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71.
目的:合成并表征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聚阳离子复合物,考察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在几种不同癌细胞上的抗癌活性和siRNA携带能力.方法:通过N,N′-羰基二咪唑将雷公藤内酯醇偶合到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载体材料上,制成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纳米复合物.用1 H-NMR、FT-IR和XRD对该材料进行了谱学表征,用MTT、划痕实验和伊红-苏木精染色实验对其细胞毒性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估,并用凝胶电泳实验、粒径和表面电势的测定及携带siRNA的细胞荧光染色实验,初步研究了聚合物的siRNA压缩能力与携带能力.结果:合成了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聚阳离子复合物,且雷公藤内酯的接入率为10%(w/w).聚合物在N/P为5时具有较好的siRNA压缩能力,形成粒径约为(300±15)nm和表面电荷为(8±2.5)mV的微粒,细胞毒性实验、划痕实验及HE染色实验表明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聚合物毒性降低,具有较好的抑制细胞转移能力,能有效携带siRNA并进入细胞中.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可在体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并可携带siRNA进入细胞内部,有望用于肿瘤的基因/药物协同治疗.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四种非病毒型聚阳离子载体材料的理化性质、体外细胞学及体内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合成聚乙烯亚胺-环糊精(PEI-CyD)、聚乙烯亚胺-聚天冬酰胺(PEI-PHPA)和烷基胺-聚天冬酰胺(PEE-PHPA)等三种聚阳离子材料,用1H核磁共振对载体材料的结构进行确定;凝胶电泳实验研究了载体材料对质粒DNA的浓缩能力;粒径分析仪测定了载体材料结合DNA后的粒径及表面电荷.用MTT法在COS-7、A549、HEK-293和C6等细胞株上测定了四种载体材料的细胞毒性;在HEK-293细胞株上进行了体外细胞转染实验.进行了四种载体材料体内毒性、组织分布和体内携带报告基因转染实验.结果:1H核磁共振证实了它们的结构.在N/P小于40时,载体材料的平均粒径在100 ~250 nm,表面电荷在10 ~ 35 mV,适合体外细胞的吞噬.体外细胞毒性表明,PEE-PHPA在C6、COS-7、A549和HEK293细胞上的IC50值分别为21.5、20.2、7.30和37.1μg/ml,PEI 25 kD的IC50值分别为15.8、18.3、11.4和36.7μg/ml,PEI-CyD和PEI-PHPA在实验所测定的浓度范围中,细胞的存活率高于60%.四种聚阳离子材料都具有较强的DNA缩合能力,且有较好的体外基因转染能力.体内急性毒性实验表明,PEI-PHPA、PEE-PHPA载体材料为低毒性载体材料,其LD50值大于500 mg/kg,血项指标表明PEE-PHPA载体材料对肝、肾功能有轻微影响,体内分布显示,四种聚阳离子载体材料在肾富集较高.结论:PEI-CyD、PEE-PHPA和PEI-PHPA聚阳离子载体材料均有较好的体外基因转染能力,能够携带报告基因在体内表达,其中PEI-CyD和PEE-PHPA是具有应用前景的非病毒性基因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73.
