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24篇
内科学   10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57篇
综合类   142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94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2 毫秒
81.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病理诊断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获得病理组织学诊断慢性胰腺炎,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外分泌功能检查临床疑为慢性胰腺炎的47例患者,采用超声内镜引导下对胰腺行细针穿刺取得组织而进行病理学诊断。方法47例患者,男28例、女19例,年龄47~69岁,平均52.3岁,病程在3~21年之间,平均6.3年,临床疑为慢性胰腺炎、胰腺占位病变,并进行了相应的N-苯甲酰-L酪氨酰对氨苯甲酸(BT—PABA)试验、大便苏丹Ⅲ染色及胰腺CT检查的患者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取得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结果47例患者中,EUS-FNA的病理组织学诊断慢性胰腺炎为31例(31/47、69%)。结论通过EUS-FNA进行病理学诊断,解决了以往慢性胰腺炎只有临床诊断没有病理诊断难题,从而为临床提供了诊断慢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2.
李红  刘晓玲  曾宇 《中国医药导报》2014,(18):129-131,135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老年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6月在江汉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房住院患者106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运用PDCA循环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2、4、6、8个月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老年住院患者护理总满意度(77.36%)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住院患者护理总满意度(37.74%),差异有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实验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2、4、6、8个月单项护理总满意度逐渐提高,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可以明显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可以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杜绝掺伪茯苓,纯洁药品。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的方法来辨别真假茯苓饮片。结果用上述联合鉴定的方法,能快速鉴别茯苓饮片是否掺伪。结论联合鉴别法能快速有效地鉴别茯苓饮片的真伪,简单易学。是基层用药单位鉴别茯苓饮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提议茯苓饮片切制应尽量保持原生态,以利鉴别。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采用干扰电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10年至2013年在我院行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6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0例,在术后采用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治疗及应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等临床常规治疗;实验组30例,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对胃体投影区和背部腧穴部位采用干扰电刺激及特定电磁波照射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18d)后,分别比较2组日均胃液引流量、置管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分析。 结果2组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实验组在日均胃液引流量、置管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达到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干扰电联合特定电磁波刺激胃体投影区和背部腧穴治疗腹部手术后PGS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临床常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动态超声波联合电针治疗后循环缺血(PCI)单发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PCI单发性眩晕患者105例,随机分为3组各35例,超声波组给予超声治疗,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联合组采用以上两种方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扫描仪(TCD)探测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8d后,3组BA、LVA、RVA的 Vs和 V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联合组更高于超声波组及电针组(P<0.05),超声波组与电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超声波组及电针组(均 P<0.05),超声波组与电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波联合电针治疗PCI单发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超声波和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86.
舒畅  王英夫  辛鹏 《新医学》2014,(12):824-827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联合伐昔洛韦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均为门诊或住院部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其中,A组采用基础治疗方案,即口服伐昔洛韦(每次0.3 g,每日2次)和甲钴胺(每次0.5 mg,每日3次),外加莫匹罗星软膏每日2次外搽;B组和C组采用与A组相同治疗方案的同时,分别加用地塞米松(5 mg/d)或七叶皂苷钠(20 mg/d)静脉滴注治疗,3组疗程均为9 d。结果治疗后B组和C组疗效显著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A-B =3.72,P<0.05和qA-C =3.51,P<0.05),而B组和C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B-C =1.29,P>0.05)。治疗后B组和C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均<0.01),C组疼痛缓解时间低于B组,而B、C两组的止痛时间、结痂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疱疹后遗神经痛(PHN )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P<0.017)。结论对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早期给予七叶皂苷钠治疗,不但可收到较好的疗效,而且可以减少PHN的发生,同时又能避免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7.
随机从457例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慢性闭塞性血管病例中,根据有无高尿酸血症分成两组,并符合John关于肢体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标准。结果血尿酸耋(467±13)ixmol/L52例(52/79,占65.82%),血尿酸耋(349±9)ixmol/L27例(27/79,占34.18%)。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下肢动脉慢性闭塞性血管病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的糖尿病患者(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并发下肢动脉慢性闭塞性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帕金森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疾病宣教和健康指导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后帕金森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ADL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程序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手术室外紧急气管插管使用肌松药或不使用肌松药对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95例紧急气管插管,前瞻性收集有关资料,包括病人年龄、性别、诊断、插管适应证、插管前SpO2和BP、使用药物、插管次数、既定的各种气道和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统计学处理分别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病人均完成气管插管,其中33例(34.7%)在肌松药(琥珀胆碱)辅佐下完成。使用琥珀胆碱组有87.9%例、未使用琥珀胆碱组58.1%例插管次数不超过2次(P〈0.01)。使用琥珀胆碱组发生并发症例数(42.4%VS91.9%,P〈0.01)、及低氧血症(18.2%VS74.2%,P〈0.01)、心动过速(6.1%VS22.6%,P=0.04)、心动过缓(9.1%VS54.8%,P〈0.01)、高血压(3.0%VS25.8%,P〈0.01)、返流(6.1%VS50.0%.P〈0.01)、食道插管(0.0%VS30.6%,P〈0.01)、误吸(0.0%VS12.9%,P=0.04)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未使用琥珀胆碱组。结论 肌松药能提高手术室外紧急气管插管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0.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解剖术(附16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解剖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的手术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乳腺癌行ALND的169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3例行Ⅰ、Ⅱ平面解剖术,6例行Ⅰ~Ⅲ平面解剖术。切除标本共检出淋巴结4273枚;每例10~69枚,平均(25.28±10.23)枚。术后切口感染3例(1.78%),经引流治愈;患侧上肢水肿4例(2.37%),其中3例为切除Ⅲ平面淋巴结患者,1例为切除Ⅰ、Ⅱ平面淋巴结患者;腋窝淋巴漏1例(0.59%),为切除Ⅲ平面淋巴结病例;患侧上臂内侧及背侧皮肤麻木14例(8.28%),患侧胸肌萎缩5例(2.96%),多发生在先期诊治病例(1999年12月前)或切除Ⅲ平面淋巴结病例。结论ALND要求应用精细解剖技术,切除Ⅰ、Ⅱ平面淋巴结即可,人为扩大手术范围会增加特异性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