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4篇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儿童疟疾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儿童疟疾临床资料。结果: 发热呈周期性发作10例,其中发热前有寒战8例,可合并肝脾肿大及贫血、血小板减少。结论: 儿童疟疾常呈典型经过。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对儿童多脏器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3年3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期间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17例多脏器功能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血液净化治疗前后各项炎症指标、肝肾功能、心功能、凝血功能、血气及电解质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例进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加滤过(CVVHDF)方式治疗,2例进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CVVHD)方式治疗,1例进行血液灌流(HP)方式治疗;治疗后血白细胞、肝肾功能、心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及内环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炎症指标,改善脏器功能,对内环境的影响较小,对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的儿童应积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相似文献   
73.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规模观察性研究中收集的临床和神经影像资料的稳步增加使得人 们能够更充分地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群体社交眼神接触的特异性,探索了具体的视觉加工认知 过程。此外,这些大规模数据支持了ASD辅助诊断、疗效判断和个性化治疗设施的开发和更广泛的应用, 这对于改善ASD 预期临床进展和预后具有很大的帮助,并为开发个性化精准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方向。 现对眼动跟踪技术在ASD 诊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并分析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肠道外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5例纳入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住院的非轮状病毒肠炎的腹泻患儿77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肝功能、心肌酶谱及有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结果观察组患儿肝功能损害29例(27.6%)、心肌损害52例(49.5%)、惊厥15例(14.3%)、脑电图异常11例(10.5%),对照组患儿肝功能损害9例(11.7%)、心肌损害11例(14.3%)、惊厥4例(5.2%)、脑电图异常1例(1.3%),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以并发肠道外多器官和系统损害,重视患儿肝功能、心肌酶谱、脑电图等的检查,对监测患儿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鲍玉侠  毛国顺  朱影 《传染病信息》2021,34(4):316-319,341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235例EBV感染所致的IM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婴幼儿组(≤3岁)、学龄前期组(4~6岁)、学龄期组(7~13岁),对3组儿童的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发病季节分布、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5例IM儿童中,发病年龄以4~6岁多见,占发病总数的46.0%;男女性别之比为1.9:1,男性发病多见;发病季节以春夏为发病高峰,冬季发病少.各年龄组儿童临床症状以发热、咽扁桃体炎、淋巴结肿大为主,学龄期组脾脏肿大发生率、谷丙转氨酶升高率均高于婴幼儿组(P均<0.05),婴幼儿组皮疹、腹泻和合并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2组(P均<0.05),学龄期组打鼾及张口呼吸发生率均高于其他2组(P均<0.05),学龄期组和学龄前期组腹痛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婴幼儿组(P均<0.05).结论 儿童I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春夏季为发病高峰期,学龄前期儿童为高发人群,婴幼儿发病也不少见.儿童IM部分临床特征和年龄相关,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IM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对于提高儿童IM诊断与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仇桂华  陶利洁  何燕平  汤继芹 《现代护理》2007,13(23):2231-2232
目的对因食用劣质奶粉致蛋白质营养不良患儿护理措施的总结。方法对患儿进行科学合理喂养,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做好用药护理及出院指导工作。结果89例患儿治愈4例,好转71例,转院11例,自动出院9例,死亡4例。结论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加大母乳喂养宣传力度,创建农村爱婴卫生院是避免此现象发生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有呼吸困难且需要呼吸支持的NRDS患儿1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0例。观察组患儿生后尽快予以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患儿生后予以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不拔除气管导管直接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PaO_2、PaCO_2、PaO_2/FiO_2和FiO_2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用氧时间、治愈情况、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治疗后PaO_2增加而PaCO_2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_2高于对照组而PaCO_2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PaO_2/FiO_2增加而FiO_2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而FiO_2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和用氧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机械通气,INSURE术治疗NRDS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8.
目的对210例小儿急性中毒进行总结,分析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小儿急性中毒的中毒年龄、原因、途径及毒物种类,治疗与转归。结果发病年龄在40 d~14岁之间,1~3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57.6%(121/210),其次4~7岁占24.3%(51/210)。主要中毒原因为误服,毒物以药物为主,占41.9%(88/210),其次是农药38.1%(80/210),仅次于药物。农村发病率为94.3%(198/210)远高于城市,男孩占69.0%(145/210),明显多于女孩。结论210例小儿急性中毒以幼儿、学龄前儿童为主,误服是中毒的主要原因。农村是预防的重点,加强小儿和农药的管理对预防小儿急性中毒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9.
高敏  张亚丽  刘梅  毛国顺 《安徽医学》2023,44(4):445-448
目的 探讨胎龄32周以下(胎龄<32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3例胎龄<32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的病历资料。依据患儿入院7天内是否发生肺心病、肺动脉高压、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将患儿分为预后不佳组(发生上述一种或多种并发症)21例及预后良好组(未发生上述并发症)42例。比较两组患儿产前是否注射地塞米松、有创通气时间、是否使用红细胞悬液、动脉氧分压(PaO2)、血气pH值、呼吸频率、吸呼比、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采用logistic多因素遂步回归分析影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良好组的胎龄、有创通气时间、PaO2、血气PH值均高于预后不佳组、使用红细胞悬液占比均低于预后不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O2(OR=4.802,95%CI:1.706~13.519)、血气PH值(OR=4.397,95%CI:1.562~12.379)、使用红细胞悬液(O...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