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53篇
内科学   10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61篇
综合类   487篇
预防医学   91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170篇
  52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目的 分析卒中高危人群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方法 2018年5-6月由孝感市中心医院按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孝感市城乡各1个社区居民
进行筛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筛选卒中高危人群纳入研究。
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将卒中高危人群分为非斑块组和斑块组(颈动脉)。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
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并根据年龄(60岁)、BM(I 24 kg/m2)、是
否有高血压对研究人群进行分层分析,研究不同特征的卒中高危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斑块
的关系。
结果 最终纳入卒中高危人群629例,男性338例(53.74%),平均54.85±8.97岁,糖化血红蛋白平
均浓度为4.70%±1.02%。其中斑块组患者215例(34.18%),非斑块组患者414例(65.82%)。与非斑
块组患者相比,斑块组患者男性、卒中、TIA、高血压、超重患者比例更高,年龄更大,BMI、血压、空
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水平更高(均P<0.01)。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糖化血红蛋白是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每升高1%,OR 1.16,95%CI 1.01~1.31,P =0.018)。分层分析显
示,年龄≥60岁(OR 1.48,95%CI 1.09~2.01,P =0.016)、BMI≥24 kg/m2(OR 1.97,95%CI 1.07~3.64,
P =0.030)、高血压人群(OR 1.31,95%CI 1.06~1.62,P =0.013)中糖化血红蛋白均是颈动脉斑块发生
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卒中高危人群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年龄≥6 0岁、
BMI≥24 kg/m2和高血压人群中。  相似文献   
12.
李鹏  舒辉  王峰 《中国实用医药》2007,2(34):99-100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致腹部伤的临床特点与救治。方法综合362例交通事故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均系闭合伤,合并腹腔以外脏器严重损伤122例,休克183例。腹穿334例,阳性312例,阳性率91.8%。手术治疗347例,非手术治疗15例。本组治愈329例,死亡33例。结论交通事故伤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及时作出是否剖腹的判断系救治成功之关键。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45例疑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新生儿,测定其尿中的HCMV-DNA,同时与尿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前者阳性为44.44%,后者为17.78%(P<0.01)。从而证实PCR法具敏感、特异、简便、可靠等优点,达到对HCM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及早干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放射免疫法对112例、170例和113例新生儿脐血分作ANF、CG和β_2测定。结果:(1)早产儿和地期产儿ANF、CG和β_2-m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足月儿,与正常儿比较P值分别为:P<0.001、P<0.01、P<0.05。(2)高危新生儿出生1分钟Apgar评分越低,脐血ANF、CG和β_2m的含量越高。Apgar评分0′~3′和4′~7′组脐血ANF、CG和β_2-m含量高于8′~10′组。(3)高危儿的转归不同,脐血ANF、CG和β_2-m含量差异也极为显著。抢救成活组、死亡组脐血ANF、CG和β_2-m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成活组(P值均<0.01)。(4)本文经抢救和死亡高危儿共27例同时检测了上述三项指标ANF、CG、β_2-m的含量呈高度正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高危新生儿ANF、CG和β_2-m的含量越高,心、肝、肾功能受损程度越严重。因此,脐血ANF、CG和β_2-m可客观而可靠地反映高危新生儿心、肝、肾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ICU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医院ICU收治的50例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文观察组病例,同期选取50例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ICU急救治疗,将最终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性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最终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患者(ICU急救、机械通气、住院)所用时间均较短,最终病死率较低,两组指标数据之间的差异值较大(P<0.05)。结论: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由于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患者的肺损伤程度相对于更加严重,因此在相同治疗方案下外源性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因此临床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发病类型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从而更好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在晚期妊娠引产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妊娠37^ 2-42^ 3周的正常孕妇有引产指征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1例)口服米非司酮200mg(8片)配合米索前列醇50μg阴道上药;对照组(31例)蓖麻油鸡蛋餐。结果:两组引产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引产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服用米非司酮后宫颈缩短1-3cm,Bishop评分提高5分。与用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晚期妊娠引产,能促宫颈成熟,发动子宫收缩,并安全、有效、方便、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 1 988年 8月至 1 999年 1 2月间 ,收治了 8例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继发窝囊肿的患者 ,术中同时行窝囊肿摘除及膝关节滑膜切除术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8例 ,男 6例 ,女 2例。年龄 41~ 6 5岁。双膝 1例 ,左侧 4例 ,右侧 3例。术前均诊断为窝囊肿 ,囊肿最大 4cm× 6cm× 1 0cm ,最小 2 .5cm× 6cm× 8cm。病程最长 2年余 ,最短7个月。1 .2 手术方法取窝部后正中切口 ,显露囊肿及其蒂部 ,予以摘除。术中发现囊肿内容物为高粘度血性液体 ,遂解剖囊肿 ,发现囊肿内壁…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1988年8月至1999年12月间,收治了8例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继发窝囊肿的患者,术中同时行窝囊肿摘除及膝关节滑膜切除术,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中风病人能进入康复治疗期已属幸存者,但可遗有意识、感觉障碍及瘫痪、失语、吞咽困难、共济失调和痴呆等,不仅病人痛苦,而且造成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康复治疗正是对已发生疾病的个体进行帮助,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尽可能降低其功能的损害。我院1995年1月至1998年7月收治中风病人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蚊虫叮咬。病毒可突破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感染而发病,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笔者对乙脑患儿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乙脑患儿34例(男22例,女12例),为本院住院病人,平均年龄3.4岁(1.2~5.6岁),对照组22例(幼儿园体检儿童),性别、年龄与患儿都相匹配。2.检测方法:荧光免疫法测T淋巴细胞亚群:CD、CD、CD细胞,CD/CD比值。试剂由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二、结果与讨论机体免疫应答是各种免疫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