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整合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EZH2(enhancer of zeste 2 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 subunit)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肿瘤基因组计划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下载乳腺癌与正常乳腺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数据,进一步利用Ualcan数据库和人类蛋白质图谱(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数据分析EZH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利用Ualcan数据库分析EZH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并筛选其共表达基因;对EZH2及其共表达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以明确EZH2的共表达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和相关通路;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无远处转移生存期及后进展生存期与EZH2基因表达水平的关系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EZH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而EZH2的甲基化程度在乳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中则差异不明显。同时,EZH2的表达水平与年龄、乳腺癌分期及乳腺癌分子分型等因素密切相关。EZH2及其共表达基因主要参与了核碱基的调节、细胞周期调控、染色体分离、DNA复制、DNA修复等生物学过程,并参与了细胞周期、DNA 复制、M/G1期转化、M期、有丝分裂前中期、ATM通路等生物学通路。此外,EZH2基因表达水平高的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无远处转移生存期及后进展生存期均明显低于EZH2基因低表达的患者。结论:EZH2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同时,EZH2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ZH2在乳腺癌诊断、靶向治疗及预后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BI-RADS 4类的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并经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BI-RADS 4类的76例患者共76个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建立诊断试验分析。结果:最终病理证实良性病变53例(良性组),恶性病变23例(恶性组)。超声造影特点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有穿入或扭曲血管、对比剂不均匀性增强、内部有充盈缺损及造影后面积较二维增大在恶性组的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乳腺BI-RADS 4类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6%、85%和88%。结论: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特征明显不同,超声造影可以有效鉴别BI-RADS 4类乳腺病灶的良恶性,有望提高穿刺活检的恶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糖、CD4+T细胞亚群、炎性因子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选取初治T2DM 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西格列汀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CD4+T细胞亚群、炎性因子及氧自由基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指标、CD4+T细胞亚群、炎性因子及氧自由基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辅助性T细胞1(Th)、Th17、Th2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17A、IL-22和丙二醛(MDA)、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FBG、2 h PG、HbA1c、HOMA-IR,Th1、Th17、Th22,IFN-γ、IL-17A、IL-22和MDA、3-NT水平低于对照组,HOMA-β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7例胃肠道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治疗T2DM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其作用可能与调节CD4+T细胞亚群平衡和下调IFN-γ、IL-17A、IL-22、MDA、3-NT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凉血消庀汤加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单双号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凉血消庀汤加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比较两组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白细胞介素-17A(IL-17A)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及随访3、5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皮损面积、鳞屑、红斑、瘙痒评分、PASI总分、IL-17A、Th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3、5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凉血消庀汤加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应用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许晓明  李超  程康 《心脏杂志》2018,30(5):613-617
