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8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68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86篇
中国医学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氯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三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血药浓度与体重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氯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三组,分别给予单药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6个月末监测患者血药浓度(PDL)、血脂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项指标,同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较之治疗前,氯氮平组、利培酮组随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而血脂各项指标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在体重、血脂中总胆固醇(TC)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组在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项,利培酮组在甘油三酯(TG)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齐拉西酮组随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而体重及血脂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利培酮的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对患者的体重及血脂代谢均有影响,且氯氮平的影响大于利培酮;齐拉西酮的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对患者的体重及血脂代谢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坦度螺酮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口服舍曲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坦度螺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1周末、2周末两组间HAMD的减分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的HAMD总分下降显著,在治疗4周末、8周末两组间的减分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TES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坦度螺酮治疗抑郁症较单用舍曲林起效更快,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清咽含片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和酒石酸锑钾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观察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清咽含片可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延长酒石酸锑钾所致扭体发生的潜伏期及减少10min内扭体次数。作用与西瓜霜润喉片大体相当。结论清咽含片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4.
温胆汤联合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温胆汤联合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Ⅰ组、实验Ⅱ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温胆汤、温胆汤加氯丙嗪、氯丙嗪治疗.结果:实验Ⅰ组显效率为16.7%、实验Ⅱ组显效率为70%、对照组显效率为30%.结论:温胆汤联合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优于单一应用温胆汤或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调查郑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严重精神障碍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3月-6月,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中郑州市所有在册患者中选取342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并调查其服药情况及影响因素,比较服药依从组与服药不依从组服药影响因素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320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服药依从者245人(76.56%)。服药依从组与服药不依从组在居住地、职业以及门诊慢性病报销办理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015、7.502、13.106,P<0.05或0.01)。服药影响因素问卷评分方面,两组自知力缺失、病耻感以及药物相关因素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588、2.379、2.893,P<0.05或0.01)。已办理门诊慢性病报销是服药依从的保护因素(OR=2.727,95% CI:1.320~5.634,P<0.01),居住地为农村(OR=0.465,95% CI:0.221~0.977,P<0.05)和自知力缺失(OR=0.398,95% CI:0.286~0.553,P<0.01)是服药依从的危险因素。结论 郑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比例较高,门诊慢性病报销办理、患者自知力缺失以及居住地可能是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分析脑CT灌注成像在首发抑郁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8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18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脑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两组平扫、增强扫描后颅脑各脑叶CT值。结果 (1)两组左顶叶、右顶叶、左颞叶、右颞叶、左枕叶、右枕叶平扫后CT值、TIP、MTT、rCBF、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额叶、右额叶平扫CT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左顶叶、右顶叶、左颞叶、右颞叶、左枕叶、右枕叶增强扫描后CT值、TIP、MTT、rCBF、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额叶、右额叶增强扫描CT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左右额叶脑组织密度CT值均低于正常对照,可能存在大脑额叶功能改变,对首发抑郁症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7.
笔者应用针灸配合舍曲林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患者150例,所有病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无明显失语及意识障碍,无癫痫、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病史,能完成各项观察评分,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第3版中)"抑郁症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郁病>.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究利培酮联合谷维素对女性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糖脂代谢及心肌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女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为研究组(n=40,接受利培酮联合谷维素治疗)和对照组(n=40,接受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心肌酶[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糖脂代谢指标[泌乳素(PRL)、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研究组治疗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以及PANS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肌酶AST、CK、CK-MB以及LDH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PRL、FPG、TG、TC、LD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谷维素在调节女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疗效方面优于单纯应用利培酮,可有效改善患者糖脂代谢指标,且...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分析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以期为进一步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73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精神状况评分。结果观察组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以及强迫症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临床治疗时应注重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70.
高新立 《中医研究》2012,25(8):26-2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本院门诊及住院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起始剂量20 mg/d,2周后增至40 mg/d.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合小陷胸汤(柴胡、白芍、枳壳、陈皮、川芎、香附、黄连、半夏、瓜萎、炙甘草),1剂/d,水煎服.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有效率占91.67%;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18例,有效率占70.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