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6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90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23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407篇
内科学   500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282篇
特种医学   146篇
外科学   260篇
综合类   2343篇
预防医学   560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1058篇
  10篇
中国医学   408篇
肿瘤学   238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38篇
  2022年   327篇
  2021年   631篇
  2020年   514篇
  2019年   505篇
  2018年   309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449篇
  2011年   554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81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机在治疗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10月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传统组给予常规的雾化吸入后再进行人工翻身、拍背,改进组在传统组的基础上每次雾化后再做20min的振动排痰叩背。结果改进组雾化吸入后再应用体外振动排痰机的痰液排出率及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传统组。结论雾化吸入后振动排痰机用于颅脑外伤患者的排痰是安全有效的。及时有效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能够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同时对减少护士的体力消耗有着积极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王伟伟  马国瑞 《中国科学美容》2011,(18):163-163,172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35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儿中发热35例(100%),淋巴结肿大32例(91%),咽峡炎31例(88%),合并化脓性扁桃体炎2例,咳嗽20例,合并支原体感染5例,合并血液病2例(5%),皮疹7例(20%),双眼睑浮肿10例(29%),肝大5例(14%)。结论对持续发热或反复发热伴淋巴结肿大、肝大且白细胞计数增高的患儿需进行末梢血分类检测,特别是异型淋巴细胞检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肝功受损和肺炎是常见并发症;部分肾小球疾患及血液病易与该病混淆,应注意区分诊断。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大豆异黄酮在不同的雌激素环境下,对MMTV-erbB-2转基因小鼠的乳腺肿瘤发生及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鼠龄5周的健康MMTV-erbB-2转基因雌性小鼠150只,分为对照组、低雌激素组1、低雌激素组2、高雌激素组1和高雌激素组2五组,观察各组小鼠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潜伏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各组小鼠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低雌激素组1、低雌激素组2、高雌激素组1和高雌激素组2的乳腺癌发病率分别为73.3%、96.7%、30.3%、40.0%和83.3%,对照组与高雌激素组2、低雌激素组1与高雌激素组2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乳腺癌平均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雌激素组1的TEB数量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bB-2表达在各组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雌激素组1、低雌激素组2、高雌激素组1和高雌激素组2与对照组乳腺ER和PR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雌激素组1实验小鼠发生肿瘤的乳腺组织内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与高雌激素组2,低雌激素组1与高雌激素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豆异黄酮在不同的雌激素环境下,对MMTV-erbB-2转基因小鼠乳腺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起不同的作用.低雌激素环境下大豆异黄酮可促进乳腺肿瘤的发生及发展,高雌激素环境下大豆异黄酮可抑制乳腺肿瘤的发生及发展.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soybean isoflavones at different estrogen environment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breast cancer in MMTV-erbB-2 transgenic mice. Methods 150 fiveweek-old MMTV-erbB-2 transgenic female mice were phosen and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control group,low estrogen group 1, low estrogen group 2, high estrogen group 1 and high estrogen group 2. The incidence and latent period of breast cancer were observ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ER)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proteins was detected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SP metho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breast cancer in control group, low estrogen group 1, low estrogen group 2, high estrogen group 1 and high estrogen group 2 was 73. 3% , 96. 7% ,30. 3% , 40. 0% and 83. 3% , respectively, with the difference being not significant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high estrogen group 2, and between low estrogen group 1 and high estrogen group 2 (P > 0. 05 ) , but with the difference being significant among the other groups (P < 0. 05 ).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latent period of breast cancer among all groups (P > 0. 05 ).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TEB between low-estrogen group 1 and other groups (P < 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rbB-2 expression among the groups ( P > 0. 05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of breast ER and PR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other groups ( P > 0. 05 ). The PCNA expression in breast tumor tissue in low-estrogen group 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groups (P <0. 05) ,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CNA expression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high estrogen group 2, between low estrogen group 1 and high estrogen group 2 (P < 0. 05). Conclusion The soybean isoflavones at different estrogen environments play different roles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MTV-erbb-2 transgenic mouse mammary tumor. In the context of low estrogen, soybean isoflavones could even promote breast cancer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high estrogen, soybean isoflavones could inhibit breast cancer 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确诊为ACS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75例.强化治疗组术前7d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每天1次;常规治疗组术前7d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每天1次;余治疗相同.检测治疗前后两组CRP及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1d和7d,强化治疗组CRP水平分别为(8.1±3.1)、(12.6±3.2)、(7.9±2.7 )mg/L,常规治疗组分别为(8.21±3.0)、(13.0±3.3)、(11.8±3.1 )mg/L,两组术后CRP水平均先升高后降低,治疗后1d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7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TC、TG、HDL、LDL水平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TC、TG、LDL均降低,HDL均升高,组内与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术前应用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短期强化预处理不仅可以强化调脂作用,而且可以明显减少PCI术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5.
宗振方 《医学综述》2012,18(17):2854-2856
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已在临床应用40多年。它只能反映血管腔被造影剂充填后的轮廓,不能真实地反映血管腔的狭窄程度。因此,CAG检查对于冠心病的评估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血管内超声(IVUS)能对血管定量分析,对斑块定性分析、指导或评价支架置入过程。随着冠心病支架置入技术日趋广泛的临床应用,人们发现支架贴壁不良及支架内血栓形成使患者再次面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IVUS能充分评估冠状动脉管壁、管腔及病变性质,有利于病情的充分评估及支架选择、支架释放应用。现就IVUS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和不同程度脑白质病变(WML)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WML患者75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根据头颅MRIT2加权像及FLAIR像,将WML组患者分为脑室旁白质病变组和深部白质病变组,根据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组,应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对入选对象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WML组MoCA量表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语言、延迟回忆和定向功能均降低(P均<0.01);中度、重度病例组注意力、计算功能、抽象功能得分较差(P<0.05),重度病例组命名功能得分下降(P<0.05)。室旁白质病变组MoCA量表总分、计算、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和定向功能较深部白质病变组得分较低,而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WML患者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语言、抽象功能、延迟回忆和定向力等多个认知领域受损;脑室旁和深部WML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生态制剂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患者147例,随机分3组,A组:生态制剂(金双歧)组50例;B组:匹维溴铵(得舒特)组47例;C组:金双歧联合得舒特组50例。疗程4周。结果 A组有效率46%,B组有效率57.4%,C组有效率72%,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金双歧和匹维溴铵是治疗IBS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优质示范病区在NICU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转变服务理念,加强基础护理、安全护理,改善健康教育及与家长的沟通方式等举措来建立NICU优质示范病区。结果:实施前后护士的自身素质、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满意度均大幅提高。结论:NICU开展优质示范病区使护士的价值得到实现,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医患关系和谐,为创立品牌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护理癌症疼痛方法,及时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能舒适的生活,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数字分级法(NRS)相结合的方法,对220例癌症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采用WHO推荐的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辅助护理干预措施。疼痛控制效果按照统一标准评价。结果:癌症疼痛总缓解率为97.7%,其中轻、中度疼痛缓解率为100%,重度疼痛缓解率为92.0%。结论:采用统一的评估方法,对癌症疼痛的治疗十分重要;正确掌握三阶梯治疗方法是治疗癌症疼痛的关键;合理的护理是控制癌症疼痛不可或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消癜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56例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消癜汤与西药结合治疗组28例、西药治疗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疗效检测治疗前后微循环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3例,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5例,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62,P0.01)。两组治疗前微循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过敏性紫癜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消癜汤与西药结合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