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78篇
  免费   4583篇
  国内免费   1845篇
耳鼻咽喉   359篇
儿科学   417篇
妇产科学   587篇
基础医学   3884篇
口腔科学   3353篇
临床医学   6370篇
内科学   3854篇
皮肤病学   383篇
神经病学   1901篇
特种医学   15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581篇
综合类   6974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3846篇
眼科学   741篇
药学   3468篇
  53篇
中国医学   2531篇
肿瘤学   2148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1433篇
  2022年   2555篇
  2021年   2966篇
  2020年   2873篇
  2019年   1565篇
  2018年   1529篇
  2017年   1200篇
  2016年   1455篇
  2015年   1748篇
  2014年   2826篇
  2013年   2594篇
  2012年   3568篇
  2011年   3549篇
  2010年   2529篇
  2009年   2339篇
  2008年   1741篇
  2007年   2327篇
  2006年   2016篇
  2005年   1391篇
  2004年   1206篇
  2003年   1033篇
  2002年   932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外科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审美教育是医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笔者结合长期外科教学实践,阐述了在外科学教学中运用医学美学原理对外科学的美进行开发和挖掘,使医学生在熟练掌握外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教育,美的熏陶,更能激发他们对外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达到全面提高医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2.
93.
主动呼吸控制技术(ABC)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辛  张洪  沈娅丽  徐庆丰  许峰 《中国肿瘤临床》2006,33(24):1414-1417
目的:使用主动呼吸控制技术(aetive brething control,ABC)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评价呼吸运动时肺部肿瘤动度的影响及ABC技术的优势和可行性,并评价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反应。方法:选择9例使用ABC技术联合三维造型放疗技术治疗的非小细胞系癌患者进行分析。CT定位扫描时分别采集ABC和自由呼吸(free breath.FB)状态下的图像,评价呼吸运动对肺部肿瘤动度和PTV边界的影响唾弃;并比较两种计划的DVH,放疗剂量为54-60Gy/18-20次。3Gy/次,1次/天,5天/周,定期随访,评价近期疗效及急性放射反应。结果:应用ABC技术后,隔肌的平均位移从FB时的43.5mm(20.0-32.0mm)降低为3.6mm(0.5-72.mm),胸壁的侧方位移从FB时的3.2mm(2.8-4.0mm)降低为1.2mm(0.5-1.6mm).PTV边界可以从FB时的1.5mm减少为0.75cm;肺的V20从21.8%降低为15.0%,减少了30.6%.中位随访6个月时,9例患者中有6例CR,3例PR.急性放射副反应都很轻微,仅为I-II.结论:在肺癌的精确放射治疗中,呼吸动度的影响不可忽视.而ABC系统可以有效的降低呼吸运动时治疗的影响,提高放疗的精确性,减少副反应.,但该系统使用较为复杂,延长了治疗的时间,个别患者不能忍受.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制备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对其理化性质和WO-1的体外释放情况进行评价。方法采用PluronicF-127负载WO-1制作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衍生骨及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形貌特征,测量其孔径和孔隙率;应用X线衍射分析仪和X线能量散射分析仪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评价WO-1在双蒸水中1~7d的药物释放情况。结果生物衍生骨具有天然的网状孔隙结构,孔隙间互相连通;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也具有互相连通的网状孔隙结构,孔径和孔隙率分别为522.43±16.75μm和55%,低于生物衍生骨的孔径623.67±12.31μm和孔隙率75%。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钙/磷比为1.54;生物衍生骨钙/磷比为1.77。药物释放实验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1d表现为爆发释放,溶液浓度为4.6μg/ml,此后可连续释放6d,浓度维持在0.2~0.8μg/ml。结论生物衍生骨-WO-1药物缓释系统可望成为一种更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有待于进一步进行体内研究。  相似文献   
95.
