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27篇
  免费   831篇
  国内免费   739篇
耳鼻咽喉   191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247篇
基础医学   436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2876篇
内科学   1629篇
皮肤病学   74篇
神经病学   300篇
特种医学   3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402篇
综合类   1614篇
预防医学   872篇
眼科学   52篇
药学   2014篇
  11篇
中国医学   305篇
肿瘤学   622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503篇
  2022年   351篇
  2021年   421篇
  2020年   405篇
  2019年   465篇
  2018年   435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363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646篇
  2013年   615篇
  2012年   880篇
  2011年   902篇
  2010年   843篇
  2009年   900篇
  2008年   903篇
  2007年   793篇
  2006年   675篇
  2005年   635篇
  2004年   470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94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目的:根据神经组织的粘弹性生物力学特性,探讨周围神经扩张延长后保留扩张囊对神经缺损修复后坐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1/12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将白兔麻醉后分离出坐骨神经的盆腔出口至膝关节段,将自行设计的组织扩张器的扩张囊置于该段神经下方并与周围组织缝合固定。7d后开始经皮肤向注射壶注入无菌生理盐水共16d,前4天2mL/d,后12天1mL/d。A组:左侧坐骨神经扩张延长完毕后第2天取出扩张器,并根据实际延长长度,切除同样长度神经段后进行断端缝合,为AL组;右侧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为AR组。B组:左侧坐骨神经于扩张延长完毕后第30天取出扩张器,根据实际延长长度,切除同样长度神经段后进行断端缝合,为BL组;右侧不做处理作为对照侧,为BR组。A组和B组均饲养60d。C组操作同A组,但神经缝合后饲养88d,左右侧分别为CL组和CR组。按设计时间观察神经的组织学电脑图像并检测神经电生理指标和胫前肌重量。结果:进入结果分析的白兔为24只,各组对照侧无比较意义。①电脑图像分析结果:BL组有髓神经纤维数明显高于AL组[(41±5.70,31±5.10)根,(q=3.380,P<0.05)];BL组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明显高于CL组[(2.83±0.38,2.04±0.24)cm2(q=3.147,P<0.05)].②电生理检测指标比较:BL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AL组[(20.68±2.01,15.19±1.76)m/s,(q=3.487,P<0.01)];BL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高于CL组(4.61±0.61,1.95±0.37)mV,(q=3.295,P<0.05)]。③胫前肌湿重比较:BL组高于AL组和CL组[(5.44±0.36,4.12±0.37,4.18±0.28)g,q=2.987和5.276,P<0.01]。结论:用组织扩张器延长的神经可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可提高神经的再生能力并对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功能都有明显恢复,保留扩张囊的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992.
常青  冯敏 《护理研究》2007,21(7):1835-1835
近年来,对口腔护理的研究,更注重其个体化及操作方法的多样化。口腔又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神经外科病人疾病特点,如中枢性高热、意识障碍、人工呼吸、进食方式改变等,其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以及广谱抗生素、激素的应用及一些药物的毒副反应,可成为口腔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自2006年3月至今,我院神经外科选用成都润兴有限公司生产的益口牙龈炎冲洗器进行口腔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高甘油三酯血症与急性胰腺炎(AP)的关系。方法 血清甘油三酯(TG)≥11.3mmol/L的AP15例(Ⅰ组);TG〈11.3mmol/L的AP29例(Ⅱ组)。对两组的Ranson积分、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对TG值和Ranson积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Ⅰ组与Ⅱ组相比,Ranson积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性增高(均P〈0.05)。44例患者的TG值和Ranson积分之间存在直线相关(P〈0.01),Ⅰ组TG值和Ranson积分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1),该组中9例胆源性病例也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1);Ⅱ组TG值和Ranson积分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其中20例胆源性病例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 高甘油三酯血症与AP的关系密切,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AP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AP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增高。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左颈总动脉(LCCA)-左锁骨下动脉(LSA)转流技术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胸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胸主动脉疾病患者83例,其中男76例、女7例,年龄27~82(55.3±12.0)岁。B型主动脉夹层71例,胸主动脉瘤2例,主动脉溃疡5例,主动脉壁间血肿5例。83例患者行一期LCCA-LSA转流术+TEVAR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支架放置数量、术中行LSA弹簧圈栓塞情况;围手术期内观察患者死亡、脑梗死发生情况、再手术率及再手术原因;出院后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死亡率、脑梗死发生率,复查主动脉CTA观察转流血管通畅情况、弓部分支血管血供情况以及有无支架移位。结果 83例患者均成功重建LSA。手术时间1.0~7.0(3.2±1.0) h。术中置入胸主动脉支架1个64例、2个17例、3个2例。4例患者出现LSA根部对比剂渗漏,予弹簧圈栓塞后渗漏消失。围手术期内无患者死亡。2例(2.4%,2/83)患者再次手术治疗,其中1例LCCA部分遮盖、1例主动脉逆撕A型夹层,均予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1例(1.2%,1/83)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脑梗死伴左侧肢体肌力一过性下降,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83例患者术后随访8~46个月,平均25.3个月。随访期间,5例(6.0%,5/83)患者死亡;3例(3.6%,3/83)患者出现脑梗死,保守治疗后好转;主动脉CTA显示,转流血管通畅,弓部分支血管血供良好,无支架移位。结论 LCCA-LSA转流技术重建LSA,可以延长胸主动脉病变近端锚定区,是治疗胸主动脉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995.
