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89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22.
23.
目的:评价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测定丙肝病毒(HCV)抗体的方法学性能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方法: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酶标记物,以鲁米诺为发光底物,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血样中的抗-HCV。建立抗-HCV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与常规使用的抗-HCV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同时检测20例发光值(RLU)大于14 000的抗-HCV血清阳性标本,再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每天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指定生产的HCV的质控血清对CLIA进行检测,建立自己实验室的该项目临界值浓度,连续6个月对HCV质控血清检测,计算S/CO值,统计分析精密度、CV;用EQA的质控物检测HCV抗体,进行标本符合率计算。结果:CLIA方法的灵敏度为0.02ng/mL,阳性符合率为100%,ELISA的阳性符合率为75.2%,荧光定量RT-PCR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100%。结论:HCV抗体CLIA检测抗-HCV试验方法的敏感性、准确性、稳定性较好,能满足临床输血早期筛查,以排除假阳性,杜绝漏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4.
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CRP及DD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微循环障碍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受到广泛重视[1].微循环障碍是指发生在微循环水平上血管和血流的形态及功能紊乱,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变学改变异常是导致微循环障碍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D-二聚体(D-Dimer,DD)与SAP的预后有密切的关系.本院于2008年10月~2009年9月期间,对确诊为SAP的患者在使用常规药物治疗SAP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之后观察血浆CRP、DD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孙冬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3):1019-1020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失或死亡[1]。在整个治疗期间的身心始终处于接受治疗与护理的良好状态,并得到适当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从未发生任何医源性疾患,比较顺利地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从而重建健康。  相似文献   
26.
杨小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1):3209-3210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饮食控制及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缬沙坦治疗;对照组以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均以4周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缬沙坦能明显缓解DPN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27.
陆洋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741-3741
冠状动脉造影(简称冠脉造影,CAG)一度被认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本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电图(ECG)及CAG检查,并对其结果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2006年7月~2007年7月住院接受ECG及CAG检查的患者118例,根据1979年WHO诊断标准诊断为冠心病,其中男76例,女42例,年龄39~72岁,平均(56.67士10.48)岁。  相似文献   
28.
严云 《实用医技》2008,15(3):359-360
青春期子宫出血是青春期少女常见的临床问题,以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为多见。由于年龄小,缺少相应的生理知识且学习任务重,往往因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致贫血才就诊,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老年与中年病人应用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选择65岁以上与45岁以下两组开胸或上腹手术病人各20例,手术后用0.125%布比卡因与芬太尼(5μg/ml)混合液PCEA镇痛,单次给药剂量4ml,锁定时间15min。结果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老年组4~12h注药次数和用药总量显著低于中年组(P<0.01或0.05);老年组的镇静评分低于中年组(P<0.05或0.01)。结论施行PCEA术后镇痛时应考虑年龄因素,对药物浓度和给药剂量应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辅助应用异丙酚或哌氟合荆对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21例择期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用微泵输注异丙酚2mg/(kg-h);Ⅱ组静注哌替啶氟哌啶合荆。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牵拉胆囊及术毕采静脉血测定NO和ET含量。结果 麻醉后两组BP和ET均明显下降,NO升高;牵拉胆囊时HR、BP、NO和ET下降;Ⅰ组胆-心反射发生率低于Ⅱ组。结论 麻醉后血压下降与神经和体液因素均有关;牵拉胆囊时血压下降可能系神经调节因素占主导所致:小剂量异丙酚对消除内脏牵拉反应的效应不够理想,但可提供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