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50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miRNA210在脂多糖(LPS)诱导心肌炎时对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正常或LPS诱导时miRNA210对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在LPS诱导前提下,miRNA210处理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1β的分泌情况;流式细胞凋亡法检测各干预组前后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和低氧诱导因子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iRNA210模拟物(t=0.000,P=1.000)和siRNA(t=0.686,P=0.500)干扰对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S处理后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t=8.764,P<0.001);与LPS组相比,抑制miRNA210后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活力明显升高(t=3.576, P=0.012)。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诱导后IL-1β(t=4.166, P=0.014)和TNF-α(t=6.309,P=0.003)表达显著上调;与LPS组相比,应用miRNA210模拟物后IL-1β(t=4.096, P=0.015)和TNF-α(t=4.424, P=0.011)表达显著升高,沉默miRNA210后IL-1β(t=4.287, P=0.012)和TNF-α(t=3.577, P=0.023)表达显著下调。流式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诱导后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t=32.780, P<0.001);与LPS组相比,应用miRNA210模拟物明显加重了LPS诱导的细胞凋亡(t=7.412, P=0.002),沉默miRNA210后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t=11.720,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显著下调了bcl-2表达(t=8.346,P=0.001),上调了bax(t=12.890,P<0.001)和caspase-3的表达(t=4.331, P=0.012)。与LPS组相比,应用miRNA210模拟物后bcl-2(t=6.074,P=0.003)表达明显下降,bax(t=5.376,P=0.022)和caspase-3(t=5.859,P=0.004)表达明显升高;沉默miRNA210后bcl-2表达明显升高(t=3.873,P=0.017),bax(t=5.205,P=0.006)和caspase-3(t=2.800,P=0.040)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LPS组的HIF1(t=10.380,P=0.001)和VEGF(t=4.973, P=0.008)表达显著上调;与LPS组相比,应用miRNA210模拟物后的HIF1(t=8.952,P=0.001)和VEGF表达(t=11.203,P=0.001)显著上调,沉默miRNA210后的HIF1(t=3.893,P=0.017)和VEGF表达(t=3.181,P=0.033)显著降低。与LPS组相比,应用2ME后逆转miRNA210模拟物后的bax(t=4.899,P=0.008)、HIF1(t=2.833,P=0.047)及caspase-3(t=2.877,P=0.045)和VEGF表达(t=2.994,P=0.040)显著降低,bcl-2表达(t=3.392,P=0.017)显著升高。结论 沉默miRNA210可通过HIF1-VEGF介导的凋亡通路来减少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02.
对于大面积的照射,无论近期还是远期,骨髓都是一剂量依赖性细胞更新组织。辐射可以损伤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也可以造成长期的骨髓抑制。了解不同射线大面积和全身照射对骨髓的远期影响对于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是很重要的。本文研究了P(35)Be快中子和γ射...  相似文献   
103.
介绍了我国中子活化分析在生命科学各领域的应用。包括用中子活化法研究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关系,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地方病与微量元素的关系;中子活化分析在生物标准参考物质定值中的应用等。简要介绍了可活化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体内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子活化分析技术及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4.
多巴胺D3受体配体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现有多巴胺D3受体配体(主要是氨基四氢萘满类)的分子结构、受体亲和性和受体选择性进行了比较,并对多巴胺D3受体配体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5.
