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张恒  肖贤  谢培凯 《中外医疗》2013,32(15):181-182
目的探究B超和CT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比性分析法对该院自2008年1月—2010年6月接诊的病患中采用随机抽取法80例甲状腺结节病人进行诊治,其中,在手术完成之后进行病理学常规切片检查的有72例,影像分析再进行细胞学检查(细针穿刺)的有24例。实施高频B超扫描的有80例,实施CT扫描的有21例,将患者分为B超组以及CT组,采用数据学统计对其进行数据处理,从而体现其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超声检查甲状腺肿瘤的准确率是93.75%(75/80)。CT的准确率85.71%(18/21),但B超、CT诊断的正确率各是75.00%(6/8)。结论 B超与CT检查联合应用对诊断甲状腺结节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乳腺疾病CT动态扫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5 5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其中乳腺癌2 8例,乳腺纤维腺瘤2 2例,乳腺增生病5例。平扫发现病变后,团注造影剂约80 ml,于注射开始后2 5s行全胸部增强扫描,然后于注射5 0 s后每隔2 0 s行同层动态扫描,共扫描1 6次。结合时间-密度曲线,求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平均增强峰值及其发生时间,比较分析其动态增强曲线特征。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不同时间的平均增强△CT值差异显著(P<0 .0 1 )。乳腺癌平均增强峰值约5 8Hu,峰值时间约于注速开始后1 1 0 s~1 5 0 s,而乳腺纤维腺瘤分别为38Hu、2 70 s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时间—密度曲线明显不同。乳腺癌呈早期快速上升-峰值平台-缓慢下降型,乳腺纤维腺瘤为渐进性上升型。结论:CT动态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价值,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研究吗啡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面积的影响和保护作用. 方法 43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吗啡组(A组)23例和非吗啡组(B组)20例,15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组(C组).A组入院即采静脉血后,立即注射吗啡3 mg,根据病情需要5-1 min后重复该计量,后于0.5 h,4 h,8 h,12 h,16 h,20 h,24 h采静脉血样,B组未用吗啡,所有样本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取峰值,入院即刻和0.5 h血样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1(ET-1)浓度. 结果 A组与B组血浆CK-MB,CGRP,ET-1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1),入院时A组与B组CK-MB,CGRP和ET-1无明显差异(P>0.05),0.5 h后A组CGRP显著高于B组(P<0.01)亦高于入院时(P<0.01),A组ET-1显著低于B组(P<0.01)亦低于入院时(P<0.01),A组CK-MB峰值显著低于B组(P<0.01). 结论 吗啡能提高AMI患者血浆CGRP浓度,降低ET-1浓度,CK-MB浓度亦降低,因此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部分汉族人群的冠心病患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关键成分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双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215例冠心病患者的ACE基因插入/缺失(I/D)及AGT M235T多态性进行检测。将其中105例合并CHF者作为病例组,其余110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冠心病合并CHF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前者为45.7%vs23.6%,后者为64.8%vs43.6%,P <0.01);②AGT基因M235T多态性在两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③联合分析ACE与AGT基因多态性显示,两组中同时具有DD型ACE基因及TT型AGT基因的频率分别为27.6%及14.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与II+MM组合相比,具有该联合基因型的冠心病患者发生CHF的OR为5.039,较单基因ACE DD型发生CHF的OR增高。【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南方部分汉族人群冠心病患者发生CHF有关,DD型ACE基因可能是该地区CHF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单独的AGT基因M235T多态性似与该地区冠心病患者发生CHF无关,但联合ACE基因分析则发现,ACE和AGT基因在CHF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DD型基因的冠心病患者若同时携带有TT基因,发生CHF的几率增高。  相似文献   
26.
益肾药贴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拟定益肾药贴的质量标准。方法:以薄层色谱鉴别法对益肾药贴的主要药材大黄、蛇床子进行定性鉴别;以薄层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君药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大黄素的含量;用室温留样定期检查法对药贴的稳定性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大黄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8、7%,RSD为1.44%,室温留样法观察3个月,大黄素含量RSD为1.53%,各项指标基本稳定。视为样品在常温下可保存2年。结论:实验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作为益肾药贴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的变化。方法  5 0例高血压病患者氯沙坦治疗 4~ 6周前后根据所达目标血压(根据舒张压 <90mmHg调整降压药每天剂量 5 0mg到 10 0mg ,部分加噻嗪类利尿剂 2 5mg) ,观察氯沙坦治疗前后肱动脉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浓度的变化。结果 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及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 (3 78± 0 5 7对 3 82± 0 6 3,18 7± 4 5对 2 0 1± 7 2 ,P >0 0 1) ,反应性血管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的变化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4 32± 0 71、9 38±4 1、P <0 0 1)。氯沙坦治疗前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变化显著 (38.6± 6 .8对 76 9± 15 3 ,P <0 0 1)。氯沙坦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浓度变化显著 (10 3 12± 2 4 5 9对 73 81±18 2 6 ,P <0 0 1)。结论 氯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 ,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肱动脉超声用于观察降压药物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具有无创、简便、重复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8.
幽门螺杆菌 (Hp)与上胃肠道疾病关系密切 ,根除Hp治疗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 ,尤其是近年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 ,Hp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始发因素。因此 ,近年来 ,世界范围内开展了广泛的根除Hp治疗。然而我们在肯定其治疗作用的同时 ,常常忽略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此 ,我们于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对 4 0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抗Hp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状态及耐药性进行了检测 ,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对象及方法 :老年FD患者 4 0例 ,年龄 6 0~ 93岁 ,平均 (71± 8)岁 ,男 2 8例 ,女 12例。均经临床及胃镜检查 ,符…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系统(PHILOS)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采用PHILOS治疗的66例肱骨近端骨折.男27例,女39例;年龄24~81岁,平均57.4岁.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7例,三部分骨折33例,四部分骨折6例.合并伤:肱骨头劈裂骨折4例,盂肱关节脱位4例,均为喙突下脱位.末次随访时按Constant-Murley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肩关节功能、疼痛等,记录患者患肩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66例患者术后获12~36个月(平均18.1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76.2分,优良率为71.2%;VAS评分平均为1.8分;患肩活动度:外展平均140°,前举平均145°,外旋平均60°,内旋平均T12水平(髂嵴至T5).10例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5.2%.结论 采用PHILOS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术中应注重采取合理的措施预防术后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诊治方式进行探讨。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9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腺肿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诊断、病理结果及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予以腹腔镜下附件切除或单纯肿瘤剥除术;9例行传统开腹手术,其中附件切除或单纯肿瘤剥除术5例,膀胱部分切除+卵巢肿瘤剥除术1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1例,腹膜后肿物切除+降结肠部分切除+患侧卵巢部分切除术2例。全部患者在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16例术后诊断为单纯性甲状腺肿,1例诊断为成熟性畸胎瘤合并甲状腺肿,1例诊断为浆液性囊腺瘤合并甲状腺肿;1例未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的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低分化腺癌合并甲状腺肿。均痊愈出院,腺癌患者术后予以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术后1~6个月盆腔B超复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观察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特征,并早期对其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肿块性质有助于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对于囊壁较厚且肿块较大的应多点取材送检,可以减少漏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