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确定电离辐射灭菌剂量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和针头作了初始污染菌数和分离出的17种污染菌对辐射敏感性的测定。以初始污染菌数的最大值,最抗辐射菌的D_(10)值和灭菌保证水平按公式计算出的辐射灭菌剂量接近于按AAMIB_1法确定值。  相似文献   
2.
放射增敏剂的增敏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放射线入射生物体后,直接损伤生物大分子DNA,或通过其产生的自由基的间接作用,导致DNA损伤或细胞死亡等生物效应。这种应用放射效应治疗肿瘤的方法,就是放射治疗(放疗)。目前放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每年接受放疗的癌症患者约为60%~70%,恶性肿瘤放疗的5年生存率逐步提高,90年代已达45%,立体定向及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的广泛应用,明显提高了治疗的精度及治疗剂量,保护了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但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却没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长春瑞滨对人肺腺癌973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长春瑞滨(NVB)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放射效应影响及其与放射的最佳结合序贯。方法:以指数生长期的人肺腺癌973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克隆形成分析法进行0.1nM及1nMNVB与放射不同结合序贯实验,研究NVB与放射结合效应,利用"多靶单击"数学模型(SF=1-(1-е-D/D0)N)进行曲线拟合,获得细胞存活曲线及平均致死剂量、准阈剂量、D0比和增敏比等参数,进行效应评估。结果:0.1nM及1nMNVB照前、照后给药组的增敏比(SER)分别为0.957和0.989,1.295和1.042;0.1nM及1nMNVB照前、照后给药组的D0比分别为1.073和1.099,1.374和1.106。表明0.1nMNVB照前、照后给药时均无放射增敏作用;1nMNVB照前、照后给药时均与放射效应具有较明显协同作用,且照前给药组的协同作用明显强于照后给药组。结论:0.1nMNVB不具有增强放射效应的作用,1nMNVB具有较明显放射效应增强作用,且照前给药组的协同作用明显强于照后给药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春瑞滨(NVB)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放射效应影响及其与放射的最佳结合序贯。方法:以指数生长期的人肺腺癌973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克隆形成分析法进行0.1nM及1nMNVB与放射不同结合序贯实验,研究NVB与放射结合效应,利用“多靶单击”数学模型(SF=1-(1-e^-D/D0)N)进行曲线拟合,获得细胞存活曲线及平均致死剂量、准阈剂量、D。比和增敏比等参数,进行效应评估。结果:0.1nM及1nMNVB照前、照后给药组的增敏比(SER)分别为0.957和0.989,1.295和1.042;0.1nM及1nMNVB照前、照后给药组的D0比分别为1.073和1.099,1.374和1.106。表明0.1nMNVB照前、照后给药时均无放射增敏作用;1nMNVB照前、照后给药时均与放射效应具有较明显协同作用,且照前给药组的协同作用明显强于照后给药组。结论:0.1nMNVB不具有增强放射效应的作用,1nMNVB具有较明显放射效应增强作用,且照前给药组的协同作用明显强于照后给药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计算6711型125I种子源的剂量特性。 方法 使用EGSnrc蒙特卡罗模拟程序对种子源的各向异性函数、径向剂量函数和剂量率常数进行计算,并给出了不同介质中的空间剂量率分布,将计算结果与美国医学物理师协会(AAPM)TG43-U1号报告中的推荐值和其他已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 结果 各向异性函数与其他最新发表的数据符合较好;径向剂量函数与TG43-U1推荐值符合较好;剂量率常数为0.951 cGy·h-1·U-1,与TG43-U1推荐值在1.45%内吻合。 结论 6711型125I种子源剂量场具有低剂量率,高梯度的特点;各向异性函数在近距离小角度处存在小突起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GEM)是否对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并对GEM的放射增敏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用克隆形成分析法观察GEM对p53基因突变的人肺腺癌细胞系(973细胞)的放射增敏效应.流式细胞术观察照射前后973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分析其与p53基因突变是否为放射增敏机制.结果 10 nmol/L GEM照前、照后给药均具有极轻微放射增敏作用;100 nmol/L GEM照前、照后给药时均具有明显放射增敏作用,且照前给药组的增敏作用明显强于照后给药组.p53基因突变影响细胞周期再分布及细胞凋亡,但与GEM的放射增敏作用无关.结论 100 nmol/L GEM具有明显放射增敏作用,p53基因突变、细胞周期再分布及细胞凋亡不是GEM放射增敏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从化疗药中筛选辐射增敏药成为热点,新一代化疗药吉西他滨的辐射增敏作用研究初获成果。现就辐射增敏药的种类及应具备的条件、吉西他滨的作用及其增敏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微弧氧化陶瓷膜表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相容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弧氧化(micro-arc,MAO)陶瓷膜表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的黏附和增殖生长情况,通过MSC在三组不同表面处理材料表面的黏附和增殖情况评价微弧氧化陶瓷膜表面的生物相容性。方法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诱导培养后,做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钙结节染色,鉴定其成骨潜能。取生长良好的第三代MSC,调整细胞密度为5×10^4/mL,接种到三组钛片表面。在接种细胞后第1、3、5、7天每组分别取出5枚钛片,一个做电镜扫描,另外4个细胞计数。观察MSC在不同材料表面的黏附增殖情况。电镜扫描MAO陶瓷膜表面形貌特征,EDX分析其表面主要元素含量。结果MSC具有良好的成骨特性,在MAO陶瓷膜表面的增殖优于光滑组和喷沙组。电镜下微弧氧化陶瓷膜表面有无数2~10m的微孔,并含有钙、磷成分。结论MAO陶瓷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其多孔,含有钙、磷元素表面的黏附及增殖均优于其它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在微弧氧化处理(micro-arc oxidation,MAO)、喷砂处理(sandblasting)和光滑(smooth)钛片表面的粘附和增殖情况,评价MAO钛片、喷砂处理钛片和光滑钛片之间的生物相容性差别. 方法将钛片分为3组:MAO组,喷砂组及光滑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MAO钛片表面形貌特征,能谱分析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检测其表面主要元素含量.从大鼠股骨骨髓取材并培养rBMSCs,其成骨能力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进行鉴定.3组钛片分别置于3个24孔板内,每孔1片,每板20片.取生长良好的第3代rBMSCs,接种到3组钛片表面,在接种细胞后第1、3、5、7天每组分别取出5枚钛片,1个行扫描电镜观察,另外4个行细胞计数.观察rBMSCs在不同材料表面的粘附、增殖情况.结果 电镜下MAO钛片表面有无数2~10 μm的微孔,能谱分析结果主要元素为钙、磷;rBMSCs经过20 d成骨诱导后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阳性,证明rBMSCs有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rBMSCs在MAO钛片表面的增殖优于喷砂组和光滑组.结论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多孔,富含钙、磷元素的MAO钛片表面的粘附及增殖均优于其它组,MAO钛片比喷砂处理钛片和光滑钛片具有更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计算6711型125I种子源的剂量特性.方法 使用EGSnrc蒙特卡罗模拟程序对种子源的各向异性函数、径向剂量函数和剂量率常数进行计算,并给出了不同介质中的空间剂量率分布,将计算结果与美国医学物理师协会(AAPM)TG43-U1号报告中的推荐值和其他已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 各向异性函数与其他最新发表的数据符合较好;径向剂量函数与TG43-U1推荐值符合较好;剂量率常数为0.951 cGy·h-1·U-1,与TG43-U1推荐值在1.45%内吻合.结论 6711型125I种子源剂量场具有低剂量率,高梯度的特点;各向异性函数在近距离小角度处存在小突起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