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明确肺结核患者的耐药情况,探索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危险因素,为MDR-TB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肺结核患者468例,分为初治患者365例和复治患者103例。采用比例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DR-TB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468例患者的总耐药率、耐多药率和广泛耐药率分别为25.85%、11.97%、3.21%。复治患者总耐药率(49.51%)、耐多药率(34.95%)和广泛耐药率(10.68%)高于初治患者(分别为19.18%、5.48%、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种抗结核药中,总体耐药顺位由高至低依次为:异烟肼(INH)利福平(RFP)氧氟沙星(OFX)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卡那霉素(KM)。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农村(OR=2.316,95%CI:1.604~5.118)、复治(OR=6.150,95%CI:4.728~13.824)、有结核空洞(OR=3.219,95%CI:2.405~8.627)、治疗过程中断(OR=5.826,95%CI:4.610~12.507)及首次治疗未联合用药(OR=2.508,95%CI:1.813~5.646)是MDR-TB的危险因素。结论肺结核患者耐药率较高,影响MDR-TB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需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控制MDR-TB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张玲  林昌锋  孙霞  温煦  符式景 《传染病信息》2021,34(3):258-260,269
目的 探究147例梅毒合并丙型肝炎(丙肝)患者病原学检测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以期为传染病防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2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丙肝将其分为单纯梅毒组(n=605)和梅毒合并丙肝组(n=147),并对其进行病原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患者病原体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组均以男性患者为主,年龄以18~40岁居多,职业中以农民、工人占比较高.2组梅毒病情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梅毒合并丙肝组病情更严重(P<0.05);梅毒合并丙肝组输血传播途径比例(63.95%)高于单纯梅毒组(31.74%),性传播途径比例(21.77%)低于单纯梅毒组(30.41%)(P均<0.05).752例梅毒患者中,合并丙肝患者共147例,占20.08%,且梅毒合并丙肝患者占梅毒患者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P<0.05).此外,147例梅毒合并丙肝患者中,39例合并其他传染性疾病,占26.53%.结论 梅毒合并丙肝患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且病情较单纯梅毒患者更为严重,临床工作中应针对高危人群做好疾病预防与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3.
综合性医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了解综合性医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便合理地为临床提供抗菌药物应用策略.方法 对近4年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检出的病原菌进行菌株鉴定,用K-B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在1643例分离到的细菌中,以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革兰阳性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铜绿假单胞菌对广谱青霉素、第三代头孢、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均显示高耐药率,但亚胺培南对所有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强抗菌活性,耐药率均<6.52%.结论 加强对综合性医院病原菌分布,耐药性连续监测,对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产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147例梅毒合并丙型肝炎(丙肝)患者病原学检测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以期为传染病防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2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丙肝将其分为单纯梅毒组(n=605)和梅毒合并丙肝组(n=147),并对其进行病原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患者病原体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组均以男性患者为主,年龄以18~40岁居多,职业中以农民、工人占比较高。2组梅毒病情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梅毒合并丙肝组病情更严重(P<0.05);梅毒合并丙肝组输血传播途径比例(63.95%)高于单纯梅毒组(31.74%),性传播途径比例(21.77%)低于单纯梅毒组(30.41%)(P均<0.05)。752例梅毒患者中,合并丙肝患者共147例,占20.08%,且梅毒合并丙肝患者占梅毒患者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P<0.05)。此外,147例梅毒合并丙肝患者中,39例合并其他传染性疾病,占26.53%。结论 梅毒合并丙肝患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且病情较单纯梅毒患者更为严重,临床工作中应针对高危人群做好疾病预防与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5.
韦衍莉  朱雄  林昌锋  陈如寿 《重庆医学》2015,(30):4270-4271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二期翻修的引发感染的微生物特点和药敏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02例髋关节置换感染二期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细菌培养,分析微生物特点和药敏结果。结果102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离出病原菌检出率为93.14%,其中革兰阳性菌占总菌株的51.59%,革兰阴性菌占总菌株的48.41%,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检出率分别为27.37%和2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均具有不同程度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3代头孢、亚胺培南具有较高敏感性。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需加强对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参考监测结果针对性的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和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苏片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乐东黎族自治县中医院治疗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臀部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注射液,180μg/次,1次/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肝苏片,5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0.00%、9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显著升高,HBV-DNA定量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苏片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发热(FUO)的病因和临床特点,避免误诊、误治。方法选择122例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符合FUO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22例FUO者中,通过血清学、体液、细菌学、骨髓穿刺、组织活检及诊断性治疗分析等获得明确诊断109例,确诊率为89.3%。其感染性疾病占59.02%;肿瘤占14.75%;结缔组织病占13.1%。结论感染性疾病是FUO的主要病因,肿瘤和结缔组织病是另外两种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8.
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重型肝炎已有多年,而联合使用pHGF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少有报道,近几年来,通过我们的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肺结核误诊6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结核疫情日益严重,根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全国5.5亿的人感染了结核分枝菌,明显高于全球1/3人口感染水平。这与我们没有及时发现肺结核患者,对其治疗和隔离有很大的关系。而综合性医院能早发现,减小误诊率,对结核病的防治将起到很大的作用。现就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肺结核误诊6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