大动脉炎(TA)是一种少见的特发性大动脉慢性炎症性疾病,常可累及肾动脉导致肾动脉狭窄(RAS)、闭塞,进而引起严重高血压及心肾功能衰竭,致残致死率高。TA所致RAS的诊断和治疗理念尚存争议,因此,本文主要就TA性RAS的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IL-10在H.pylori相关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及与COX-2、iNO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4例H.pylori相关性胃炎患者,均行H.pylori检测确定H.pylori感染情况,行病理组织学检测明确病理分型、胃黏膜炎症程度,行免疫组化检测胃黏膜中IL-10、COX-2、iNOS表达。分析H.pylori感染情况、病理诊断与组织分型结果,明确慢性胃炎患者H.pylori感染与病理炎症程度、病理分型的关系、IL-10表达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比较H.pylori阳性胃炎不同病理类型中COX-2、iNOS表达情况,分析H.pylori阳性胃炎患者IL-10与COX-2、iNOS表达的相关性。结果:74例慢性胃炎患者中,H.pylori阳性59例,阴性15例,H.pylori检出率79.73%。H.pylori阳性与阴性患者在炎症程度的分布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H.pylori阳性患者中重度炎症患者居多,而阴性患者则以轻度为主。74例患者中31例为IL-10阳性、43例为IL-10阴性。IL-10阳性患者中的H.pylori阳性率(93.55%)显著高于IL-10阴性(69.77%)患者(P<0.05);病理分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阳性表达率在H.pylori阳性患者中为59.32%,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患者的20.00%(P<0.01);iNOS阳性表达率为61.02%,显著高于阴性患者的20.00%(P<0.01)。H.pylori阳性不同病理类型胃炎患者的IL-10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阳性胃炎(IM+Dy)患者的COX-2阳性率(84.62%)高于CSG(44.00%)患者(P<0.05);CAG患者的iNOS阳性率(80.95%)显著高于CSG(44.00%)患者(P<0.05)。H.pylori阳性胃炎患者的IL-10表达与COX-2(r=-0.566,P<0.001)、iNOS(r=-0.465,P<0.001)表达均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IL-10为H.pylori相关性胃炎的保护因子,在H.pylori阳性患者中具有高阳性率。且IL-10与H.pylori阳性患者的COX-2、iNOS表达呈较强负相关,可通过对COX-2、iNOS表达的下调作用降低慢性胃炎患者的恶性病变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性评估贝伐单抗联合紫杉类化疗药物对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电子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20年12月发表的有关贝伐单抗联合紫杉类药物治疗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的文章。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以及质量评价,然后提取研究数据。选择PFS、OS、ORR以及1年生存率(1y SR)作为主要疗效结局指标,采用Stata软件对合并效应量风险比率(hazard ratio,HR)和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atio,RR)进行Meta合并分析,按照研究类型进行亚组分析。发表偏倚利用漏斗图法以及Egger检验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结果:初检文献849篇,最终纳入9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研究共包含患者6 242例,其中贝伐单抗联合紫杉组3 555例,紫杉单药组2 687例。文献质量评价均为中等或高等质量。Meta合并结果显示,贝伐单抗联合紫杉方案对比紫杉单药能够显著提升PFS(HR=0.65,95%CI 0.55~0.77,Z=5.01,P<0.001)、ORR(RR=1.59,95%CI 1.44~11.74,Z=9.61,P<0.001)以及1y SR(RR=1.11,95%CI 1.08~1.15,Z=6.26,P<0.001),但在OS方面的优势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R=0.83,95%CI 0.69~1.00,Z=2.0,P<0.04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紫杉类治疗方案,相比紫杉单药化疗方案可以明显提升PFS、ORR以及1年生存率,但并不能显著增加OS。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当谨慎选择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目前已是世界第一大慢性肝脏疾病,为全球终末期肝病、肝细胞癌和肝移植的主要原因。NAFLD的病理变化是从单纯性肝脂肪病变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最终可进展至中晚期肝纤维化,因此准确诊断和鉴别NASH和纤维化对NAFLD的治疗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肝活组织检查的局限性促使无创诊断技术迅速发展。本文就进展性NAFLD(NASH及纤维化)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展开论述,明确各种新的无创性诊断手段的特点,旨在进一步优化NAFLD的临床管理,推动本领域科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结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于我院行结肠镜检查的90例患者根据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N、F和D组,各30例。比较三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T1、T2时刻,D、F组的SpO2、RR高于N组,且D组的RR高于F组(P<0.05)。D、F组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和苏醒后30 min VAS评分优于N组,且D组苏醒后30 min VAS评分低于F组(P<0.05)。D组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和术后呕吐发生率低于N组,且呼吸抑制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F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枣仁安神方中君药酸枣仁不同配伍对其主要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为酸枣仁组、酸枣仁-五味子组、酸枣仁-丹参组、枣仁安神方组,灌胃给药,HPLC检测0~24 h大鼠血浆中斯皮诺素和阿魏酸血药浓度,流动相乙腈-0.03%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酸枣仁不同配伍后其主要成分的药动学差异。与酸枣仁单味药组比较,酸枣仁-五味子组和酸枣仁-丹参组中斯皮诺素和阿魏酸的达峰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降低,清除率CL/F增加,而枣仁安神方组中斯皮诺素和阿魏酸Cmax和AUC0-t增加,CL/F降低。与酸枣仁组相比,复方中主要成分代谢减慢,斯皮诺素和阿魏酸的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