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影响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12月于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住院且病例资料完整的136例诊断为肝硬化腹水的患者临床信息,并根据患者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将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未好转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对比,从中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判断其对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未好转组患者的腹腔感染率明显高于好转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也明显高于未好转组。另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在未好转组明显增高。在生化指标方面,未好转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尿素氮、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C反应蛋白均高于好转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AST和尿素氮是影响肝硬化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者对预后预测的AUC分别为0.721、0.784和0.655。结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气散结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给予保肝、对症、支持疗法等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联合益气散结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以及白蛋白(ALB)的的水平的变化。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门静脉内径(PVD)、脾静脉血管内径(SVD)、门静脉血流量(PVQ)以及脾静脉血流量(SVQ),并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Child-Pugh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腹水消失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和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VD、SVD、PVQ和SVQ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hild-Pug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V-DNA阴转率和腹水消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散结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前公认的艾滋病(AIDS)特征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特异性侵犯CD4+ T淋巴细胞,引起CD4+ T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和功能性破坏以及全身异常的免疫激活,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7,(1):43-44
目的:研究化瘀疏肝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CVHBHF)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VHBHF患者11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依据简单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划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含56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另给予化瘀疏肝汤,比较两组疗效及预后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是39.29%,总有效率是96.43%,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43%、83.9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及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A、LN、PⅢP、ⅣC及LSM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疏肝汤对于CVHBHF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可有效改善其肝功能,抑制肝纤维化进程,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软肝化坚颗粒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将2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予益气健脾、活血化瘀复方制剂软肝化坚颗粒治疗,对照组100例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肝功能,并采用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2组治疗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2组治疗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Alb)升高(P<0.05)。2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软肝化坚颗粒具有确切的抗肝纤维化及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探讨HBV对人体T细胞免疫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者免疫失衡的规律。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慢性HBV感染者318例,其中HBV携带者8例,慢性乙型肝炎231例,肝炎后肝硬化61例,原发性肝癌18例,观察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HBV DNA等。同时收集22名健康志愿者的新鲜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外周血CD3+T、CD4+T、CD8+T细胞百分数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D4+/CD8+比正常对照组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随着病情进展,由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直至细胞免疫功能逐渐衰退。慢性HBV感染的不同阶段的细胞免疫紊乱各具特点,就不同类型患者应采用不同的免疫调节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s embolization,PTVE)是经皮肤肝脏穿刺至肝内门静脉分支,选择性的进行胃冠状静脉插管,用栓塞材料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达到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一种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临床研究证实PTVE在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降低病死率等方面有明显疗效[1].本文就国内外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免疫缺陷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的严重慢性传染病。AIDS是人类近代医学史上最引人关注的一种疾病,至今尚无治愈的方法。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以使患者的病死率和住院率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