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腔静脉中断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7例下腔静脉中断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发现胸腹部CT平扫及直接法、间接法下腔静脉CT造影均能明确下腔静脉中断的诊断,其中直接法、间接法下腔静脉CT造影静脉期显影较好,为临床有效识别下腔静脉中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通下方经鼻肠管灌注治疗对恶性小肠梗阻患者生存质量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恶性小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健脾化湿通下方经鼻肠管灌注治疗,治疗周期为28 d。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两组患者体质量的变化,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RP及CD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CRP及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CD3+水平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的CD3+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的CD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CD4+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CD4+/CD8+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湿通下方经鼻肠管灌注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恶性小肠梗阻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RI在直肠癌患者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术前MRI和手术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评估术前MRI对直肠癌T分期、直肠癌系膜淋巴结分期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MRI对直肠癌T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3.3%(50/60),其中T1期为78.6%(11/14),T2期为85.0%(17/20),T 3期为7 7.8%(1 4/1 8),T 4期为100.0%(8/8);对直肠癌系膜淋巴结分期诊断准确率为73.3%(44/60),其中N1期为79.2%(19/24),N2期为68.4%(13/19),T3期为70.6%(12/17)。结论 MRI在直肠癌的临床诊断及术前分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将其作为术前诊断及术后降期评估的有效依据用于诊疗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25I粒子和60Co γ射线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和正常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 A549、BEAS-2B细胞均行125I粒子和60Co γ射线不同剂量照射;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分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549细胞在4、6、8 Gy照射时,125I粒子组细胞克隆存活分数较60Co组降低更明显(t=6.06、9.42、4.90,P<0.05)。A549细胞在4 Gy时,G1期细胞比例125I粒子组为70.67%±1.49%,60Co组为59.59%±0.71%(t=10.77,P<0.05);细胞凋亡率125I粒子组为18.09%±0.73%,60Co组为9.81%±0.16%(t=19.40,P<0.05)。125I粒子照射明显上调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但不同射线同一剂量或相同射线不同剂量下,BEAS-2B细胞的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较60Co γ射线高剂量率照射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效应更明显。Bcl-2/Bax蛋白比失衡,最终致Caspase-3蛋白的活化在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应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3月~2021年3月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中晚期PLC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分别给予TACE治疗或在TACE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获得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疾病稳定率、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6%、48.3%、29.3%、56.9%和86.2%,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7%、36.2%、31.0%、37.9%(P<0.05)和69.0%(P<0.05);观察组血清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和癌胚抗原水平分别为(86.5±28.7)ng/mL、(183.7±61.4)ng/mL和(9.1±2.6)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5.8±34.9)ng/mL、270.3±71.5)ng/mL和(25.4±3.6)ng/mL,P<0.05];观察组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分别为(38.6±4.1)%和(1.3±0.2),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3±3.7)%和(1.1±0.1),P<0.05】;截止到随访结束,观察组和对照组生存率分别为64.3%(36/56)和43.9%(25/57,x2=3.618,P=0.045)。结论 采取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PLC患者有一定的近期疗效,还需要扩大观察。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由于其无创性、简便性以及能综合评价冠状动脉疾病,所以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应用。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有获得对比剂相关性肾病和辐射的风险。近年来,随着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注射与扫描方案的不断优化,在图像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的同时,患者所受的对比剂剂量和辐射剂量也得到大幅下降。现就个性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置入联合介入化疗治疗恶性食管气管瘘的安全性和疗效,并与单纯支架置入治疗比较。方法选择食管癌合并食管气管瘘60例患者行内支架置入联合介入化疗或单纯内支架置入治疗。60例患者随机分为支架组(A组)28例、支架联合介入化疗组(B组)32例,定期随访观察两组的近、远期疗效,并对有效率、中位生存时间、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58例支架置入堵瘘成功,成功率96.7%。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6个月,B组为8.7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1、3、6个月时的有效率分别为78.1%、68.8%、62.5%。并发症中食管支架再狭窄率,B组低于A组。结论内支架置入联合介入化疗能提高恶性食管气管瘘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并减少了支架带来的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碘油栓塞后生存时间、肿瘤生长率及对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 (STAT3)及其磷酸化形式p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SD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将建模成功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碘油组、姜黄素组、碘油联合姜黄素组,根据组别经肝动脉分别灌注生理盐水、超液态碘油和(或)姜黄素,观察实验动物的生存时间、肿瘤生长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边缘组织中STAT3及pSTAT3表达水平.结果 碘油联合姜黄素组与模型组、姜黄素组、碘油组相比,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1).姜黄素组、碘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模型组、姜黄素组、碘油组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1),姜黄素组、碘油组肿瘤生长率均低于模型组(P<0.01);碘油联合姜黄素组肿瘤体积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肿瘤生长率明显低于其它3组(P<0.0l).碘油联合姜黄素组STAT3及pSTAT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姜黄素可抑制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碘油栓塞后肿瘤组织中STAT3及其磷酸化形式pSTAT3表达水平,同时本实验提示姜黄素与碘油栓塞联合治疗肝癌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CLDR)内照射和60Co γ射线高剂量率(HDR)外照射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H1299的细胞生物学效应。方法 H1299细胞处于指数生长期时分别行125I粒子CLDR照射和60Coγ射线HDR照射;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分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照射剂量增大,125I粒子CLDR照射比60Coγ射线HDR照射抑制H1299细胞增殖效应更明显。照射剂量为4 Gy时125I粒子组H1299细胞G2/M期百分比、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77±0.31%、13.79±0.50%;同样照射剂量下,60Co照射组H1299细胞G2/M期百分比仅为18.85±0.99%,细胞凋亡率仅为8.79±0.22%(P<0.05)。125I粒子CLDR照射明显上调Bax蛋白表达,同时下调Bcl-2蛋白表达。结论125I粒子CLDR内照射比60Coγ射线HDR外照射抑制H1299细胞增殖效应更明显。 Bcl-2/Bax蛋白比失衡在125I粒子CLDR照射抗肿瘤效应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利用磁共振相位对比等序列联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大小及血流情况进行量化评价,探讨其同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07例,排除6例,分为无梗死组(88例)、小血管型梗死(54例)、大动脉型梗死(59例),应用3.0T磁共振行双侧颈动脉检查并获得相关积分,以及颈动脉的流速、流量等参数,对比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以评价颈动脉斑块积分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 Course积分大动脉型梗死组(1.99±1.99)明显高于无梗死组(1.04±1.11)和小血管型组(1.49±1.26),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个梗死组间、小血管型梗死组和无梗死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半定量积分各组间统计学无明显差异。两种积分ROC曲线分析,Course曲线下面积大于半定量积分。无梗死组颈动脉峰值流速高于小血管型及大动脉型梗死组,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动脉型梗死组流量降低明显,同无梗死组和血管型梗死组间差异显著,小血管型梗死组和无梗死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Course积分升高、颈动脉流速、流量降低同大动脉型脑卒中有较强的相关性,对高危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筛查有较高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