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7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152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647篇
内科学   39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70篇
外科学   221篇
综合类   854篇
预防医学   490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532篇
中国医学   332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1.
总结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氯硝安定注射液控制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护理重点。治疗期间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主动听取患者的主诉;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监测血压、脉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反常行为反应、猝死以及跌倒等不良反应或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31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激越症状得以控制,但有过度镇静、嗜睡、乏力等不良反应出现,均缓解,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82.
目的:对浮针疗法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到2013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8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MOSPM评定并随机分为浮针组和针刺组,每组各34例,对浮针组患者采用浮针疗法,针刺组患者采用传统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的第2周末、第4周末复评MOSPM,并对其结果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浮针组三次MOSPM评定结果两两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针刺组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4周末的比较中有明显差异性(P〈0.05);②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疼痛程度均有明显改变,其中浮针组在轻度疼痛患者明显增多(26.47%/47.06%),重度疼痛患者明显减少(35.29%/8.82%);③两组患者治疗后浮针组的有效率(79.41%)明显优于针刺组(52.94%),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浮针疗法对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地皋司明片对重睑成形术后上睑肿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行重睑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口服地奥司明片,头孢丙烯,外用酒精消毒切口;对照组术后口服头孢丙烯,外用酒精消毒切口。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7天肿胀明显较对照组轻,患者自我满意度明显提高,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地奥司明片可以有效减轻重睑成形术后上睑肿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尿酸水平(SUA)与骨密度值(BMD)的关系.方法:测定200例(男性110例,女性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SUA及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双能X线测定BMD,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及女性组,根据S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及正常血尿酸组,分析各组BMD差异及SUA与BMD的相关性.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各部位BMD均高于女性.SUA与腰椎BMD存在正相关关系(r =0.236,P<0.05),SUA是影响腰椎BMD的独立危险因素(标准偏回归系数β'=0.294,P<0.01),而体重指数和血脂水平主要影响股骨的BMD.结论:在老年T2DM患者中,维持一定的SUA水平有利于预防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行择期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组(观察组),各20例。比较两组入室(T0)、切皮(T1)、肋骨撑开器置入(T2)、缝皮(T3)时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记录术后6、24及48 h的疼痛评分(VAS),以及术后患者自控镇痛追加次数。结果两组T0 MAP和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T1和T2时,两组MAP、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观察组术后6、24及48 h安静时与活动时VAS均要小于对照组(均<0.05),观察组自控镇痛追加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中能提供平稳的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腹腔内脏脂肪面积(VA)与2型糖尿病及血清胰岛素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73例,非糖尿病者122例,分为高脂肪组198例和低脂肪组197例。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尿酸(UA)、游离脂肪酸(FFA)、血脂系列等相关指标,采用CT测定V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BMI)。结果糖尿病组的VA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高脂肪组的腰围、BMI、UA、FINS、TG、IR、FFA、舒张压、收缩压明显高于低脂肪组(P<0.05),HDL明显低于低脂肪组(P<0.05)。腰围、BMI、FINS、UA、IR、TG、舒张压、收缩压、FFA与腹腔内脏脂肪面积呈正相关(r=0.697、0.625、0.374、0.371、0.332、0.317、0.181、0.136、0.110,均P<0.05),HDL与VA呈负相关(r=-0.230,P<0.05)。腰围、FINS、UA为VA的独立危险因素(b=6.657、2.819、2.405,均P<0.05)。结论内脏脂肪增加伴有胰岛素水平增高,胰岛素抵抗加重,糖尿病风险增加,并出现血压、尿酸、脂肪酸、胰岛素等多项代谢指标的异常。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索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相关的核心基因,为进一步揭示HBV相关HCC发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GSE55092、GSE121248两个数据集,采用R语言筛选HCC组织和癌旁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绘制可视化火山图。对DEGs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用Cytoscape 3.9.0开源平台中分子复合物检测(MCODE)和cytoHubba插件筛选核心DEGs。利用UALCAN和Kaplan Meier⁃plotter数据库中临床样本数据对筛选出的核心DEGs进行差异表达和生存分析验证。结果 从GSE55092数据集和GSE121248数据集中分别筛选出1 148个和686个DEGs,其中下调表达基因分别为703个和477个、上调表达基因分别为445个和209个;两个数据集共筛选出557个共同表达的DEGs,其中下调表达基因384个、上调表达基因173个。GO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参与细胞分裂、细胞增殖、氧化还原、免疫应答、蛋白质水解等生物学过程,细胞核、细胞质、胞外囊泡、内质网膜等细胞成分,与钙离子、蛋白激酶、DNA、血红素等结合分子功能;KEGG通路分析显示,DEGs主要参与细胞周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代谢途径、抗生素生物合成、p53信号通路等通路。PPI网络分析发现10个核心DEGs,包括CDK1、CCNB1、CCNA2、TOP2A、AURKA、CCNB2、KIF11、CDC20、KIF20A、BUB1B;经临床样本数据验证,CDK1、KIF11、KIF20A这3个DEGs在HBV相关HCC患者中差异表达,且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结论 CDK1、KIF11、KIF20A可能在HBV相关HC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HBV相关HCC潜在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88.
特殊起搏程序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是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阵发性房颤进行早期干预,防止过早地进展为慢性房颤成为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电生理机制的研究表明,房性早搏(房早)等触发因素在房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Vitatron公司根据常见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 (DTI)检测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无左室肥大的高血压患者 4 0例 (Ⅰ组E >A 18例 ,Ⅱ组E A ,E 相似文献   
90.
超声心肌应变率显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应变率显像(strain rate imaging,SRI)是一项定量评价心肌功能的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可进行毫米级定量,是评价心脏舒缩功能和室壁运动的新方法。本文对这一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简述。1 SRI的相关参数和检测1·1应变和应变率:应变(strain,ε)是指物体的形变,即:ε=△L/(L/L0)/L0。ε为纵向应变,△L为长度变化绝对值,L0为基线长度。ε负值表示缩短,正值表示延长;应变率(strain rate,SR)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应变。心肌应变反映的是心肌在张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能力;应变率则反映心肌发生变形的速度。1·2 SRI的常规检测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