人工神经网络在Alzheimer病的MRI诊断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首次应用于Alzheimer病(Alzheimerdisease,AD)的脑MRI测量研究,建立一种全新的模式判别方法,用于AD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研究对象包括12名可能的AD病人[年龄(65.3±8.6)岁]和36例年龄与性别匹配的正常人[年龄(65.8±7.4)岁];在西门子MagnetomImpact1.0T系统上进行图像扫描和结构测量;实验中对大脑的8个感兴趣区域共16个指标(分左右)进行了测量和研究;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tatisticalpackageforthesocialscience,SPSS)与自编的人工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network,BP网络)软件同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同样的测量区域及数据,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判别,灵敏度和准确率都高于传统的判别函数方法;杏仁核、海马、海马旁回、颞叶及颞角5项指标能将AD病人及正常人完全分开;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成功地对新个体进行了诊断。结论结合神经网络理论,利用MRI诊断AD很可能成为一种实用而可靠的临床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肝气郁结证患者听觉汉字词组工作记忆的脑功能改变进行研究,以期定位肝气郁结证在脑内的功能区以及是否有认知功能的改变,揭示该证的脑机制。方法16例肝气郁结证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25~50岁,按年龄、性别配对选取16例正常志愿者。汉字词组听觉工作记忆任务作业采用block-design的1-back形式,扫描从静息开始,次序为静息—基线—静息—刺激—静息循环进行。扫描用Plilips1.5T磁共振机,数据处理采用基于MATLAB平台的SPM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组工作记忆激活脑区的数量和面积明显多于肝郁组,正常组激活脑区除左侧额下回(BA44/47,Broca运动语言区)外,其他脑区在肝郁组工作记忆降低时都受到抑制,并且肝郁组右侧顶叶也受到抑制。结论定位了肝气郁结证患者工作记忆改变的相关脑区,肝气郁结证可导致认知功能变化,为中医证型提供了可视的客观化证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以时间簇方法分析针刺合谷穴(LI4)引起的脑功能变化的时间规律,探索脑功能成像数据处理的新方法.方法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10名右利手健康自愿者进行针刺合谷穴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用时间簇分析方法对得到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针刺引起的脑功能变化的时间规律.结果9例样本时间簇分析的平均结果显示在进针后出现一个明显的峰,表示中枢神经系统对针灸刺激有了反应;第二个明显的峰出现在拔针后,对应中枢神经系统对针刺结束也有明显的反应.2个单个样本的时间簇结果显示每个样本脑活动第一个峰出现在进针后,第二个峰出现在拔针后;在每个人拔针后,还会不规律的出现若干小的峰.结论针灸引起的脑功能变化的时间个体和平均结果比较一致,拔针后脑活动仍然出现了兴奋或者抑制.时间簇分析算法可以给出中枢神经系统对针刺反应的时间曲线,用于研究针灸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时间特性.根据不同脑区被针刺激活的时间差异,进而研究这些脑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9.
针刺大鼠后三里穴脑fMRI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针刺大鼠的功能性磁共振(fMRI)成像的动物实验方法。方法:利用4.7T磁共振对9例雄性SD大鼠行针刺右侧后三里穴及穴旁的fMRI成像,采用统计参数图(SPM)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针刺大鼠右侧后三里穴可以引起下丘脑外侧区、下丘脑前区、下丘脑腹内侧等脑区MRI信号增加(P=0.001);两组第Ⅰ、第Ⅱ感觉运动皮质和尾壳核的MRI信号均增加,穴位组在P=0.001水平检出,穴旁组则在P=0.01或者P=0.05水平检出。结论:针刺大鼠后三里穴可引起下丘脑外侧区、下丘脑前区、下丘脑腹内侧区和丘脑室旁核等脑区MRI信号增加。fMRI是在活体动物实验中研究针刺中枢机制的可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0.
针刺足三里穴PET和fMRI脑功能成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脑功能成像的实验方法和针灸治疗的中枢机制。方法利用18FDG PET和fMRI BOLD脑功能成像方法 ,获取针刺足三里穴脑内葡萄糖代谢和脑血流变化有关的实验数据 ,利用SPM和感兴趣区图像分析方法 (ROI)获得脑功能变化的可视性实验依据。结果针刺右侧足三里穴引起视丘下部、同侧室旁核和双侧颞叶的葡萄糖代谢和脑血流增加。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可引起植物神经中枢和颞叶功能变化 ,与足三里穴的治疗胃肠疾病和改善精神和睡眠状态的治疗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