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目的:观察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变(SIVD)中老年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波形变化特点,探讨ERP技术对SIVD中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选取8例临床明确诊断为SIVD的卒中患者为SIVD组,记录其完成主动性听觉Oddball范式任务时的ERP波形,并行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选取8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被试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VD组额区导联N2复合波及N2b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MSE及MoCA分值减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IVD损伤可能主要影响N2复合波的波形变化,故在评估此类患者的认知功能时,可以将N2复合波及N2b的潜伏期作为一种客观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2.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中脑钠肽(BNP) 水平的变化, 探讨BNP在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83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BNP水平,与5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脑梗死按病程分为急性期(发病3 d内)和亚急性期(发病3~10 d);根据头颅MRI分型为大面积脑梗死(病灶直径> 5 cm)(26例)和非大面积脑梗死(病灶直径≤5 cm) (57例).结果 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浆BN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也显著高于亚急性期(P<0.01),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浆BNP含量显著高于非大面积脑梗死组(P<0.01).结论 急性期和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浆BNP 水平明显升高,提示BNP可能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有望成为脑梗死病情程度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3.
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经穴和大脑皮层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针刺人体穴位时引起大脑皮层神经兴奋的现象,探讨经穴、经络和大脑皮层的联系。方法:分别针刺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光明6例、阳陵泉6例和足阳明胃经穴位伏兔6例、足三里6例,均为健康人。用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针刺时大脑的功能状态。结果:针刺足少阳胆经光明穴和阳陵泉穴,对侧枕叶视皮层均有明显兴奋,其中5例受试者(光明穴3例、阳陵泉穴2例)双侧枕叶视皮层都有明显的兴奋区;针刺后枕叶视皮层的平均BOLD信号强度增加的水平为(3.31±1.2)%。针刺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和伏兔穴可以引起下丘脑、海马回、额回的神经兴奋,平均BOLD信号强度增加(4.28±1.5)%。结论: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引起大脑相应区域的神经兴奋,同一条经脉上的穴位引起大脑兴奋的区域相同。提示经穴、经络和大脑皮层之间存在某种特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究健康、身体衰弱和身体衰弱伴轻度认知障碍(MCI)的老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布以及甲状腺功能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2012~2013年参加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体检并具有完整病史的155例男性门诊病人(年龄65~97岁)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及甲状腺功能检测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3,5,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即3,5,3',5'-四碘甲腺原氨酸(T4),游离型甲状腺素(FT4),CD4~+和CD8~+T细胞比例,B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结果年龄FT3(F_(1,142)=9.22,P=0.003)、T3(F_(1,142)=12.41,P0.001)和TSH(F_(1,142)=3.944,P=0.049)的水平有显著影响;表型、年龄及其相互作用对免疫细胞比例虽无显著影响,但随年龄增长,CD4~+/CD8~+T细胞比例和B细胞百分比下降、NK细胞百分比有所上升。结论高龄个体的甲状腺功能有明显下降趋势,且CD4~+/CD8~+T细胞比例和B细胞百分比有所下降,NK细胞百分比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究意义感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并了解与之相关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方法:对2021年2-5月在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方便取样,排除11例服用抗焦虑药和/或抗抑郁药的患者,对剩余164例患者进行慢性病治疗的功能评估—精神健康(FACIT-SP-1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究泽泻汤对高热量饮食介导的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27只C57BL/J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泽泻汤组,每组9只。模型组和泽泻汤组小鼠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热量饮食诱导认知功能损害小鼠模型,泽泻汤组在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给予0.36 g/(kg·d)泽泻汤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持续8周。每周同一时间记录小鼠体质量;干预结束后,各组小鼠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胰岛素耐量测试;利用莫利斯水迷宫实验、旷场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Y迷宫测试对小鼠进行认知行为学检测;核磁共振波谱检测小鼠左侧海马、下丘脑、皮层神经代谢物质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乳酸(Lac)、肌酸(Cr)、脂质(Lip)、肌醇(mI)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突触素(SYN)、突触体相关蛋白25 (SNAP-25)、突触后致密蛋白95 (PSD-95)、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核转录因子κB p65 (NF-κB p65)及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 p65 (p-NF-κB p65)的表达;尼氏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索社区康复保健干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模式构建。方法依托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老年MCI中医康复保健一体化干预模式,模式内涵包括:(1)人群筛查-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为一体的辨病流程和标准;(2)健康教育-生活调理-腧穴按摩-电针-中药为一体的干预流程和标准;(3)神经心理评估-血液生物学指标检测为一体的评价方式。结果立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中医康复保健服务拓展到MCI人群成为试点中心的特色和专长。结论构建MCI患者中医康复保健一体化干预模式,开展MCI早期康复,是防控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8.
<正>1 研究背景淡漠(apathy)的特征主要包括:与意识水平、认知和运动障碍无关的①缺乏目标指向性行为;②目标指向性思想内容减少,即动机缺乏;③情感贫乏[1—2]。脑部器质性病变后淡漠非  相似文献   
49.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脑卒中后偏侧忽略对汉字结构认知的影响,为偏侧忽略患者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0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住院的不同部位脑卒中后偏侧忽略患者24例,分为3组:其中单纯皮质受损组11例;皮质下损伤组7例;皮质及皮质下均损伤组6例。采用图形临摹、汉字临摹、听写及抄写句子对患者进行检查。 结果:①单纯皮质损伤组、皮质下损伤组、皮质及皮质下均损伤组在图形临摹(P<0.001)、汉字临摹(P<0.05)检查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听写及抄写句子检查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图形临摹实验中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汉字临摹实验中,单纯皮质损伤组与皮质下损伤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皮质下损伤组与皮质及皮质下均损伤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单纯皮质损伤组与皮质及皮质下均损伤组(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不同部位的脑卒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汉字结构认知障碍,皮质结构在汉字结构认知上起着关键作用,对汉字的字形编码亦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0.
高龄老人智力状态的增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高龄人群(≥80岁)研究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群体性概况(包括痴呆)、整体性(除外痴呆)及生理性(除外痴呆及MCI)增龄变化,并考虑将高龄老人MMSE值生理性变化测定结果,作为判断高龄者各年龄组认知功能时的参考。方法1.统计:①1414例(男1203,女211例)二个群体(包括社区及保健对象)组(包括痴呆及MCI)(甲组:≥80岁者564例)。②除外痴呆后1332例(男1140,女192例)作为乙组;其中≥80岁者505例。③除外痴呆与MCI后890例(男754,女136例)(丙组:≥80岁263例。)生理性增龄变化组MMSE检测结果。均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MMSE检测主要根据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结果1.甲组:≥60岁MMSE总分27.52±2.69分。2.乙组:≥60岁组MMSE28.01±1.55分。3.丙组:≥60岁MMSE值为28.93±0.79;60~64岁61例29.09±0.72;65~69岁105例29.16±0.71;70~74岁147例28.95±0.81;75~79岁263例28.97±0.80;80~84岁189例28.81±0.79;85-89岁组61例28.66±0.75;≥90岁13例28.62±0.77。各年龄组结果比较F=4.31,P<0.01。4.以上各组男女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本组结果显示除外痴呆及MCI后,≥60岁MMSE值28.93±0.79,显著高于仅除外痴呆后之28.01±1.55。后者又显著高于包括痴呆及MCI组之27.52±2.69。显示生理性增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