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13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位置、最大直径及甲状腺外浸等临床病理特征与甲状腺癌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研究分析初次手术治疗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运用检验临床病理特征与前上纵隔淋巴结阳性率的相关性。 结果 肿块位置、最大直径、数量、腺体外侵、受累腺叶数及Ⅵ区淋巴结转移等特征,以及患者年龄等相关因素中,只有VI区淋巴结对前上纵隔淋巴结状态有影响;60例患者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10/60(16.67%)。相关因素的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对比:≥55岁vs <55岁(20% vs 16.36%, P<0.05);肿块位于下极 vs 上极 vs 中极(P>0.05);最大直径≥1.5 cm vs 最大直径<1.5 cm(18.18% vs 15.79, P>0.05);单灶 vs 多灶(21.88% vs 10.71%, P>0.05);单叶 vs 多叶(17.5% vs 15%, P>0.05);男性vs女性(20% vs 15.55%, P>0.05); Ⅵ区淋巴结阳性vs 阴性(24.43% vs 3.57%, P<0.05); 结论 总体来说,甲状腺乳头状癌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低。本研究发现VI区淋巴结状态可能与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未来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2.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特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均不表达的一类乳腺癌亚型,其具有侵袭性高、预后差、生存率低等特点,为当前乳腺癌治疗中的难点和热点。近年来,基于新理念设计出的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nug conjugates,ADC)不仅有抗体的靶向性,还保持了细胞毒性药物的抗肿瘤活性,给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对 ADC 治疗 TNBC的作用机制、现有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阐述,以期对药物研发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赛赓啶对 KBV200细胞多药抗性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赛赓啶对KBV200细胞多药抗性的逆转作用及逆转机制。在KBV200细胞,采用MTT法,测出赛赓啶对长春新碱、阿霉素和鬼臼乙叉甙耐药的逆转系数分别为5.5,2.0和1.9,而对5-氟尿嘧啶、美法仑的细胞毒性作用无明显影响,表明赛赓啶为多药抗性逆转剂。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表明,赛赓啶可使KBV200细胞内阿霉素蓄积量增加。流式细胞荧光测定显示赛赓啶可增加罗丹明123的蓄积并减慢其外排。免疫细胞化学及狭缝杂交表明赛赓啶不影响KBV200细胞的P-糖蛋白染色深度和 mdr1 RNA 表达水平。以上结果提示赛赓啶的多药抗性逆转机制是抑制P-糖蛋白泵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异搏定对胰腺腺泡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细胞内钙超负荷在急性胰腺炎(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使用140只SD大白鼠胆胰管逆行加压注射4.5%牛磺胆酸钠制成AP模型,用荧光指示剂Fura-2/Am测定游离胰腺腺泡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 )]i).结果:注射后2小时和3小时胰腺呈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早期改变,制AP模型后AP组[Ca~(2 )]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AP组胰腺腺泡细胞内[Ca~(2 )]i增高值与胰腺病理变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_s=0.9727,P<0.001),异搏定治疗可明显提高病鼠生存率和改善胰腺组织出血坏死程度和腺泡细胞超微结构损害.结论:胰腺腺泡细胞内钙超负荷在胆汁性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向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转变中起明显作用,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定可明显阻止胰腺细胞内钙离子超负荷,是其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417例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以下简称重度增生)研究说明:重度增生的检出率以40~49岁组为多,占35.0%。重度增生与食管正常配对分析说明重度增生患者的咽喉部不适紧缩感、咽下食物梗噎感和胸骨后不适疼痛感出现率均明显高于食管正常居民(P<0.01),而冒酸和剑突下疼痛出现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阿霉素不同剂量静脉注射的药动学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梅  余萍 《中国药房》1995,6(6):25-26
采用HPLC法测定14例肿瘤患者使用不同剂量阿霉素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参数。40mg/m2和25mg/m2两组的血药峰浓度、AUC、Vc差异有显著性。阿霉素的药代动力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血药峰浓度、Vc、K12与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对234例无癌户老年人生活嗜好调查结果说明盐亭农村居民生活贫穷、口粮低、吃鲜菜少,造成食入某种营养素的缺乏。而喜吃盐猪肉和盐猪油,造成食入二级胺等有害物质较多。配对调查结果说明食管癌的发病与食温高、进吃快、常吃粗硬食等有关(P<0.01);与食酸菜较多、经常饮酒吸烟,等无关(P>0.05)。因此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食温不应过高,缓慢进食,  相似文献   
8.
梁海鑫  殷利  杨青△ 《广东医学》2023,44(3):330-335
目的 基于鼻咽癌放化疗患者自我报告症状进行分析,探讨症状困扰与味嗅觉改变(taste and smell alterations, TSAs)的相关性,为症状评估和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于2021年6—12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味嗅觉调查表(the Taste and Smell Survey, TSS)、安德森症状量表-头颈部模块(M.D.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Head and Neck, MDASI-HN)对142例鼻咽癌放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TSS总分为10.00(6.00,13.00),味觉维度7.00(5.00,9.00),嗅觉维度3.00(0.00,5.00)。MDASI-HN量表核心症状困扰个数为11.00(7.75,13.00),头颈症状困扰个数为7.00(4.00,9.00),生活干扰个数为5.00(2.00,6.00),其中核心症状困扰、头颈症状困扰与TSAs程度分级呈正相关(P<0.05)。MDASI-HN量表条目睡眠不安、发音/讲话困难、食物或饮水呛咳、工作(包含家务劳动)与TSAs程度分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辅助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免疫应答平衡的影响。方法对32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进行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并采用ELISA法检测幅照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IFN-γ和IL-4水平变化;另对3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同比进行细胞因子检测;再分别对上述患者外周血进行IFN-γ和IL-4水平变化的自身对照研究,以评价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①恶性肿瘤化疗后第8天,患者IFN-γ水平(24.66±12.85)pg·mL-1低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27.88±17.07)pg·mL-1,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而IL-4水平(54.80±28.56)pg·mL-1则明显地高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44.97±27.53)pg·mL-1,P<0.05。②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的化疗患者,化疗后第8天,IFN-γ水平(34.79±27.23)pg·mL-1远高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20.39±12.67)pg·mL-1,P<0.05;IL-4水平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化疗后第8天,患者的IL-4水平(43.49±34.04)pg·mL-1高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35.77±22.23)pg·mL-1,但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第3天至第8天,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比值降低,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后,其比值明显升高[从(0.57±0.44)pg·mL-1升至(0.80±0.67)pg·mL-1],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第3天至第8天,细胞因子IFN-γ水平降低,而IL-4水平则明显升高,反映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Th细胞的存在异常(Th2)漂移;但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治疗,可干预或阻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Th细胞的异常漂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四川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四川省癌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招募20101名四川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01名研究对象中,应答条目数共计442222条,其中知晓的条目数305934条,总体知晓率为69.18%。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1.097,t=12.774,P<0.001)、肿瘤筛查或防癌体检(β=0.663,t=12.530,P<0.001)、文化程度(β=2.117,t=22.604,P<0.001)、家庭人均月收入(β=0.525,t=8.879,P<0.001)、肿瘤家族史(β=-0.591,t=-9.832,P<0.001)、职业(β=-1.301,t=-12.538,P<0.001)是影响居民知晓率的因素。结论 四川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居民对于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存在“重医轻防”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