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苯暴露劳动者谷丙转氨酶(ALT)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于2022年6月, 收集2021年天津市613家存在苯危害企业和585家存在非苯危害企业资料, 共收集13 018名苯暴露劳动者和13 018名非苯暴露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资料, 分析用人单位所属地区、企业类型、行业分类和企业规模情况, 以及苯暴露和非苯暴露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资料。用相加交互作用评估个人一般情况、职业史、企业信息与苯暴露情况对ALT的影响。结果不同个人一般情况、职业史、企业信息苯暴露劳动者出现ALT异常的风险均高于非苯暴露的劳动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加交互作用的定量分析发现, 性别(RERI为2.632, 95%CI:1.966~3.297;AP为0.383, 95%CI:0.311~0.456;S为1.813, 95%CI:1.530~2.149)、年龄(RERI为1.142, 95%CI:0.928~1.356;AP为0.462, 95%CI:0.371~0.552;S为4.461, 95%CI:1.800~11.053)、工龄(RERI为-1.199, 95%CI:-1.653~...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奥密克戎变异株BA.1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本土首起疫情的流行特征及防控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 对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本土首次疫情官方通报的阳性感染者信息及防控对策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本次疫情关联地区包括天津、河南安阳、辽宁大连和河北衡水故城县四地, 天津和安阳病例数最多;根据报告日期本次疫情持续31 d, 累计报告906例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10例, 轻型及普通型892例, 重型4例, 危重型0例, 无死亡病例;男性390例, 女性516例;年龄最小为3个月, 最大为90岁, 以0~18岁为主;学生群体为393人。结论本次疫情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强, 感染人数多, 涉疫地区采取的综合防控对策迅速有效遏制住疫情的发展蔓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解我国职业性化学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征,通过网络舆情监测我国职业性化学事件,以期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化学事件舆情监测及预警提供新思路。方法 每日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职业性化学事件,从事件发生时间、地区、行业、原因等多方面统计分析。结果 2021年共收集职业性化学事件99起,受累人数356例,其中死亡186例,4~7月是事件的高发期,主要是有限空间中毒与窒息事件;事件级别以一般事件为主,集中发生在中、小型企业,事件报告地区最多的是广东省;事件主要发生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制造、清理和检修岗位为主,毒物种类主要为窒息性气体和有机溶剂,主要涉及硫化氢、苯;事件发生原因可能是缺乏安全意识、设备跑冒滴漏、缺乏防护措施等。结论 职业性化学事件仍然多发、危害严重,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应加强监督管理,有效管控作业风险,加大对重点行业、岗位的监管力度,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验证某射波刀机房的迷路外墙屏蔽的辐射防护效果,发现特殊情况下的屏蔽防护设计缺陷并予以纠正。方法 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某射波刀机房辐射防护屏蔽设计方案,主要考虑有用线束经过影像中心,不会直接照射迷路外墙。在对已经建成的机房实施放射防护验收检测时,发现存在有用线束不经过影像中心实施照射的情况并补建屏蔽防护设施,并加以验证。结果 经过现场验证检测,在有用线束经过影像中心的情况下,距迷路外墙30 cm相关关注点处的最高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31 μSv/h,低于参考控制水平10 μSv/h。当有用线束不经过影像中心的情况下,距迷路外墙30 cm相关关注点处的最高周围剂量当量率达到301.67 μSv/h,接近参考控制水平的30倍。对此部分迷路外墙增加厚度以后,距其30 cm处的最高周围剂量当量率为2.14 μSv/h。检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结论 建议设计射波刀机房的迷路外墙屏蔽时,应当根据加速器的运动范围确定有用线束是否经过影像中心,是否存在直接照射的迷路外墙的特殊情况,并根据照射范围和辐射源点至关注点的距离,按照有用线束计算屏蔽厚度,以符合标准要求,同时避免在机房迷路外墙相关专注点位置居留的人员受到超剂量照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了解汽车维修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现状,为该行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重点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9—2021年连续在天津市某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的汽车维修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异常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间职业健康检查共803人次,其中机修工441人次,钣金工192人次,喷漆工170人次。尿常规异常、尿蛋白、脂肪肝、γ-谷氨酰转移酶偏高、总胆红素偏高和胸片异常检出率呈现增高趋势(趋势值分别为7.23、5.40、5.03、6.81、4.00、5.71; P值分别为0.007、0.020、0.025、0.009、0.046、0.017)。分析不同工种检查结果异常情况,发现机修工脂肪肝检出率高于钣金工(=7.29,P=0.007),喷漆工中性粒细胞计数偏低检出率高于钣金工和机修工(=4.51,P=0.034; =4.89,P=0.027),钣金工胸片异常和纯音听阈异常均高于喷漆工(=4.98,P=0.026; =9.05,P=0.003)。结论 汽车维修作业人员长期接触苯系物、有机溶剂、电焊烟尘和噪声等会对作业人员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用人单位应积极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根据不同工种健康损害特点,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和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7.
