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8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以体外无血清培养的人早期绒毛细胞滋养细胞和绒毛细胞培养的模型,测定了天花粉蛋白对滋养层细胞hCG,孕酮分泌的影响,发现体外无血清培养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分泌的hCG在天花粉蛋白浓度为0.1μg/ml即下降50%,而后下降缓慢8μg/ml以上缓慢,至8μg/ml以上降到零,说明体外培养的细胞滋养层细胞中有两个群体,其中一个对天花粉蛋白敏感,另一个不敏感,尽管在形态上很难区别,孕酮的反应则不同,在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从狭叶五味子Schisandra lancifolia中分离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phyllocoumarin)和(-)-表儿茶酸[(-)-epicatechin]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方法 为了筛选和确认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体外抗HBV活性,以HepG2.2.15细胞为体外研究HBV模型,分别用RPMI 1640完全培养基稀释不同质量浓度的药物作用于细胞,培养3 d后收集上清,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HepG2.2.15细胞的生长影响和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水平,评价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对HBsAg和HBeAg的影响.结果 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其细胞毒性非常小,CC_(50)均大于200μg/mL.扁枝杉香豆素具有较强的抑制HBsAg和HBeAg分泌作用.阳性对照药物阿德福韦酯也抑制HBVHBsAg和HBeAg分泌,但在相同质量浓度(1.6μg/mL)下其抑制作用较扁枝杉香豆素弱.结论 狭叶五味子中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具有一定体外抑制HBV HBsAg和HBeAg分泌的作用,从而起到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蛇毒Ⅱ类磷脂酶A2(PLA2)中D49 PLA2和K49 PLA2的功能分化及其功能分化决定位点的鉴定。方法:运用序列比较分析,进化树构建和DIVERGE v1.04软件计算研究D49 PLA2和K49 PLA2的功能分化情况及其分化位点。结果:序列比较分析,进化树构建和DIVERGE v1.04软件计算结果表明蛇毒Ⅱ类PLA2中D49 PLA2和K49 PLA2的确发生了功能分化,对于K49 PLA2来说,1S,7K,11Q,E12,R34,T56,N88,L92,E108,K116,K128可能为功能分化决定位点。对于D49 PLA2,L2,G33,G35,F46和Y118可能为功能分化决定位点。结论:我们首次通过序列比较分析,进化树构建和DIVERGE v1.04软件计算鉴定出蛇毒Ⅱ类PLA2中D49 PLA2和K49 PLA2可能的功能分化位点,为今后通过基因重组和定点突变方法研究蛇毒Ⅱ类PLA2结构功能关系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4.
贲昆龙 《生殖与避孕》1994,14(4):243-246
与精子功能相关抗原的分析贲昆龙(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650223)精子的发生和形成始于睾丸的精小管,在精小管内,用原细胞逐渐分化成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这个过程是在哺乳动物和人的免疫系统成熟之后发生的,是在由支持细胞形成的血睾屏障的严密...  相似文献   
5.
某些蛋白翻译水平的激活和抑制对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起到重要的时空调节作用.在果蝇中,Bicaudal-c(dBic-C)基因产物被认为是一种能与RNA结合的蛋白质分子,并对转录后水平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dBic-C基因的突变会导致果蝇缺失头部结构和重复的尾部结构,故而命名为双尾-C基因.后来又在多个不同物种(如线虫、爪蟾、小鼠)中发现dBic-C的同源基因,并且这些同源基因的蛋白质产物高度保守.小鼠的Bicaudal-C基因(Biccl)定位于10号染色体的C1区域,其蛋白质N端含有KH结构域,用于介导蛋白质与RNA的相瓦作用;C端的SAM结构域则在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结合中发挥作用.目前已发现3种与Biccl基因相关的小鼠突变体模型jcpk、bpk和67Gso,这些小鼠突变体中Biccl基因在不同位点发生突变,产生异常的蛋白质产物,结果导致小鼠肾脏发生胞囊化,并且影响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形态及功能,病理表型特征与人类的多囊肾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极为相似.本文通过总结和同顾Bicaudal-C基因研究的成果和进展,揭示该基因在生物体发育和器官形成中的作用,为深入研究这一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获得足够量的分泌片(SC)及其相应的抗血清,用于研究SC的功能与SC在人和某些物种黏膜组织内的分布。方法:在已有的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层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分离纯化人的SC并进行相应的鉴定。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SC在部分小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获得了免疫纯的SC,并制备了相应的兔抗人SC的免疫血清;免疫组化显示,SC在小鼠小肠和子宫内膜处有表达。结论:利用改进的方法可以获得免疫纯的SC,进一步证实人和小鼠SC之间的交叉反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感染猕猴艾滋病模型,评价中药益艾康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治疗效果。方法 8只SIVmac239病毒感染的猕猴随机分为两组:ART治疗组、益艾康联合ART治疗组。ART治疗先后分别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和恩曲他滨(FTC)+泰诺福韦(PMPA)+雷特格韦(RAL)进行治疗,检测不同治疗时期猕猴体质量、血常规、血生化、血浆病毒载量以及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计数及各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LPV/r治疗期,LPV/r单独治疗组的血红蛋白在治疗1、2周时明显降低,随后恢复到治疗前水平(P<0.05),益艾康联合LPV/r治疗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动物的肌酐在治疗期间逐渐升高(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V/r单独治疗组的γ-谷氨酰转肽酶在各时间点均高于益艾康联合LPV/r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艾康联合LPV/r治疗组PD-1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选用经过实验验证的碱基序列 ,用简化的方式 ,构建了被水分子和镁离子修饰的核酸序列的分子模型 ,应用分子力学模拟方法对序列进行能量优化 ,对优化后序列的构象参数、成键状况和能量数据等进行了分析。对tRNAHHis GUG的识别特性作了初步的探索 ,得到了和实验结果相近的结论。此外 ,还从能力学的角度讨论了溶剂 -溶质 -溶剂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状氢键网络对核酸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探讨了非Crick_WatsonGU、UU配对的能力学特征并存在于被水分子和镁离子修饰的核酸序列中的GU、UU配对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7种从蛇毒分离的小肽是否对临床分离的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具有活性。方法放射性方法检测蛇毒小肽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细菌存活计数确证放射性方法的结果。结果7种蛇毒小肽对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菌株都有活性。其MIC值分别为(μg·mL-1):Opiophagus hannah 5.4,Naja atra 8.6,Bungarus fasciatus 6.4,Trimeresurus stejnegri 12.6,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 11.8,Protobothrops jerdonii 7,Agksistrodon halys 4.2。结论这些结果是首次报道,为进一步设计和开发新来源的抗结核病新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