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Q.STATIC呼吸门控(QSRG)与非门控(UG)扫描对肺结节图像质量、定量分析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项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11月~2020年5月疑诊肺结节且同意行QSRG采集患者65例,共295个肺结节,有4例患者因持续呼吸不规律未能完成门控检查而排除。记录QSRG和UG下可测量肺结节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主动脉弓标准差值和临床扫描时间。比较QSRG和UGPET在肺结节检出、可测量肺结节、SUVmax、MTV、信噪比(SNR)和临床扫描时间的差异。结果QSRGPET和UGPET的PET肺结节检出肺结节数、可测量肺结节数、SUVmax、MTV、SNR和扫描时间分别为295个vs 275个、196个vs 182个、6.90±4.40g/mL vs 6.64±4.28g/mL(P < 0.05)、3.23±8.01cm3 vs 3.44±8.66cm3(P < 0.05)、30.30±20.91 vs 30.22±21.97(P>0.05)、16.45±3.74min vs 13.21±3.98min(P < 0.05),单个床位QSRG增加全身扫描的时间为3min。结论QSRG不增加放射性剂量,与UG图像相比,QSRG图像肺结节检出率和可测量能力更高,SUVmax和MTV定量分析更准确,稍有所增加总扫描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疫情下核医学显像设备使用中注意的问题,为医疗机构提供参考。方法:在疫情下兼顾核医学显像流程、质量控制、放射防护和NCP防控,根据我国现行的核医学显像设备质量控制、放射防护及NCP防控的要求,研究讨论使用核医学显像设备的同时进行NCP防控和放射防护的方案。结果:制定了在NCP疫情下进行核医学显像设备质量控制及同时进行放射防护和NCP防控的方案。结论:在NCP疫情下应重视核医学显像设备的质量控制,防控NCP感染的同时兼顾放射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临床常用的手工分装、全自动分装和PET药物分装注射系统三种方式分装氟代脱氧葡萄糖(fluorine-18-fluorodeoxyglucose,18F-FDG)的分装时间、分装准确性和分装人员手部及眼部受照剂量。方法 分装的目标活度为296 MBq,在分装人员双手食指根部、双手腕外侧以及铅防护眼镜固定位置佩戴热释光剂量计,同一分装人员分别用三种方式进行30例次18F-FDG分装,每次分装活度在296 MBq ±10%以内为达标,记录每例次的分装次数、每次分装活度和分装时间。结果 完成30例次分装,三种分装方式的分装次数分别为43、47和30次,首次分装成功率分别为76.67%、73.33%和100%,平均每次目标分装的次数分别为1.43、1.56和1例次,平均每例次分装时间分别为(39.15 ±32.80)s、(203.60 ±203.11)s和(82.29 ±26.11)s。计算三种分装方式所测个人剂量当量,手部剂量当量最高的位置为左右双手食指底部,左手和右手手工分装分别为(1231.48 ±29.40) μSv/GBq和(1281.24 ±121.00) μSv/GBq、全自动分装分别(862.49 ±30.50) μSv/GBq和(678.64 ±51.68) μSv/GBq,PET药物分装注射系统分别为(4.50 ±2.25) μSv/GBq和(7.88 ±1.13) μSv/GBq。三种分装方式左右眼晶体剂量当量分别为3.39 μSv/GBq和4.5 μSv/GBq、1.69 μSv/GBq和2.5 μSv/GBq、1.69 μSv/GBq 和0。按国家标准年剂量限值估算三种分装方式下分装人员年度分装例次分别为1319、1964和214364例次。结论 PET药物分装注射系统的分装成功率、准确性和稳定性最高,辐射防护最好,可减少分装人员配置。  相似文献   
4.
