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角肌前侧入路与肩峰前外侧入路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方法以三角肌前侧入路与肩峰前外侧入路为依据将82例肱骨近端骨折分为两组各41例,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手术中出血量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Constant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中,肩峰前外侧入路手术能使肩关节功能更好、更快地恢复。  相似文献   
2.
<正>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致死率及致残率高,发病率约为0.1/10万,主要发生于1020岁的青少年。在1970年之前,骨肉瘤主要采取截肢手术,其5年生存率为10%-20%〔1〕。近年来随着术前术后化疗、保肢手术的开展,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80%〔1〕,这与Rosen等〔2〕发现的术前术后规范化化疗密不可分。但大剂量化疗药物存在副作  相似文献   
3.
在髋关节损伤中,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较为少见,是创伤骨科中较为棘手的问题[1-3].股骨头与髋臼的位置关系和撞击力的矢量决定了产生的损伤类型,常认为是由于髋臼后壁对股骨头的剪力所致,在股骨头后脱位的过程中集中于股骨头部的强大力量与髋臼后壁撞击导致股骨头骨折[4,5].保守治疗还是早期手术治疗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问题争论颇多,本院自2005年以来应用Smith-Peterson切口,空心埋头双向拉力螺钉早期手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Pipkin Ⅰ、Ⅱ型股骨头骨折10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1例并相关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23岁,外伤致左肘关节脱位后,左肘关节长期持续性疼痛。保守治疗8个月后,症状未缓解。此外,当肘关节活动后,患者有弹出感。体格检查可见左肘关节轻度肿胀,外侧压痛。伸肘时患者有疼痛和恐惧感。外侧抽移恐惧试验(lateral pivotshift apprehension test)和撑桌试验(tabletop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X射线照射后小鼠胸腺细胞中CD4+ CD25+ NRP1+ Treg细胞数量及TGF-β1分泌量的变化,并探索PLC/ PIP2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36只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照组、0.5、1.0、2.0、4.0和6.0 Gy的不同剂量组,X射线深部治疗机进行全身照射,于照射后16 h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小鼠胸腺细胞中CD4+ CD25+ NRP1+ Treg细胞的变化,ELISA法检测胸腺细胞TGF-β1含量的变化.EL-4细胞株经PKC激动剂(PMA)、Ca2+阻断剂(TMB-8)作用2h后并经4 GyX射线照射,于照射后48 h应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分别检测CD4+CD25+ NRP1+ Treg细胞及TGF-β1含量的变化.结果 小鼠胸腺细胞中NRP1+ Treg在0.5 GyX射线作用后稍有下降,于1.0 Gy降至最低(t=6.96,P<0.01),而后呈剂量依赖性升高,于6.0 Gy升至最高(t =6.70,P<0.01);胸腺细胞TGF-β1在0.5 GyX射线照射后显著下降(t=12.53,P<0.01),而1.0~4.0 Gy照射后则呈剂量依赖性升高,于6.0 Gy仍保持高水平(t=10.40 ~ 15.30,P<0.01).PMA作用后,与假照组相比,单独PMA组NRP1+ Treg细胞表达显著降低(t=3.06,P<0.01),而联合照射后表达则明显上调(t=8.27,P<0.01),TGF-β1无论受照与否,其含量均明显降低(t=10.46 ~39.69,P<0.01);而TMB-8作用后,无论受照与否CD4+ CD25+ NRP1+ Treg的表达及TGF-β1的分泌量均显著上调(t=5.53~44.26,P<0.01).结论 高剂量电离辐射可以诱导小鼠胸腺细胞中NRP1+ Treg细胞表达并增加TGF-β1的含量,此现象可能与启动PLC/PIP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颅脑外伤(TBI)是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每年 TBI 发生率大约为200/100000,随着机动车辆的增加该比例还在增加[1]。其中重型颅脑损伤约占整个颅脑损伤患者的20%,此类的患者死亡率最高[2,3]。高血糖是增加重型颅脑外伤死亡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创伤后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也在危重患者中较为明显,胰岛素抵抗的程度与创伤的程度成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本研究利用监测 TBI 患者血糖值和胰岛素值的变化,分析创伤后胰岛素抵抗的规律,结合患者预后,试图找到围术期最合适血糖值,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微载体悬浮培养系统对成人脂肪基质干细胞的培养效果及培养后细胞的分化能力。方法:实验于2004-09/12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组织工程中心完成。悬浮培养系统采用Cytodex3微载体为贴壁依赖性细胞脂肪基质干细胞提供贴壁条件,浓度为5g/L。常规静止培养在12孔培养板中进行。两系统细胞接种密度均为1×108L-1。分别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并对用悬浮培养体系培养的细胞进行细胞表型及分化能力检测。结果:微载体悬浮培养9d后达到最大活细胞密度(1.60×109L-1),常规静止培养第7天就达到最大活细胞密度(3.38×108L1)。在微载体悬浮培养条件下,脂肪基质干细胞生长更为旺盛,细胞产量更高,优于常规静止培养。微载体悬浮培养11d后,脂肪基质干细胞依然保持多向分化能力。结论:利用悬浮培养体系系统以及微载体技术有利于脂肪基质干细胞的大规模快速生长,细胞扩增后仍然保持其细胞表型及分化能力。获得的脂肪基质干细胞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实验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hBMP-2)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MP-2,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a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种植去抗原牛松质骨(bovine cancellous bone,BCB)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方法:蛋白印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BMP-2的表达,碱性磷酸酶(ALPase)活性检测分析基因转染对细胞分化的影响。然后将转染后细胞接种到BCB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贴附、生长状况。结果:转染后,BMSCs表达BMP-2,ALP活性明显增高。扫描电镜见转染细胞分布均匀,伸展良好。结论:在脂质体介导下,BMP-2基因可导入细胞且稳定表达基因产物促进自身增殖分化,转染后细胞在支架材料上贴附生长良好,为进一步应用携带BMP-2基因的人工骨修复骨缺损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距腓前韧带和踝间后韧带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其功能与临床意义。 方法 10侧成人踝关节标本解剖观测距腓前韧带和踝间后韧带起止、走行和比邻,并分析其作用。 结果 10侧标本中,有7侧的距腓前韧带呈双束结构,占70%,在此结构中,两束宽度之和大于单束结构的韧带的宽度。双束呈类“人”字形走行,两个束支在足处于不同的位置时呈不同的状态,当足跖屈时,下束松弛,上束绷紧;背屈位时则反之。踝间后韧带起自外踝腓骨尖后下缘向内侧走行,大体分为3束,分别止于胫骨后下缘、胫后肌腱腱鞘、距骨后结节及其内侧,此韧带对维持踝关节稳定,防止距骨后脱位有重要的作用。 结论 距腓前韧带的双束结构能加强其强度,踝间后韧带的生物力学及其参与踝后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锁骨骨折在临床较为多见.锁骨位置表浅易发生骨折,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均易造成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98%[1].单侧锁骨骨折易见,双侧锁骨骨折临床报道不多.笔者于门诊发现不典型双侧锁骨骨折1例,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1岁,因车祸外伤致双肩疼痛,活动受限就诊.查体:双肩略肿胀,右锁骨远端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擦感;左锁骨远端轻度压痛,未触及明显骨擦感.双肩关节因疼痛活动受限.双肩正位片(图1A)示:右侧锁骨远端骨质不连续,左侧锁骨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右侧锁骨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