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多层螺旋CT对健康成人肾周间隙及肾筋膜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娜  刘荣波  孔维芳   《放射学实践》2011,26(8):861-865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对正常成人肾筋膜和肾周间隙的观察和测量,探讨多层螺旋CT显示肾筋膜的附着及通连情况。方法:搜集在我院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的健康成人资料97例,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肾周间隙行多平面三维重组,测定肾筋膜的厚度,并观察肾筋膜的显示率以及肾筋膜向上和向下的通连情况。结果:肾筋膜在肾脏上、下极之间的显示率为100%,且双侧肾筋膜在MPR图像上的显示率大于轴面图像。左、右侧肾筋膜厚度分别为(0.13±0.02)cm和(0.12±0.02)cm,不同性别及年龄组别间筋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发现肾筋膜的附着及肾周间隙的通连情况具有不同类型:①双侧肾前、后筋膜向下融合,融合点位于髂前上棘以上2 cm至髂前上棘以下2 cm之间,并且由外而内逐渐降低,本组有95例,占97.9%;②双侧肾前、后筋膜向下间断融合,本组有2例,占2.1%。结论:多层螺旋CT及图像三维重建能较好的显示肾筋膜及其附着和肾周间隙的通连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对成人肾筋膜和肾周间隙的观察,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筋膜的附着及通连情况的显示。方法 97例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正常者(正常组)及2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炎组),行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肾周间隙行多平面三维重建,观察肾筋膜的显示及向上和向下的通连情况。结果正常组:左侧有85例(87.6%)肾前、后筋膜在肾上方融合,12例(12.4%)肾前、后筋膜在肾脏上方未见融合,而右侧所有病例肾前、后筋膜在肾上方均未见融合;双侧分别有95例(97.9%)肾前、后筋膜向下连续融合,2例(2.1%)肾前、后筋膜向下断续融合。胰腺炎组:左侧肾前、后筋膜向上融合21例,未融合3例,肾筋膜向下融合23例,未融合1例;右侧肾前、后筋膜向上均未见融合,向下均融合。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能较好地显示双侧肾筋膜及其附着和肾周间隙的通连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肝脏磁共振对比剂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大的磁力活性 ,良好的安全属性和高选择性的生物分布(preferentialbiodistribution)是所有肝脏磁共振 (MR)对比剂都应具备的三大特性。所谓高选择性的生物分布体现在肝脏内不同组织或细胞对某种MR对比剂的摄取或清除 (uptakeorwash out)存在程度上的不同、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和时间上的先后不一。这种在程度、空间和时间的选择性即构成肝脏MR对比剂的工作基础。相应的 ,有关的MR扫描序列也应依据所用MR对比剂的不同特性来设计 ,以求最佳地反映它们在肝脏内高选择性的生物分布特点 ,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