王燕  郑容  樊蓉  林琳  耿建华 《中国辐射卫生》2023,32(1):46-51+61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DTC)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DTC骨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均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DTC骨转移治疗。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构建生存曲线,通过log-rank检验及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预后因素,着重分析治疗方式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08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0个月,5、10、15、2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4.4%、24.3%、9.8%、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单一骨转移灶、不发生临床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 SREs)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好(P=0.003~0.019)。接受联合治疗(P <0.001)及只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P=0.109),预后均好于接受了非131I的治疗患者。多因素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单一骨转移灶、SREs、治疗方式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DTC骨转移的患者,仅有单一骨转移,没有发生SREs以及采用131I治疗联合多种治疗手段与良好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戴明环(plan-do-check-actcycle,PDCA)已被广范应用于医院管理各环节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探究PDCA联合针对性培训在科室急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从科室全员及小组两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根据现状分析结果制定改进目标,经过两个阶段PDCA循环及借助针对性培训手段来提升科室急救能力,对比改善前后科室成员及小组间急救技能和急救演练成绩的提升程度来验证该方法应用效果。实验结果显示经PDCA循环后科室全员急救技能和急救演练成绩较前显著提高,各组急救考核薄弱项及急救考核弱组均较前显著改善,科室急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采集时间下分块顺序正则化期望最大化(BSREM)算法较有序子集期望最大化(OSEM)算法对18F-FDG PET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其优化采集时间的可行性。方法 模体实验采用NEMA/IEC PET 模体,临床研究中连续收集2020年3—9月因肺结节行18F-FDG PET-CT检查患者61例(66个高摄取肺结节)。模体实验和临床研究均以不同采集时间按BSREM和OSEM算法重建PET图像。比较上述序列的变异系数(CV)、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活度测量值(模体实验为摄取值UV;临床研究为标准摄取值SUV)差异。结果 模体实验显示120 s BSREM序列图像质量优于120 s OSEM序列,75 s BSREM序列与120 s OSEM序列相仿。临床研究显示120 s BSREM序列图像质量优于120 s OSEM序列,且75 s BSREM序列较120 s OSEM序列略优。结论 PET模体实验和肺部高摄取结节临床研究中,应用BSREM算法较OSEM算法明显改善图像质量,75 s BSREM序列图像质量较120 s OSEM序列略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177Lu-Dotatate治疗的放射防护进行全面评估,为规范约束患者出院后的行为活动及建立相关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77Lu-Dotatate治疗的放射防护从输注药物开始,按时间顺序列出患者在治疗及其后的日常活动中的各事件时间节点,对应列出事件中可能的受照人员、接触距离和接触时长;用177Lu-Dotatate说明书中的体内动力学数据估算各时间点患者体内177Lu活度;使用GBZ 120—2020中的照射剂量公式估算患者对周围人员的照射剂量。结果 对患者177Lu-Dotatate门诊或住院治疗每次用药7400 MBq,并重复4次的情况估算累积照射剂量:给出了医护人员、公众、同事、陪护人、成人家属、3~10岁儿童家属的累积照射剂量,并给出了满足国标中相关人员剂量约束值时应采取的规范约束行为。对国标要求孕妇及3岁以下家属应避免接触的情况,提出了实现此要求的条件。结论 从放射防护角度,在对177Lu-Dotatate治疗患者出院后的行为加以规范约束的前提下,无论门诊还是住院治疗都是安全可行的;若不限制约束患者出院后的活动,则对家属、公众及同事造成的照射剂量都可能会超过国家相关标准的剂量限值或约束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定量SPECT/CT骨显像中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骨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及潜在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 ~12月经病理证实为非骨原发恶性肿瘤患者行骨显像检查,并因异常放射性浓聚灶行SPECT/CT检查及定量分析者124例,共发现病灶294个,同时选取92个正常椎体为对照组,比较良、恶性病灶、对照组间SUVmax的差异性。将病例分为两组:第1组收集2019年4 ~7月46例检查者共108个病灶,绘制ROC曲线得到SUVmax诊断恶性病灶的界值,第2组收集2019年8 ~12月78例检查者共186个病灶,比较常规SPECT/CT定性分析与常规SPECT/CT定性+SUVmax定量分析的诊断效能。结果以病理和/或12月及以上的影像学随访(WBS、CT、MRI、PET/CT)为判断金标准,诊断恶性病灶137例,良性病灶157例;恶性病灶、良性病灶和对照组的SUVmax分别为27.29±14.44、16.28±10.21和6.91±1.41 g/mL(P < 0.01)。通过第1组数据绘制ROC曲线得到SUVmax≥18.2 g/mL为诊断恶性病灶界值,在第2组中常规SPECT/CT定性分析、常规SPECT/CT定性+SUVmax定量分析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8.5%和94.9%,特异性为93.5%和93.5%,准确度为91.4%和94.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5% CI:0.86~0.95)和0.96(95%CI:0.94~0.98)(P=0.01)。结论定量SPECT/CT SUVmax在骨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且存在一定的增益价值。   相似文献   
9.
杨静  郑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32(10):1624-1627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DTC肺转移患者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显著改善DTC肺转移患者的远期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的因素主要包括治疗剂量和次数、患者年龄、131I的摄取能力及有效半衰期、有无其他远处转移、肺转移灶大小、病理类型、血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首次治疗前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131I治疗DTC肺转移患者的安全性较高,主要不良反应有肺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颈部肿胀疼痛和唾液腺功能异常。本文对131I治疗DTC肺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球蛋白(Tg)常用于监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肿瘤残余、复发及转移。Tg分为抑制性Tg和刺激性Tg,后者包括术后或首次131I治疗前的Tg(ps-Tg)和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成功后的Tg。本文对ps-Tg预测DTC术后转移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