显低于C组的0.84±0.03(P<0.05);B组在第28、42和64周时8-OHdG蛋白的表达强度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EGb761能够明显抑制AFB_1诱发大鼠肝癌的发生,这可能与其降低了自由基所致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AFB_1诱导的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锥形束CT(CBCT)是直接整合到直线加速器上的三维成像系统,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中(IGRT)占有重要地位。在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过程中,CBCT可检验并调整摆位误差、减少外放边界,从而提高放疗的精确性。此外,CBCT还可用于剂量计算,这使得剂量引导的自适应放疗将成为可能。CBCT获取图像时,旁向散射成分会影响图像质量,同时成像过程给患者带来了一定剂量的辐射。该文就CBCT成像系统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放疗后化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展鸿  麦启宣 《癌症》1989,8(1):62-63
我院自1979年6月至1981年10月,对57例鼻咽癌病人放疗结束后2个月至半年内,给予辅助化疗。对照组55例鼻咽癌病人采用单纯放疗。全部病例均已随访5年以上。随访率100%。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1974年2月~1984年6月,我院行术后放疗及单纯放疗颅脑肿瘤27例,放疗后3年及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9.3%(16/27)和54.2%(13/24)。肿瘤全切除比部分切除的术后放疗效果好,放疗剂量以51~60Gy组为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Dishevelled(Dvl)亚家族成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均存在过表达,但他们与β-catenin和p120ctn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尚不清楚。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8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Dvl-1、Dvl-3与β-catenin、p120ctn表达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正常支气管黏膜上皮Dvl-1、3均呈阴性表达,而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2.5%(42/80)和51.3%(41/80),肺腺癌的阳性率均高于鳞癌,并与NSCLC的低分化高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0.05)。Dvl-1高表达与β-catenin异常表达相关(<0.01),而Dvl-3高表达与p120ctn异常表达相关(<0.01)。Dvl-1、3的异常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良预后呈正相关(<0.05)。结论 NSCLC组织中存在着Dvl-1和Dvl-3的过表达,并与组织学分型、分化、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Dvl-1、3过表达分别与β-catenin、p120ctn异常表达相关。Dvl-1、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异常表达可作为评估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