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比较手术结合康复综合治疗方案与常规治疗方案对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效果,探讨综合治疗的优越性及经验。方法1999年6月~2004年6月,共56例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纳入试验。综合治疗组(A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14~47岁,平均31岁;患手共47只129指,以手术结合系统康复治疗。常规治疗组(B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8~51岁,平均30岁;患手共42只107指,采用常规手术,术后仅作简单的康复性锻炼指导,由患者在院外自己完成功能锻炼。采用Swanson法对患指运动功能进行评定,九孔柱试验法对患手整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指和手整体运动功能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19个月,B组患者均获随访13~20个月。治疗前A组患指的强直失能指数(indexofankylosis,IA)值为82%±20%,B组为78%±17%;治疗后A组为45%±13%,B组为52%±14%;治疗前后A组IA差值为37%±15%,B组为2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九孔柱测量值28.34±5.62s,B组为27.47±5.78s;治疗后A组为20.73±4.25s,B组为21.86±4.12s;治疗前后A组九孔柱测量差值为7.61±2.27s,B组为5.61±2.9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采用手术结合康复综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改进直接体绘制技术(DVR)算法中的关键步骤,绘制能表达数据场中不同层次组织的内部结构。方法根据界面对光线的反射和物质本身对光线的衰减,将数据场划分为边界不丰富的简单数据场和边界丰富的复杂数据场,从而采用分段线性函数来构造阻光度传递函数(TF);将数据场中低灰度体素点看为一种不发光但会导致采样光线衰减的物质;根据采样结束时采样光线的阻光度分布来调整TF,完成三维绘制。结果绘制出了不同层次组织的内部结构。结论本算法有效地解决了体素点相互遮挡的问题,实现了医学三维整体可视化。  相似文献   
97.
透明质酸钠对大鼠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钠对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将新生SD大鼠骨骼肌组织分离、纯化、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取第3代成肌细胞,分别加入浓度为0.05%、0.1%及0.2%的透明质酸钠溶液作为生长培养基行体外培养为实验A、B及C组,加入常规生长培养基为对照D组,观察各组成肌细胞增殖情况,并采用细胞计数及MTT法绘制生长曲线。另选择0.1%透明质酸钠融合培养基行体外成肌细胞培养,常规融合培养基作对照,观察透明质酸钠对成肌细胞分化功能的影响。结果A、B及C组成肌细胞增殖表现相似,2d时进入对数生长期,4d时均达顶峰;D组成肌细胞于3d时进入对数生长期,5d时细胞数倍增,6d时达顶峰。MTT法所测吸光度(A)值的变化反映成肌细胞的增殖情况,与细胞计数的结果一致,以B组细胞增殖作用最明显,B组A值在2~8d时均高于C、D组(P〈0.05),8d时高于A组(P〈0.05)。0.1%透明质酸钠融合培养基中的成肌细胞融合率较低且上升缓慢,7d时融合率最高,为11.7%;常规融合培养基成肌细胞融合率于6d时达到峰值,约为35.0%。结论 透明质酸钠与成肌细胞的细胞相容性较好,可以作为良好的成肌细胞培养基。  相似文献   
98.
心理干预对行体外受精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受精(IVF)治疗对不育夫妇既是一种生理负担又是一种心理负担,在IVF各个时期均表现出心理应激,其中胚胎移植后至妊娠试验前和IVF失败后应激最强,出现负性心理反应,以焦虑、抑郁多见。研究表明,通过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并可能提高妊娠率和降低治疗中断率。  相似文献   
99.
胰管结石88例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4年间我院收治的88例胰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复习有关文献.结果88例病人均伴有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者8例,糖尿病10例,先天性胆管囊肿1例.手术56例,其中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4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4例,单行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胰体尾加脾切除术6例,开腹取活检1例.术后死亡1例.未手术者均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论胰管结石发病率明显增高;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不愿手术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0.
氯沙坦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分别为对照组、博来霉素组(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及氯沙坦组(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并给予氯沙坦灌胃)。采用HE染色了解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的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肺内气道的Ⅰ型胶原,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并观察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数变化。结果氯沙坦组与博来霉素组比较,灌注后第7和21d肺泡炎明显减轻;第21d肺纤维化明显减轻(P均<0·05)。博来霉素组肺间质中Ⅰ型胶原表达持续增强,氯沙坦组Ⅰ型胶原表达明显减少(P<0·05)。氯沙坦组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数、IL-8及TGF-β1水平于第7d明显低于博来霉素组(P<0·05),第2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