1991年Parodi首次实施了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1].EVAR具有“微创”的优点,并具有相对理想的早期和中期疗效,但是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远期仍存在瘤腔增大甚至破裂的风险,导致以上变化最常见的原因就是EVAR术后内漏[2].本文将结合笔者经验,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月-2017年12月EVAR术后内漏86例肾下型AAA的危险因素及处理策略作一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996.
王萌  王峰  管文贤  丁义涛 《腹部外科》2018,(6):379-381,386
目的通过对病例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胃癌根治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胃癌根治术(包括开腹和腹腔镜)的病人资料,纳入标准:(1)年龄18~80岁;(2)胃镜病理明确诊断胃癌;(3)接受D2胃癌根治术(包括开腹和腹腔镜手术)。排除标准:(1)胃癌术中行联合脏器切除术;(2)残胃癌行胃癌根治术。共统计胃癌手术病人3 213例,其中接受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人37例。按照性别、年龄进行1∶2配对,以胃癌术后未接受再次手术的病人为对照组,开展回顾性配对研究,查找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同时分析导致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中位时间为1d(0~9d),开腹术后31例,腹腔镜术后6例。手术原因包括:腹腔出血(23例,62.2%);吻合口出血(3例,8.1%);吻合口漏(3例,8.1%);切口裂开(2例);肠梗阻(2例);十二指肠残端漏(1例);急性胆囊炎(1例);脾梗死(1例);切口感染(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计划再次手术组与对照组的病人在术中出血量(P=0.014)、第一助手资格(P=0.042)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主刀医生资格、手术开始时间、术中输血、手术方式、手术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200ml是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27,95%CI:1.034,3.026,P=0.024)。结论腹腔出血是胃癌根治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最常见原因,术中出血量≥200ml是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7.
肺隐球菌病1例报告并国内文献复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特点,提高认识水平。方法:报告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系统,复习了60篇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结果: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影像学改变因患者的免疫功能不同而有差异,诊断依赖病理学,治疗尚存在争议。结论: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应当受到重视,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羟丁酸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脑海马CAl区神经元损伤和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8/2003-04在江苏省麻醉医学研究所进行。取新生后7d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羟丁酸钠50,100,200mg/kg组,每组分缺氧后1,3,24,72和168 h 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羟丁酸钠各剂量组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即刻腹腔注射羟丁酸钠50,100,200mg/kg,每8小时1次,共计给药7d,缺氧缺血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kg。各组在缺氧完成后1,3,24,72和168h取脑切片作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海马CA1区细胞病理改变,细胞凋亡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染色计算脑海马CA1区中的凋亡阳性细胞表达数目,并观察新生大鼠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经补充后15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体质量增长率:缺氧缺血组大鼠在缺血缺氧后72,168h时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羟丁酸钠50,100mg/kg组新生大鼠在72,168h时明显高于缺氧缺血组(P〈0.01),且羟丁酸钠100mg/kg组明显高于羟丁酸钠50mgkg组(P〈0.01)。羟丁酸钠200mg/kg,kg组大鼠各时间点体质量增长率与缺氧缺血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光镜下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缺氧缺血组脑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紊乱,锥体细胞减少,羟丁酸钠50,100mg/kg组锥体细胞病理改变明显减轻。③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染色凋亡阳性细胞数目:缺氧缺血组缺血缺氧后3h时明显高于假手术组(t=28.7,P〈0.01),24h时达到高峰,染色最强,其后逐渐减弱,但在168h时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t=12.8,P〈0.01)。羟丁酸钠50mg/kg组在缺氧缺血3,24,72h时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P〈0.05,0.01),168h时与缺氧缺血组无明显差异。羟丁酸钠100mg/kg组在缺氧缺血3,24,72,168h时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P〈0.01),在缺氧缺血168h时明显低于羟丁酸钠50mg/kg组(t=4.45,P〈0.01),其余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羟丁酸钠200mg/kg组凋亡阳性细胞数目无明显变化。结论:①腹腔注射50,100mg/kg的羟丁酸钠时缺氧缺血大鼠的体质量增长明显加快,苏木精-伊红染色也显示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减轻,提示羟丁酸钠通过对脑缺血缺氧的保护作用,促进了新生大鼠的生长发育。②腹腔注50,100mg/kg射羟丁酸钠可使缺氧缺血3h后凋亡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尤以100mg/kg的作用明显,说明羟丁酸钠能够抑制神经元凋亡的发生,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与作用时间及用药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999.
黄萍 《护理研究》2008,22(32):3001-3002
笔者有幸于2007年1月到日本长崎医疗中心进行为期3个月的研修学习,开阔了视野,得到了锻炼.在此期间,我对日本医院护理理念、护理管理、护理服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研修期间的感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560例葡萄球菌的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将1998年3月~1999年3月间临床标本分离的560株葡萄球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