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北京市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为关心关爱医务人员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于2020年10—11月,在线调查北京市22家市属医院疫情期间外派支援和坚守本院一线、二线医务人员,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估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描述与比较北京市不同类别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现况,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调查医务人员4 931人,其中1 603人(32.51%)发生焦虑情绪,1 729人(35.06%)发生抑郁情绪,933人(18.92%)发生失眠。在二线医务人员、坚守本院一线医务人员、外派支援医务人员中,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失眠状况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工作类型、年龄是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疫情期间工作类型、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失眠的影响因素。结论 不同岗位医务人员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长期坚守本院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最突出。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探索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中医核心精神症状与中医核心躯体症状,并分析症状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50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医核心精神症状、中医核心躯体症状、中医核心精神症状与躯体症状关系、中医核心精神症状与中医核心躯体症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中医核心精神症状是善恐易惊、善思、早醒和易激动;中医核心躯体症状是腰痛、胸闷、神疲乏力和口苦;中医核心精神症状与躯体症状研究提示善恐易惊与神疲乏力、善思与心悸、易激动与自汗、早醒与腰痛关联性较强。中医核心精神症状与中医核心躯体症状整合网络分析提示易激动和善思在整个网络中对其他症状影响较大,更多地参与症状间互动,且具有预测其他症状的作用。结论 广泛性焦虑障碍与肾、心、肝关系密切,临床治疗应以精神症状为主进行辩证。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索影响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 BD)复发的社会心理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就诊的BD患者共计269例,根据BD是否发作分为发作组(194例)和稳定组(75例),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特征、药物依从性、情感气质、社会支持、儿童期创伤和五态人格之间的差异,再以逻辑回归和中介效应确定BD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之间的中介关系。结果 循环气质、激惹气质、太阴人格与BD复发成正相关,而客观社会支持与BD复发成负相关;客观社会支持与抑郁情绪之间存在直接效应,效应值为-0.08;循环气质和太阴人格皆在客观社会支持与抑郁情绪之间有中介作用,中介值分别为-0.018和-0.028,总的间接效应为-0.046,客观社会支持与抑郁情绪之间的总效应值为-0.127,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36.2%。结论 BD患者接受到的客观社会支持越多,抑郁情绪的水平越低,基于人格和气质的社会心理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社会支持不佳引起的BD复发。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索精神科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DRG) 优化分组方案,为提升DRG工具在精神科医保付费的针对性、 有效性提供支持。方法:依托京津冀精神卫生大数据平台,选取从2018—2019年北京安定医院符合DRG入组条件的住院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基于决策树模型构建优化分组方案,使用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进行MDCT-DRG (DRG主要诊断大类精神科类别下的DRG组) 组内、组间差异性比较,用总体方差减少系数 (RIV) 评估分组效能。结果:优化后精神科DRG组内一致性和组间异质性均有提高,分组效能较好。结论:精神科DRG分组方案可以采用决策树模型进行优化。在国家医保制度改革中,还应进一步研究精神科患者住院及对医疗资源消耗的特点和规律,制定适用于精神科的医保支付方式,更加有效发挥DRG在医保费用监测和绩效评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5.
<正>1 病例介绍患者,女,55岁,身高160 cm, 体质量48 kg。2021年10月20日主因“情绪差伴轻生观念2年”入院,诊断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既往慢性咽炎病史10年,偶有咳嗽。否认传染病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检查:体温36.4 ℃ ,脉搏85次·min-1,呼吸21次·min-1,血压125/75 mmHg(1 mmHg=0.133 kPa)。体检未见明显异常。 精神检查:患者意识清晰,定向力完整,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探索可在疾病早期区分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的外周血免疫炎症指标并构建预测模型,为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的早期鉴别、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2次,且首次入院时诊断为抑郁障碍的患者487例,根据此后住院记录中的诊断分为单相抑郁组357例和双相抑郁组130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两组各纳入102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住院时的一般资料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CRP)、补体3(C3)、补体4(C4)、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混杂因素,探索双相抑郁的早期预测因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免疫炎症因子对双相抑郁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单相抑郁组与双相抑郁组的NLR、MLR、C3、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4、3.062、2.333、2.233;P<0.0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LR(OR=1.631,95%...  相似文献   
117.
本文就健康体检中心理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形成专家意见,认为心理健康评估是健康检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提出在健康检查中纳入心理健康评估的具体项目,进行心理健康评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本意见对常规体检中规范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