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 一、肿瘤联合化疗目的意义现代应用于治疗肿瘤的抗癌药物虽然不少,但是单一使用的效果均不理想,目前一致认为采用药物联合化疗是提高疗效的方法之一。联合用药的方法大致有三种形式:一是抗癌药物的联合;二是抗癌药物与非抗癌药物的联合;三是抗癌药物与解救抗癌毒性药物的联合。当前普遍采用而且比较肯定有增效作用的是抗癌药物的联合,这一方案的有效性已在恶性淋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培养液在 pH值为 6 .8、7.3、7.6条件下rIL - 2、IFN -α2b、ADM及合用维拉帕米对人肝癌细胞 74 0 4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 MTT法于 96孔培养板上进行杀伤实验 ,测定培养液pH值分别为 6 .8、7.3、7.6状态下 ,rIL - 2、IFN -α2b、ADM、及与维拉帕米联合杀伤人肝癌细胞 70 4 0的差异。结果 pH值为 7.6状态下rIL - 2、IFN -α2b、ADM及合用维拉帕米杀伤效果最佳。pH值为 6 .8、7.3、7.6时 ,IFN -α2b都能增加ADM抗肿瘤作用 ,但pH值为 7.6时 ,IFN -α2b +ADM杀伤效果最佳。结论 在偏硷性环境下 ,rIL - 2、IFN -α2b、ADM及合用维拉帕米对肿瘤细胞杀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神经系统伴随综合征,又称癌性非转移性神经疾病。此类疾病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可先于肿瘤症状出现,常被误诊。本文将本院收治的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的恶性肿瘤神经系统伴随综合征17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应用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45例,其中具有明确客观指标可供评价者30例,同时用阿霉素代替吡柔比星方案联合治疗乳腺癌可入组者30例进行随机对照。结果表明:THP组疗效明显高于ADM组(P<0.05),尤其对中晚期或复发性乳腺癌效果更满意(P<0.005)。两组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程度大致相仿,而心、肝、肾毒性和脱发反应的发生率THP组明显低于ADM组。由此提示,吡柔比星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首选药物,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He W  Hu C  Qiu W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5):374-377
目的评价B超对肺癌急症的快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超诊断肺癌急症35例,其中有中央型右上肺癌肿块压迫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SVC)5例,探查取胸骨右缘第2、3肋间;中大量心包积液伴亚急性心包填塞症10例,包括心肌与心包转移癌致急性出血性心包积液2例,探查取心前区及左腋前线第5、6肋间;恶性胸腔大量积液20例,探查位于两侧背部膈上。介入性治疗,B超定位穿刺抽液并腔内注入中药榄香烯乳,配合临床化疗药物、输血等综合治疗。结果在4周内急症得到暂时缓解者占82.8%,稳定占8.5%,无效占8.5%。结论简便、可重复性的超声诊断及时、可靠,并可提供疗效参考依据,证实榄香烯乳对控制急性心肌心包出血有特效,起乳剂微栓止血作用。对部分包裹性胸腔积液无效。B超对SVC诊断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水胡冰庄建生张万亨林新民季楚舒胡长路江丰收徐腾云陈曼萍关键词白介素2/治疗化学,药物胸膜积水,恶性灌注法作者单位:安徽省立医院肿瘤科(合肥230001)自1994年以来我科开始应用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IL-2)联...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常见恶性肿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44例恶性肿瘤患者及87例对照者血清中VEGF浓度和CEA、CA50等6种肿瘤标记物的水平。计算VEGF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析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对其近期疗效的影响以及VEGF和其他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结果与患者疗效的关系。结果:①各种肿瘤患者血清VEGF平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胃癌、肝癌和肺癌患者较高;②VEGF以200.6(ng/L)为医学参考值上限,其灵敏度为54.2%,特异度为95.4%;有负荷组患者灵敏度可达到74.9%,而无负荷者仅为20.4%,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肿瘤患者随着血清VEGF平均水平的升高,其疗效逐渐降低(P<0.05)。五种肿瘤标记物联合分析显示,随着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阳性数目的增多,无效患者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当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阳性数目达到3种或以上时,约89%的患者显示无效。结论:血清VEGF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记物,对多种肿瘤的辅助诊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对初诊肿瘤患者,VEGF是一个良好的检测指标,其鉴别诊断价值优于其他6种肿瘤标记物。VEGF与其他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疗效评价、预后评估和病情随访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辨证护理联合LG09(老鹳草)方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所致皮疹,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均以口服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期间出现皮肤不良反应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LG09方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照组仅予以吡美莫司软膏对症处理。结果:LG09方治疗EGFR-TKI所致皮疹并配合及时的观察与正确的护理,患者在皮疹消退时间、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护理联合LG09方治疗EGFR-TKI致皮疹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明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对化疗期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为NSCLC患者在化疗中优选营养支持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93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低剂量部分肠外营养(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PPN)组32例和高剂量PPN组31例。各组均应用统一的化疗方案。化疗期间在饮食平行的基础上,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处理,PPN组予以静脉营养支持:低剂量组给予250ml/d 9-AA复合氨基酸,高剂量组给予500ml/d 9-AA复合氨基酸。分别于化疗前后检测CD3^+、CD3^++CD4^+、CD3^++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等。结果化疗前后3组的NK细胞、CD3^+、CD3^++CD4^+的降低(P〈0.05),其中对照组和低剂量组化疗后的NK细胞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低剂量组化疗前后CD3^+、CD3^++CD4^+、CD3^++CD4^+/CD3^++CD8^+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剂量组的CD3^++CD8^+、CD3^++CD4^+/CD3^++CD8^+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可加重NSCLC患者的营养不良和免疫抑制,而化疗期间给予一定量的9-AA复合氨基酸肠外营养支持可能对NSCLC患者免疫功能进一步恶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改善营养状况、提高T-淋巴细胞功能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药介入干预状况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回顾安徽省立医院中医肿瘤科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统计中医药介入干预起点、持续时间及患者生存状况。结果 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自主选择中医药干预介入治疗时,36例处于D期,4例处于C期,3例处于B期,7例未选择中医药治疗。平均KPS评分为71分;中医药干预时间共323个月,平均干预时间6.46个月;中医药干预起点与患者生存期无相关性(P>0.05),而中医药干预时长与患者生存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药介入干预时临床分期普遍较晚,生存状况有所下降;中医药干预起点与患者生存期无相关,其干预时长与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