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应用多模态MRI技术探讨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加重,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材料与方法 39例单侧颈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纳入试验分析。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检查明确管腔狭窄程度,利用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 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DSC-PWI)评价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改变。依照狭窄程度分为4组,测量各组患者颞顶叶、额叶灌注值。统计分析各参数患侧与健侧的统计学差异,分析狭窄程度与各灌注值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分析各组患者患侧颞顶叶与额叶的相对灌注值的差异。结果 39例中额叶灌注异常者9例,颞顶叶灌注异常者19例,且多出现在重度及闭塞组,颞顶叶相比额叶更易出现脑血流动力学的异常且灌注参数变化更显著(P0.05);以颞顶叶为例,颈动脉狭窄程度与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 through time,rMTT)、相对达峰时间(relative time-to-peak,rTTP)、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呈正相关(P0.01)。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会导致远端血供不足,额、颞顶叶脑组织灌注不同程度减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甲型 H1N1流感病人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甲型 H1N1流感对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总结 2009年 11月 5日至 2017年 1月 15日甘肃省人民医院及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所收治的 73例临床资料完整且没有基础免疫疾病的甲型 H1N1流感病人血清总 T淋巴细胞、 CD4抗原阳性的 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 CD8抗原阳性的 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甲型 H1N1流感病人 CD8+T淋巴细胞在诊断初期即已升高(42.27±11.13)cells/ul,并在恢复期基本恢复正常(29.26±12.99)cells/ul;总 T淋巴细胞、 CD4+T淋巴细胞则在诊断初期有不同程度下降(44.09±13.51)、(47.27±7.73)cells/ul,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 CD4+T淋巴细胞与 CD8+T淋巴细胞比值在病程中没有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4,0.415,0.618;P=0.892,0.106,0.082),但随病情好转有升高趋势。结论甲型 H1N1流感病人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全面强直阵挛癫痫(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G T C S)发作间期静息态下大脑和小脑之间功能连通性的改变特点。材料与方法对19例原发性GTCS患者(GTCS组)及22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利手等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志愿者(HC组)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计算并比较两组被试全脑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值,分别以大脑(小脑)ALFF差异区为种子区计算其与小脑(大脑)所有体素之间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 FC)并进行组间比较,提取组间显著差异脑区ALFF/rs FC值与患者国立医院癫痫严重程度量表(national hospital seizure severity scale,NHS3)评分做相关分析。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GTCS组右侧楔前叶、左侧额中回ALFF值显著升高,而右侧海马、右侧小脑脚2区、左侧小脑4/5区ALFF值显著降低;以各大脑(小脑)ALFF差异区为种子区域,GTCS患者组左侧小脑8区、右侧小脑4/5区rs FC值显著升高(左侧额下回、右侧颞中回rs FC值显著降低);GTCS患者组NHS3评分与左侧小脑8区rs FC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8,P=0.036),与右侧颞中回rs FC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4,P=0.042)。结论 GTCS发作间期存在大脑和小脑之间静息态功能连通性异常,这些功能连通性的异常可能与GTCS患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4.
马玉荣  张涛  张静 《磁共振成像》2016,7(8):630-634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诱发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识别易损斑块有助于预防卒中的发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高分辨率MRI以其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及安全无创的优势成为近年来颈动脉筛查的研究热点,它能够较好地显示斑块重要的生物学特征,分析斑块的内部成分及形态学分布,确定易损斑块,评价斑块的稳定性。本文旨在对高分辨MRI在易损斑块的识别及其临床应用方面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5.
李洁  刘妍君  何宁 《医学综述》2012,18(10):1572-1574
脑梗死是目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对其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可以清晰地显示脑静脉血管及病灶内的出血灶,特别是对微出血的检出具有明显的优势,能为脑梗死的诊断提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现对SWI在反映脑梗死演变过程、显示脑血凝块、检测脑梗死后出血及评价梗死周围组织活性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文献回顾,同时提出SWI技术在脑梗死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内镜下活检胃癌组织块肾筋膜下移植法建立 NOD/SCID 小鼠胃癌异位移植瘤模型,观察其 MRI 表现,为研究胃癌个体化治疗临床前实验提供适宜的动物模型。材料与方法 将 2020 年 12 月—2021 年 2 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病理及影像确诊的 9 例晚期胃癌患者内镜下活检的约 1 cm3新鲜肿瘤组织种植到 NOD/SCID 小鼠右侧肾筋膜下。种植后每周行 1 次 MRI 检查至发现肾筋膜下成瘤,继续观察 4 周,采用 T2WI 序列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然后处死小鼠,取出瘤组织,将游标卡尺测量的肿瘤体积与最后一次 MRI 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并对移植瘤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异位移植瘤 T1WI 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 呈等高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肿瘤向前挤压肾脏变形。MRI 与游标卡尺测量肿瘤体积分别为(512.12±25.52)mm3、(506.95±29.24)m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8,P=0.436)。病理结果显示移植前后肿瘤组织学保持一致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胃癌异位移植...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之后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它被认为是一种"经典的"基底节疾病,故大多数关于PD的研究都集中在基底神经节,而小脑常被忽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证据均表明小脑在P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比超声检查,分析非对比增强全心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NCE-CMRA)技术评估冠状动脉方面的优势,探讨该技术诊断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1年6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临床确诊的41例川崎病患儿的NCE-CMRA及超声资料。对比超声与NCE-CMRA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分析NCE-CMRA技术的成像特点,总结NCE-CMRA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程度等影像学特征。结果 41例患儿NCE-CMRA检查整体血管节段显示率为75.6%;超声整体节段显示率为46.3%,两种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4,P<0.001)。针对冠状动脉中、远段的显示,NCE-CMRA较超声具有明确的显像优势(χ2=57.98、161.47,P<0.001)。41例患儿中,25例(200节段)冠状动脉受损,94个节段表现为不同程度扩张,其中巨大冠状动脉瘤8段(8.6%),中型冠状动脉瘤35段(37.2%),小型冠状动脉瘤或冠状动脉扩张51段(54.2%)。结论 NCE-CMRA技术能够客观、清晰地显示儿童冠状动脉,准确反映川崎病所致...  相似文献   
9.
10.
正患者,男,6岁,3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言语不能,每天发作3~5次,每次大约持续30 s,上述症状可自行缓解。患者自发病来,饮食尚可,睡眠欠佳,大小便如常,体重未见明显增减,头颅MRI检查提示:左颞叶脑表面单发类圆形实性病灶,信号均匀,无囊变坏死,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呈明显低信号,扩散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