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3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478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243篇
预防医学   114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167篇
  8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正>近年来胸外科迅速发展,手术适应证不断增加,进行开胸(胸廓)手术的病人显著增加。术后急性疼痛较其他手术更为剧烈,若不能及时控制,易转化为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CPSP)。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高,且往往被医护人员忽视。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胸段硬膜外镇痛、静脉镇痛,椎旁神经阻滞以及不同的药物联合镇痛等方法来减少病人术后急性疼痛从而降低慢性疼痛的发生,但均属于有创操作,操作复杂,延长麻醉时间,且可能发生出血、感染、神经损伤、气胸和全脊麻等严重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蛋白强化的营养制剂在严重蛇咬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意义. 方法:将45例上肢毒蛇咬伤需行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病人给予口服蛋白强化的营养制剂,对照组口服普通饮食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VSD治疗5d后伤口新鲜肉芽组织增生满意率和住院总费用.比较两组病人VSD治疗前后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清蛋白(PA)、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的变化.两组病人住院期间死亡、伤口感染、肺部感染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病人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VSD治疗5d后伤口新鲜肉芽组织增生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病人VSD后的营养学指标水平较前有明显下降(P<0.05). 结论:对严重毒蛇咬伤病人,给予蛋白强化的营养治疗可通过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来加快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伤口和其他部位感染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目的将多肽CSKSSDYQC(CSK)化学结合到三甲基壳聚糖(trimethyl chitosan chloride,TMC)上,构建杯状细胞靶向口服给药系统,以期获得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的给药系统。方法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将CSK连接到TMC上,并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进行荧光标记。以粒径和成球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得到纳米粒的制备处方。用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测试(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法分别考察载体材料和纳米粒对Caco-2和HT29-MTX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建立Caco-2/HT29-MTX共培养细胞单分子层,进行纳米粒的跨膜转运实验。利用免疫荧光法考察纳米粒在体内吸收情况。结果按照最优处方制得的FITC-TMC纳米粒和FITC-TMC-CSK纳米粒的粒径分别为214.5 nm和234.3 nm;电位分别为15.81 mV和8.96 mV;成球率分别为98.14%和91.58%。FITC-TMC-CSK的细胞毒性低于FITC-TMC,纳米粒的细胞毒性低于载体材料。FITC-TMC-CSK纳米粒的累积透过量高于FITC-TMC纳米粒,其表观渗透系数(P_(app))值是后者的2.17倍。FITC-TMC-CSK纳米粒在正常大鼠不同肠段吸收顺序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结论将CSK键合到TMC上构建杯状细胞靶向纳米粒,能有效提高纳米粒的吸收,在药物口服吸收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
目的 以改良的壳聚糖、胶原等生物大分子作为矿化模板,引导釉质实现类似自生长的再矿化。方法 通过对天然聚阳离子多糖--壳聚糖进行磷酸化本体改性,生成其聚阴离子衍生物磷酸化壳聚糖;以京尼平为交联剂将磷酸化壳聚糖与聚阳离子的Ⅰ型胶原交联改性,构建双性聚电解质复合物水凝胶作为生物矿化的大分子模板,以紫外光辐射激发其在惰性牙体表面的化学组装,仿生唾液提供矿化离子,调控磷灰石晶体在牙体原位的形成与组装,生成羟磷灰石。结果 红外光谱检测证实,PO43−官能团(3 446 cm-1)成功引入壳聚糖,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双性聚电解质复合物水凝胶呈现多孔并存,孔孔交通的级联结构。水凝胶原位接枝能够生成白色晶体,X射线衍射证实新生的晶体为羟磷灰石,该沉积层与原有釉质同质结合,类似釉柱平行排列;新生晶体直径30~60 nm,硬度接近牙本质。结论 取材容易、操作便利的双性聚离子凝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仿釉质矿化模板,实现羟磷灰石的自生长,这对釉质结构仿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目的依据大数据分析探索如何有效选择重点监管对象和质控指标,尝试建立依据数据分析精准定位质控管理方向和策略的科学质控管理体系。 方法对2018年四川省155家哨点医院超声医学科的25个质控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首先对质控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指标之间是否存在共线性;其次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多元质控数据投影到主平面,进行异常值探索并采用最小协方差聚类判别(MCD)算法给出统计差异的95%可信区间;最终根据主成分的得分图得到医院的聚类信息以及根据主成分的载荷图发现对探测聚类贡献度最大的质控指标集。 结果MCD算法可以明确指出在同级医疗机构中超声质控指标异常分布的医院。如华西二院,其第二主成分明显高于其他三级甲等医院,结合载荷图发现其低年资医师人数和硕士以上学历人员远高于其他医院,表示其人才储备最丰富。其中有6家三甲医院、7家三乙医院、6家二甲医院、6家二乙及其他医院得分异常,为重点监管对象。载荷图中的主要差异指标进行成分分析显示:年龄25~35岁的医师占比、住院医师占比、学士学位占比是三甲医院质控评价差异的主要原因;超声检查中门诊患者占比、超声检查中住院患者占比、年龄36~45岁的医师占比和病理符合率是三乙医院质控评价差异的主要原因;学士学位医师占比、学士以下学历医师占比、年龄>45岁的医师占比和超声科医患比是二甲医院质控评价差异的主要原因;年龄35~45岁的医师占比和门诊占比是二乙及其他等级医院质控差异的主要原因。 结论基于大数据分析各级医疗机构超声质控数据可以精准定位质控管理对象和质控监管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46.
