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2篇
  3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背景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常存在执行功能损害。团体认知行为治疗(CBT)有助于改善GAD患者的负性情绪,但对执行功能的改善效果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团体CBT对GAD患者焦虑症状和执行功能的影响,以期为GAD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连续选取2021年3月—2022年8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睡眠心身医学中心住院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GAD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及疾病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6周、每周1次、每次60~90 min的团体CBT。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焦虑症状,使用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评定执行功能。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HAMA评分的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 870.320,P<0.01),组间效应以及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1.254、0.293,P均>0.05)。两组FAB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以及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311.190、4.399、7.021,P<0.05或0.01)。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FAB评分均高于治疗前(t=200.569、115.401,P均<0.01),且研究组FBA评分高于对照组(t=-3.211,P<0.01)。结论 团体CBT联合药物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GAD患者焦虑水平,改善其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62.
王树芳(柘城县人民医院高血压专科,河南柘城476200)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顾名思义是由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而引发的一系列心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卒中、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穿透性主动脉溃疡、壁内血肿)、外周动脉(下肢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疾病。ASCVD的根本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首先看一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6个阶段:(1)首先是泡沫细胞沉积于内膜下形成脂质点,此阶段是动脉粥样硬化开始的标志;(2)第二阶段泡沫细胞不断堆积致脂质点不断扩大,在内膜下形成脂质条纹;(3)第三阶段,病变进一步发展,脂核形成,即进入斑块前期;(4)第四阶段,脂质池形成,中膜平滑肌细胞迁移对脂质池进行包裹,即形成粥样斑块;(5)第五阶段,弹力纤维、胶原纤维迁移覆盖于脂质池外层形成纤维帽,发展成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在此阶段斑块突出于血管腔形成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前庭电刺激(galvanic vestibular stimulation,GVS)对AD患者视觉记忆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间入住本院的AD患者58例,随机分为前庭电刺激组和对照组(n=29)。对照组常规治疗,前庭电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3周的前庭电刺激干预。以视觉记忆的错误率和反应时间作为记忆恢复的评价指标,并进行组间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视觉记忆的错误率和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前庭电刺激组错误率降低,反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错误率升高,反应时间延长,但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庭电刺激可改善AD患者的视觉记忆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64.
65.
分享一例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TDF)中毒及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患者采取洗胃、促进药物代谢、血液灌流、导泻、心理护理等措施。患者未发生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治愈后转精神科继续治疗。通过ICU密切监护及救治,应用我院开展的"医疗-心理-社会"医疗模式,使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浆膜腔积液沉渣细胞P16、视黄酸受体(RAR-β)和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联合脱落细胞检查在良、恶性浆膜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浆膜腔积液患者65例,其中良性27例,恶性38例.甲基化特异度PCR技术对P16、RAR-β和APC基因进行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检测,同时进行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分析联合检查对膜腔积液诊断的意义.结果 APC基因甲基化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落细胞学检查联合P16、RAR-β和APC基因甲基化检测的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落细胞学联合两基因同时甲基化的特异度为78.9%,优于单项检查.结论 浆膜腔积液P16、RAR-β和APC基因甲基化联合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良、恶性浆膜腔积液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悬吊系列运动联合姿势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肌力训练、神经发育疗法、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平衡训练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悬吊系列运动以及姿势控制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Sheikh评定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Sheikh、MBI、BBS、FAC和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悬吊系列运动和姿势控制训练为基础的核心肌群控制训练可促进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心肌肥厚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8周龄SHR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第8 W时处死)、丹参酮ⅡA处理组[1 ml/(kg·d)]和溶剂对照组[1 ml/(kg·d)],每组15只大鼠(各组均另留5只为备用)。丹参酮ⅡA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继续喂养至18 W后测定SHR的收缩压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组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拍照,应用全自动形态测量仪测定心肌细胞的直径和表面积;应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同时运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测定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p53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溶剂对照组(18 W)比较,丹参酮ⅡA处理组(18 W)SHR的LVMI[(3.23±0.24)mg/g vs(4.58±0.68)mg/g]、细胞的直径[(16.13±1.77)μm vs(27.15±3.52)μm]、表面积[(230.23±69.37)μm2 vs(490.12±118.96)μm2]和心肌细胞凋亡率[(7.45±1.78)%vs(10.61±2.77)%]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经内参还原型辅酶Ⅱ(NAPDH)校正后以Bcl-2/NAPDH、Bax/NAPDH、p53/NAPDH表示]:与溶剂对照组(18 W)比较,丹参酮ⅡA处理组(18 W)SHR的Bcl-2/NAPDH升高(0.97±0.31vs0.40±0.11),Bax/NAPDH降低(0.37±0.15 vs1.81±0.44)和p53/NAPDH降低(0.83±0.18 vs2.72±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1)。而丹参酮ⅡA处理组(18 W)与空白对照组(8 W)比较,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丹参酮ⅡA能抑制SHR左心室心肌肥厚的发生,同时能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的程度,提示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和下调Bax、p53蛋白表达来调节心肌细胞的凋亡水平。  相似文献   
69.
目的:为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院内康复,探讨作业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长期住院的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作业疗法,进行为期1年的作业疗法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ADL评价中躯体生活自理及工具性日常生活评分、NOSIE-30量表中社会能力与社会兴趣等6个方面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作业疗法可显著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
<正>患者女,52岁。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于2013年7月29日来我院中西医科门诊就诊。患者主述:头晕半月余,饮食正常,睡眠尚可,无其他不适。经询问结合脉诊,初步诊断为眩晕,给予3剂中药,处方为:天麻15g,钩藤15g,黄芩12g,石决明30g(先煎,另包),知母10g,黄柏12g,牛膝15g,桑寄生15g,地黄15g,丹皮15g,泽泻12g,杭菊花10g,龙胆草10g,川芎15g,苏木15g,玄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