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发展规律CT探讨(附20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鼻咽癌(简称NPC)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癌症之一。随着诊断和放疗技术的不断改进,NPC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病例复发。我们前文已报道了NPCCT扫描所见及CT扫描对NPC临床分期的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注射液单药连续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手术不能切除的非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As2O3治疗组26例:患者采用经股动脉肝动脉碘油栓塞后埋置皮下化疗泵,予以连续区域灌注As2O3化疗,20mg/d,每天1次,共7d,间隔4周重复,共5疗程。(2)对照组29例:采用经股动脉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2次TACE15例,3次TACE14例。结果As2O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34.6%(9/26)、肿瘤复发率为15.4%(4/26)、1年生存率为80.7%(21/26);TACE组分别是31.0%(9/29)、37.9%(11/29)、51.7%(15/29)。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2O3治疗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轻微,未见不可逆不良反应。结论经股动脉肝动脉碘油栓塞后埋置皮下化疗泵予以连续区域灌注As2O3化疗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不良反应轻微、疗效确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中老年女性脊椎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41例脊椎骨转移中老年女性患者行MSCT扫描后作图像后处理重建,得到扫描部位的MPR,MIP,SSD,VRT图像.结果 后处理重建图像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显示出全部41病例的脊椎骨转移灶,而DR照片仅能显示出18病例的转移灶,其余病例DR片未能显示或只表现为骨质疏松症.MPR清楚准确显示脊椎骨转移灶及其软组织样肿瘤组织;MIP能显示脊椎整体但病灶对比显示较差;SSD及VRT多角度、立体显示脊椎骨转移病变及与周围解剖关系,VRT显示脊椎转移痛灶细致结构优于SSD.结论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以MPR加VRT为最佳,它能全面、准确诊断中老年女性脊椎骨转移瘤,具有非常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盆腔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方法逐级改变mA等参数对仿真人体盆腔模型行16层螺旋CT扫描,确定低剂量阈值参数最优组合。以此标准对49例患者按盆腔大小改变剂量行扫描,评价图像质量,对记录剂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确定低剂量阈值扫描参数最优组合;49例患者低剂量扫描产生的图像质量优占91.84%,CTDIvd(mGy)和DLP(mGy.cm)占常规剂量的20.17%~42.08%。结论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盆腔检查中应用恰当,能有效保护患者和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肝癌介入治疗后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如健脾理气中药配合,对治疗效果有促进作用。由于组织器官的生理性和病理性改变都与其血流变化相关,对血流变化进行研究有可能反映组织器官的病理过程和生理功能,故以研究组器官血流动力学为目的的灌注成像更显重要。肝脏CT灌注成像可计算出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肝动脉灌注分数(HAF)、分布容积(DV)、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参数,根据其中各项参数的变化来判断肝癌介入治疗后运用健脾理气中药配合治疗的效果,同时对指导临床选择更加合适的用药配方等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对治疗食管癌患者护理的影响。方法:对41例晚期食管癌患者行食管支架置入,对其术前、术中、术后常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加强饮食指导,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41例患者置入支架均一次成功,支架置入后患者的吞咽困难明显缓解。结论:食管支架置入能较好地解决食管癌患者的吞咽困难,提高生活质量;正确的护理指导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后路手术上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0月,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经症状不需行椎管减压患者67例,行单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及拆除内固定手术。随机分为2组:传统后正中入路组(n=31)和椎旁肌间隙入路组(n=36)。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VAS疼痛度。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周。术后Coob角矫正率及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上明显少于传统入路组,在疼痛VAS评分上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在治疗上,具有创伤小、对椎旁肌的损伤少及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李伟  汤日杰  彭俊琴 《广东医学》2013,34(2):286-288
目的探讨肺癌肿瘤实性区CT强化程度与T分期、病理类型及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的关系。方法 141例肺癌患者在治疗前行胸部CT增强扫描,计算肿瘤实性区CT强化程度。分析CT强化程度与T分期、病理类型、NSE的关系。结果 141例肺癌实性区CT强化程度范围1.654~4.192,平均值2.528±0.593。T1期6例,T2期54例,T3期33例,T4期48例,其CT强化程度分别为2.144±0.333、2.299±0.446、2.624±0.588、2.766±0.658。T1与T2、T1与T3、T3与T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1与T4、T2与T3、T2与T4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的CT强化程度分别为2.466±0.484、2.679±0.640、2.209±0.485。小细胞癌与腺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细胞癌与鳞癌、鳞癌与腺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1例肺癌的NSE的测定范围是8.00~108.70 ng/mL,平均(28.301±20.278)ng/mL,CT强化程度与NSE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有随着T分期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CT强化程度有显著性差异。肺癌CT强化程度与NSE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胃癌诊断及血管造影在肿瘤血供显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为胃癌35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胃癌的CT征象及CT血管造影对胃癌供血的显示,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CT诊断胃癌中显示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大小与术后大体测量数值差异显著(P<0.05);显示胃壁溃疡与术后大体观察的差别较大;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的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大小、胃壁溃疡、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与中分化腺癌的差异显著(P<0.05)。血管造影胃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患者共计35例,显示率均达100%;胃左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分别显示34例、35例,显示率分别为97.14%、100%;胃短动脉、胃后动脉、胃右动脉及胃网膜左动脉分别显示20例、23例、34例、33例,显示率分别为57.14%、65.71%、97.14%、94.29%。结论 64层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及肿瘤血供显示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鼻咽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123例鼻咽部肿瘤患者行16层CT扫描后进行图像后处理,结合轴扫资料,与鼻咽纤维镜和活检病理所见对照分析。结果与轴扫资料对比,采用后处理图像提供病变细节,增加诊断信息43例;复杂部位病变准确定位15例;直观显示病变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60例;无明显增加诊断信息5例。结论鼻咽部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有效增加和提高轴扫CT诊断信息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