4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1):178-180
目的:对比雷公藤多甙联合白芍总甙与单用雷公藤对干燥综合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干燥综合症患者60例,按照入院时间编号,偶数患者30例为对照组,该组接受单用雷公藤多甙,奇数患者30例为观察组,该组使用雷公藤多甙联合白芍总甙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治疗后两组患者ESR和CRP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ESR和CRP水平分别为(26.83±0.52mm/h、4.76±0.47mg/L),均比对照组(29.02±0.73mm/h、6.03±0.59mg/L)明显为低。3治疗后观察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和血浆粘度分别为(4.31±0.39、8.53±0.43、1.43±0.25)m Pa·s,均比对照组(5.01±0.51、9.92±0.55、1.80±0.30)m Pa·s明显为低。结论:单用雷公藤对干燥综合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加用白芍总甙,则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儿童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RMS)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6年13例儿童ERMS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学特点及免疫学表型。结果:13例儿童ERMS中男8例,女5例。发病年龄15个月至13岁。有7例发病部位为头颈部、4例为泌尿生殖系统、2例为四肢。因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13例ERMS中有1例为葡萄状亚型,肿瘤组织Vimentin、Desmin、Mygenin、MyoD1及SMA的阳性率依次为100%、92.3%、92.3%、61.5%和15.4%。结论:儿童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为恶性软组织肿瘤,好发于婴幼儿,以头颈部多见。生长迅速,早期较易误诊。掌握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和综合性治疗很重要。  相似文献   
49.
患者,男,64岁,因“发现腹部包块2月,腹痛10余天”于2021年3月19日入院。2月前患者发现上腹部拳头大小包块,伴腹胀,病程中腹部包块逐渐增大,10余天前出现阵发性腹部隐痛,伴有排便困难。患病以来食欲、睡眠、精神差,近2月体重下降15kg。入院查体:腹部膨隆,中上腹扪及一大小约25 cm×25 cm包块,质软,形态规则,移动度欠佳,包块上缘压痛,无反跳痛。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贫血样本自动推片和手工推片的质量控制以及与外周血白细胞(WBC)分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贫血样本100例,分别进行自动推片和手工推片,并采用数字化细胞形态阅片仪的外周血推片质量分析软件SmearChecker检测其单细胞层长度,采用数字化细胞形态阅片仪采集的红细胞概览图计数单层红细胞(RBC)层不重叠的红细胞数量,并对数字化细胞形态阅片仪白细胞形态分析预分类后再经人工分类审核后的结果,与人工显微镜镜检结果作比较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与手工推片制备的样本比较,自动推片法制备的样本单细胞层长度更长,合格率更高,红细胞概览图不重叠数量更多(P<0.05),数字化细胞形态阅片仪白细胞分类结果与人工显微镜镜检结果相关性更高(P<0.05)。结论贫血样本在自动推片法制备的外周血推片质量和稳定性更高,有效保证数字化细胞形态阅片仪白细胞分类结果和人工显微镜镜检结果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