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41.
目的:评价多次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次或多次宫颈环扎术5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多次宫颈环扎术组(A组)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单次宫颈环扎术组(B组)(78.6%vs 38.5%,P0.05);与B组相比,A组终止妊娠的天数、延长妊娠天数及新生儿体重明显增加(248.0±26.9 vs 186.6±54.7)d;(129.9±49.9 vs 55.7±45.6)d;(2527.3+916.3 vs 1289.2+1238.8)g,P均0.05。(2)术后住院组的手术成功率与术后出院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次宫颈环扎术的疗效优于单次宫颈环扎术,能明显延长孕周及增加新生儿体重:术后住院并不能增加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2.
陈春玲  邓聪 《新中医》2014,46(7):161-16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0例,观察组予针刺地机、中极、三阴交、太溪等穴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2组均于月经前4天开始治疗,治疗7天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每疗程结束后调查患者疼痛的情况,治疗3疗程结束后随访3月,比较2组疗效。结果:第1疗程、第2疗程、第3疗程结束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痛经缓解情况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随访3月,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良好,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3.
44.
欧乃派克致过敏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7岁。因体检作腹部CT检查,于扫描前静脉注射造影剂欧乃派克(Omnipaque,化学名三碘三酰苯,挪威奈科明公司生产,批号Lot54022)200ml。约4h后,先于面颈部出现散在红斑,并逐渐扩散至胸背部及双上肢,伴有瘙痒。13h后就诊。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体检:T37.3℃,系统检查无异常。双眼睑及口唇明显水肿,面颈部可见融合性水肿性鲜红色斑片,胸背部及双上肢可见广泛对称分布的米粒至钱币大小的水肿性红斑,部分融合成片,边界不清,无皮屑。经静滴地塞米松及肌注苯海拉明,口服赛庚啶等治疗,3天后大部分皮疹消退,10天后皮疹完全消退。2周后在前臂皮肤…  相似文献   
45.
目的在比奥科岛上献血人群中开展一次输血传播感染疾病(transfusion—transmissibleinfections,TTIs)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金标法和ELISA对合格献血者血样进行4项输血传播感染疾病的检测,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型病毒(HBV)、丙型肝型病毒(HCV)、梅毒螺旋体(LUES),同时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评估TTIs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2937名献血者中HIV、HBV、HCV和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率分别为7.83%(95%CI:6.85~8.80)、10.01%(95%CI:8.92~11.10)、3.71%(95%CI:3.03~4.39)和21.52%(95%CI:20.02~23.00)。多重混合感染的阳性率是6.30%(95%CI:5.42~7.18)。同时发现女性献血者的HIV和梅毒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献血者(HIV:AOR=I.50,95%CI:1.10-2.04,P=0.010;梅毒:AOR=1.27,95%CI:1.02~1.58,P=0.034)。岛上的未规划居住区是艾滋病、乙肝和梅毒感染的显著危险因素(HIV:AOR=I.66,95%CI:1.04~2.66,P=-0.033;HBV:AOR=I.78,95%CI:1.11~2.83,P=-0.016;梅毒:AOR=I.73,95%CI:1.26-2.37,P=-0.001)。结论比奥科岛的献血人群中输血传播感染的阳性率极高,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应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46.
47.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和传统切口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研究,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80例患者并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和传统切口,对切口长度,术中的失血量,术后的伤口引流量,手术时间,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术后第1、3、6个月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6~24)。小切口组切口长度为6.8~10.3 cm,平均8.5 cm;传统切口组切口长度15.6~23.8 cm,平均18.2 cm;小切口组的术中失血、术后引流血量分别为163.8±15.6 mL,325.4±20.3 mL,传统切口组分别为283.5±13.5 mL,410.4±27.6 mL,两组均有差异(P<0.05);小切口组手术时间为89.4±14.2 min,传统切口组为123.5±10.3 min(两组比较,P<0.05);小切口组术后X线片髋臼外展角为43.8±8.5°,传统切口组为46.5±6.7°;小切口组前倾角为22.8±3.5°,传统切口组前倾角为23.5±2.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3个月随访,小切口组的Harris评分为69.5±8.9、84.8±7.3分,传统切口组为58.7±6.6、75.4±10.4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6个月、12个月随访Harris评分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无脑血管意外、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下肢不等长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减少了术中、术后的伤口出血及手术的暴露时间,有助于术后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48.
食管胃静脉曲张经内镜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评价食管胃静脉曲张应用经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Histoacryl)N-J基-2氰基丙烯酸酯(N-bvuty1-2‘cynocrylat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注射组织粘合剂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中食管胃静脉曲张以胃静脉曲张明显9例,孤立性胃静脉曲张7例,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后残留静脉曲张4例,分流术后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例。Histoacry1和Lipiodol的配比0.5/0.8的比例。每点注射混合液0.5-2.5ml。结果:急诊注射12例,止血11例,占91.7%,择期治疗10例,2-6月组织粘合剂排出,静脉曲张减轻或消失,近期再发出血2例,占9.1%,随访1-20月,平均8.2月,复发出血1例占4.5%。结论:组织粘合剂经内镜下注射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是一微创,可重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病人23例 ,年龄43~73岁 ,其中男16例 ,女7例 ,均经临床、心电图及血清酶学检查确诊。梗塞部位 :下壁8例 ,前壁6例 ,前间壁4例 ,前间壁 下壁2例 ,心内膜下1例 ,前壁 下壁1例 ,下壁 后壁1例。本组泵竭患者 ,5例伴有心律失常。1.2方法康复指导的进行分为住院阶段、出院阶段。(1)住院阶段的康复指导在对病人的心肺功能做出评估 ,对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详细的康复计划和目标。本组中18例无泵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患者在第1…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