以溶剂解吸型活性炭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正丁腈和异丁腈,10%丙酮-二硫化碳(CS2)解吸后经气相色谱柱分离,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显示,正丁腈、异丁腈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9~560.0、0.9~547.4μg/ml,最低定量下限0.9μg/ml,样品在室温下至少保存7 d,采样效率均为100%。该方法适用于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正丁腈和异丁腈浓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进一步了解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为保护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和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10月对天津市1 883名医疗机构放射人员岗中健康监护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血象、血压、血糖、甲状腺激素异常率和眼晶体浑浊的差异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血压、血糖、眼晶体异常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岗中健康检查异常率最高为血压异常(19.4%),其次为晶状体浑浊(15.0%),血红蛋白异常率为4.2%(80/1 883),血小板异常率为5.8%(109/1 883),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on hormone,TSH)异常率为3.8%(71/1 883)。年龄为血压、血糖、眼晶体浑浊的独立影响因素,且随着年龄增大关联性逐渐增强,而岗位类型为血象、血压、血糖、甲状腺激素异常率和眼晶体浑浊的非独立影响因素。和一级及以下医院相比,三级医疗机构TSH异常率和血糖异常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眼晶体浑浊率高,为一级及以下医院的1.899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加油站行业15例疑似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气质联用(GC-MS)技术在职业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15名加油站作业人员职业病诊断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应用GC-MS技术对加油站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性筛查。结果 15名劳动者均有超过1年的加油、卸油职业史。临床表现均符合《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慢性苯中毒特征。但因缺少职业性苯接触的依据,未能诊断为职业性慢性苯中毒。GC-MS技术对某加油站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筛查,发现存在苯、正戊烷、正己烷等。结论 建议对加油站作业人员开展职业病诊断时,应用GC-MS技术对苯等危害因素进行定性筛查,准确识别作业场所中有毒物质,为职业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经纬  冯利红  赵岩  王玉雯  于浩  吴妍  曾强   《现代预防医学》2022,(22):4077-4084
目的 探索空气污染物与绿化暴露水平对心梗死亡的发生所产生的交互作用。方法 主要收集天津市2017—2019年因心梗死亡的个案病例,估计每名病例环境因素的暴露水平,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空气污染物与绿化暴露水平对心梗死亡的发生所产生的交互作用。结果 在不同的季节,空气污染物浓度、气象因素和绿化环境暴露水平存在着差异(P<0.001)。在单污染物模型中,每升高10 μg/m3的NO2(lag2期),可使心梗死亡发生的风险升高0.4%(OR = 1.004,95%CI:1.000~1.008)。在多污染物模型中,每升高10 μg/m3的NO2(lag2期)、PM2.5(lag2期)和PM10(lag6期),可使心梗死亡发生的风险升高1.1%(OR = 1.011,95%CI:1.005~1.018)、0.4%(OR = 1.004,95%CI:1~1.008)和0.3%(OR = 1.003,95%CI: 1.000~1.006)。对于滞后期lag1、lag2、lag6和lag7的暴露水平来说,颗粒污染物[可入肺颗粒物(PM1)、PM2.5 和PM10]与绿化环境暴露水平对心梗死亡的发生具有拮抗作用。结论 绿化环境可以起到降低颗粒污染物升高心梗死亡风险的作用,为指导人们有效的防护空气污染的危害,减轻颗粒污染物对心梗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