目的:了解青少年依恋、完美主义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大学生一般完美主义量表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测量186名青少年.结果:在乎缺点与依恋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211,P<0.01),与依恋回避呈显著正相关(r=0.205,P<0.01),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r=-0.485,P<0.001);心理健康与依恋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225,P<0.01),与依恋回避呈显著负相关(r=-0.213,P<0.01);不同依恋类型个体在在乎缺点(F=4.521,P=0.004)和心理健康(F=3.009,P=0.032)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控制在乎缺点这一变量后,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心理健康的相关不显著.结论:在乎缺点在依恋和心理健康关系之间关系中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编制女大学生外表管理行为量表.方法:经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自编女大学生外表管理行为量表.通过对822名女大学生被试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该量表的结构、信度和效度.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量表包含言行举止、妆容、服饰发型三个因素;全量表的α系数为0.88,分半信度为0.86,重测信度为0.77: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拟合指数X~2/df,GFI、AGFI、NFI、NNFI、RMSEA、CFI、IFI分别为3.20、0.87、0.83、0.82、0.85、0.085、0.87、0.87.言行、妆容、服饰发型分量表与全量表的相关分别为0.83、0.76、0.82(均P<0.01).全量表与SAAS不相关.与APS、PSS、IMS、SES的相关系数在0.21-0.38之间(均P<0.05).结论:该量表的信效度都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不同模式对结核痛防治知识培训的效果.方法对桐乡市注册的所有在职社区全科医生492人按乡镇分成16期.每期30人左右.采用抽签随机抽样的方法平均分成两组,采用互动讨论式、单纯讲课式两种不同教学模式分别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对培训效果及培训效果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培训,参加不同模式培训的社区医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水平均有了较大的提高(P〈0.05),但两者的培训效果总体没有差异(P〉0.05)。在〉50岁年龄组,互动讨论式的效果要比单纯讲课式好(t=2.466,P〈0.05).结论通过短期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社区医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有了很好的掌握.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开展社区医生公共卫生防治知识培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脑机接口是一种不依赖于外周神经和肌肉等常规输出通道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可为神经肌肉障碍患者提供一条与外界沟通的途径,在虚拟现实、游戏娱乐以及航空等领域也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近年来,脑机接口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对脑电信号的特征提取和特征转换等的研究较多。其中,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和P300等皮层诱发电位信号因易于处理且不需要长时间训练而被广泛应用于脑机接口。本文总结了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和基于P300脑机接口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脑机接口的实验范式以及目前相关研究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77.
环境卫生监督目前主要涉及公共场所卫生、化妆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执法,在执法中常常遇到如何依法检查的问题,其中主要的困惑是行政检查权的范围、方式和注意事项等,现结合自己学习行政法的体会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78.
结合《说文》等字书,分析“醫”的字形结构,认为医、殳分别指代两种不同的武器,酉即指酒,“醫”的本义就是指用酒治疗伤口,进而引申为治疗一切疾病;根据《五十二病方》《养生方》等出土文献大量用酒治病的材料事实,证明在春秋战国之际,我国先民就已经大量地使用酒来治病。  相似文献   
79.
最大随意收缩诱发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信号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最大随意收缩(MVC)诱发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sEMG)信号的变化规律。方法 10名青年志愿者完成肱二头肌非疲劳性持重负荷试验和疲劳性最大随意收缩试验。采用线性和非线性信号处理方法,分析MVC下降到80%、70%、60%和50%时刻的sEMG信号特征变化并与非疲劳性活动时相同肌肉活动水平的sEMG信号进行比较。结果 疲劳状态下的平均肌电值(AEMG)和确定性线段百分比(%DET)显著高于非疲劳状态,而平均功率谱(MPF)和Lempel—Ziv复杂度[C(n)]显著低于非疲劳状态。随着肌肉疲劳的发展,MPF和C(n)显著递减,而AEMG和%DET无显著变化。AEMG、MPF和C(n)在疲劳状态和负荷水平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最大随意收缩诱发肱二头肌疲劳过程中,sEMG信号的MPF和C(n)单调递减;疲劳和非疲劳状态的sEMG信号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视觉空间记忆和抽象几何图形记忆的工作记忆负荷对脑电事件相关同步化和去同步化的影响。方法:采用n-back范式,取n分别等于1、2、3为3种负荷水平下完成视觉空间匹配和抽象几何图形匹配两类记忆任务,并记录其脑电。结果:theta波的ERS总是伴随着alpha波的ERD出现。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大,6-8Hz的theta波的ERS下降,alpha波的ERD增大,图形匹配任务引出的thetaERS和alphaERD均大于空间位置匹配任务。任务难度和任务类型的效应大多出现在CZ和FZ电极,这与任务所包含的注意和记忆的加工主要激活额叶和顶叶皮层的观点相符合。结论:EEG的ERD(或ERS)随视觉记忆负荷变化,因此可作为反映视觉记忆负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