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误诊为肺癌的肺新型隐球菌病1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性总结被误诊为肺癌的肺新型隐球菌(PC)感染19例,对其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1990年4月~2 0 0 2年8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肺真菌病30例,其中19例为PC ,男15例,女4例,年龄31~6 3岁,平均年龄4 7.4岁。病史中均无鸽子及鸟类密切接触史。其中1例为鼻咽癌放疗后1.5年致病,其余病例均无使用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应用导管和插管及化疗、器官移植及AIDS病史。1.2 临床表现 19例患者症状、体征均不典型,其中12例为体检胸部X线发现肺肿块而就诊。主要症状为…  相似文献   
2.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并发症防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相关并发症进行探讨,总结相关经验并提出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74例,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其中Ⅰ型10例,Ⅱ型15例,Ⅲ型11例,Ⅳ型10例,Ⅴ型12例,Ⅵ型16例.Ⅰ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其他类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缺损塌陷处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7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 a,平均3.2 a,功能评价采用Hohl膝关节功能分级系统,临床结果优良率达90%,术后各种并发症18例,其中创伤性关节炎10例,关节强直2例,关节不稳4例,感染2例.结论手术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重要方法,术中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术前正确处理并发症及早期正确适当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苏云杉  张勇  柴汝昌  杨晓  陈翠仙  蒋婷   《放射学实践》2011,26(8):865-865
1998年多层螺旋CT(MSCT)问世,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尤其在心脏检查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MSCT心脏检查图像的采集必需依赖心电门控技术。随着MSCT心脏检查的普及,而部分影像技术人员对基本心电图知识的欠缺,  相似文献   
4.
高敏  吴艳艳  李庆华 《吉林医学》2011,32(13):2561-2562
目的:分析和总结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CT表现特点及鉴别要点,以提高其CT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慢性胰腺炎、10例胰腺癌的CT资料,每例均行平扫与增强扫描,层厚、层距均5~10 mm。结果: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主要CT征象的出现率在增强扫描病灶呈低、低与等混杂密度(χ2=5.63,P<0.05);胆总管下段扩张突然狭窄截断(χ2=13.30,P<0.01);胰周大血管侵袭、包绕、包埋(χ2=15.00,P<0.01);沿主胰管走向分布钙化灶(χ2=5.45,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癌的血供特点与生物学行为是其CT诊断及其与慢性胰腺炎鉴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误诊为肺癌的肺新型隐球菌病1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性总结被误诊为肺癌的肺新型隐球菌(PC)感染19例,对其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急性胰腺炎是急腹症的一种 ,该病的病因、病理较复杂。因此 ,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取决于发病早期的严重程度 ,所以早期正确评价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是治疗中的关键环节。本文目的就是通过CT检查诊断 ,及早给临床提供可靠诊治资料 ,减少患者痛苦 ,降低死亡率 ,提高治愈率 ,使患者免受不必要的痛苦。1 资料与方法本组 2 1例 ,男 9例 ,女 12例 ,年龄 2 5~ 62岁 ,平均 5 3岁。发病最短时间 3h ,最长为 48h。大部分患者以上腹部持续性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实验室检查 13例白细胞计数、血和尿淀粉酶、胰蛋白酶都…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是常见的大血管病变,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一旦瘤体破裂,病情危急,往往造成致命性出血。腹主动脉瘤国外发病率2%~4%,国内发病率虽低,但近年有增加趋势。对本病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MSCT)的应用,填补了cT在心脏血管方面的空白,向传统的血管造影术发出了挑战刚,使本病在生前的诊断率有了明显提高。收集我院2004年5月~2007年12月用16层螺旋CT诊断65例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病例资料完整者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方法。方法40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选取图像质量较佳的22例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两者结果对照分析。结果88支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86.80%,特异性为86.20%,阳性预测率为76.47%,阴性预测率92.59%,假阳性率13.70%,假阴性率13.30%。对诊断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70.0%,阳性预测率为60.0%,阴性预测率93.3%,假阳性率30.0%,假阴性率10.0%。两者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项可靠的冠心病诊断方法,作为一项非创伤性技术,是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重要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首诊影像学特点与临床严重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2月25日云南省经核酸检测确诊116例输入性COVID-19病例(年龄范围为5~84岁,男59例,女57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不同临床分型(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 116例输入型患者中,不同年龄组间患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89,P=0.006),21~55岁患病率较高,占44.83%(55/116),51~70岁者患重症肺炎(6/42,14.29%)较21~50岁3/52(5.17%)高(P<0.05);发热/畏寒(70.8%)及呼吸道症状(58.4%)是新冠肺炎最常见首诊症状.本组病例从症状出现至第1次CT扫描时间平均为(4.17±1.12)d,时间越长,临床分型越重(F=2.688,P=0.049);不同临床分型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6,3.640,5.154,15.361,8.195,P均<0.05);重型、危重型淋巴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百分比较轻型与普通型明显降低(P<0.05).116例共383个病灶,总累及范围平均评分为(4.17±2.12)分,普通型较危重型累及范围小(F=62.137,P=0.000);病灶多累及双侧肺,约占70/116(78.26%),下叶85/116(37.12%)较中叶70/116(30.13%)、上叶75/116(32.75%)多见(χ2=10.190,P=0.021),胸膜下区87/229(57.24%)较肺门区29/229(19.08%)、肺中带36/229(23.68%)多见(χ2=5.187,P=0.018);圆形、椭圆形病灶多见(χ2=43.922,P=0.000),其中带状及盘状病变以重型、危重型患者多见(P<0.05);不同类型患者病变特点不同(χ2=50.974,P=0.000),其中GGO内血管增粗发生率最高,约占19.58%.单纯GGO、PS、混合密度影、支气管充气征及晕征普通型较重型多见(P<0.05),GGO伴支气管壁增厚、纤维索条、支气管变形以重型、危重型多见(P<0.05);伴随病变中以胸膜增厚为最多见(χ2=42.119,P=0.000).结论 不同临床分型的输入性COVID-19,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核酸检测试剂盒不足的情况下,HRCT对COVID-19的早期筛查、诊断、临床分型提供立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肠壁内血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保守治疗、CT随访证实的十二指肠肠壁血肿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血肿位于十二指肠降段2例,同时累及水平段、降段1例,呈高低混杂或低密度肿块,边缘光整,无增强;肿块与肠壁间有少量气体;肠腔受压变窄;肠壁增厚2例,变薄1例;伴胆总管扩张l例,肠梗阻2例,腹腔积液3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对十二指肠肠壁血肿做出准确、全面诊断,对评估损伤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