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比较漂浮导管和右心导管测量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肺循环阻力的一致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心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9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9例,年龄18~33岁,体质量45~70 kg。病种包括: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手术前均行右心导管检查(RHC),确诊有中至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入手术室麻醉后经右颈内静脉放置漂浮导管测量肺动脉压力,并连接Vigilance监测仪,按照菲克定律计算心排血量和肺阻力。比较由监测仪-菲克定律计算法(Fick method)和右心导管检查(RHC)所得的心排血量(CO)和肺动脉阻力(PVR)的差异性。结果: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Vigilance监测仪所测得的CO较实际值偏高。Fick method测得的PVR和RHC结果接近,一致性较好。结论:使用漂浮导管结合Fick method可以获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较准确的CO和PVR等参数,与RHC结果一致性较好,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2.
3.
4.
摘要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评估慢性重度主动脉瓣反流(AR)患者左室纵向分层应变特点,并探讨其与左室构型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前瞻性纳入43例慢性重度AR患者以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留存图像后进行分层应变分析,得到左室整体及各节段心内膜下、中层及心外膜下心肌纵向应变(LSendo、LSmid和LSepi),整体纵向分层应变跨壁梯度(Transmural gradient, TG),比较AR组与对照组之间各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左室整体纵向分层应变与构型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R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指数(LVESD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后壁厚度(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球形指数(SPI)增大,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减低(P<0.001);AR组整体LSendo、LSmid、LSepi及TG均明显减低(P<0.001),整体LSendo、LSmid、LSepi递减趋势消失;由基底部至心尖部,AR组LSendo递增趋势消失,LSmid和LSepi呈递减趋势(P<0.05)。左室整体纵向分层与构型参数之间存在较好的负性相关关系(P<0.001)。 结论 2D-STE能够定量评估慢性重度AR患者心肌纵向分层应变及收缩模式的改变,对于慢性重度AR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短轴心肌径向应变变化规律,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对左心室短轴径向运动的影响.方法 35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MVR组)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经胸采集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二维图像,利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算各平面不同节段心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S).结果 MVR组术前二尖瓣水平各节段心肌RS较正常组减低,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大部分节段心肌RS较正常组增高(P<0.05);MVR组术后2周二尖瓣水平各节段心肌RS较术前组减低,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大部分节段心肌RS较术前组减低,部分节段较正常组减低(P<0.05);MVR组术后1年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各节段心肌RS均显著增加,显著高于术后2周组(P<0.05),心尖水平大部分节段心肌RS与正常组及术后2周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VR组术后早期左心室短轴心肌径向应变减低,MVR组术后1年左心室短轴心肌径向应变显著改善;人工机械瓣对二尖瓣环局部的心肌运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腹联体双胎婴儿分离术后早期监护特点。方法  1例胸腹联体婴儿在 96d时接受分离手术 ,术后进住监护室 ,进行特别护理。分析呼吸道支持和管理 ,肝脏功能观察与保护 ,创缘的观察与处理 ,营养支持与喂养等特点。结果 经过严密观察 ,及时对症处理 ,两婴均无严重并发症 ,顺利转出监护室 ,并痊愈出院。结论 胸腹联体双胎婴儿极为罕见 ,分离术后加强早期监护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左心房功能变化。方法 收集因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接受CABG治疗的30例患者(CABG组)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2D-STI测量对照组及CABG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左心房应变曲线,获得左心房储备应变(εs)、管道应变(εe)和收缩应变(εa);采用RT-3DE测量患者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和收缩前容积(LAVp),计算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和主动射血分数(LAAEF)。对CABG左心房应变率、容积变化率与术后3个月及术前舒张早期E峰/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期e''峰差值(ΔE/e'')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ABG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εa、LAAEF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εs、εe、LAVmax、LAVminLAVp、LAPEF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ABG组术前εs、εe、LAPEF较对照组下降,LAVmax、LAVmin、LAVp较对照组增高,术后1个月、3个月εs、εe、LAPEF较术前增高,LAVmax、LAVmin、LAVp较术前降低(P均<0.05),术后3个月与1个月εs、εe、LAVmax、LAVmin、LAVp、LAP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ABG组术后3个月LAVmax、LAVmin和LAVp变化率与ΔE/e''呈正相关(r=0.608、0.631、0.587,P均<0.01),左心房εs、εe变化率与ΔE/e''均呈负相关(r=-0.615、-0.637,P均<0.01)。结论 2D-STI和RT-3DE可动态评价CABG前后左心房功能变化,对评估CABG术后患者心肌功能改善情况及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谷氨酰胺对脂多糖致大鼠心肌凋亡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in)对脂多糖(LPS)致大鼠心肌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雄性健康清洁级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s5m1)15只、LPS组(10mg/kg)15只和Gln(1g/kg)治疗组15只。大鼠腹腔注药后24h测定平均血压(MAP)、左室收缩末期压力(LVESP)、左室压力上升及下降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等心功能指标;观察心肌病理变化,并分别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心肌Bax、Bcl-2mRNA及蛋白表达;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比色法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LPS可促进大鼠心肌细胞Bax、Bcl-2mRNA及蛋白表达,致Bcl-2/Bax降低;增强Caspase-3活性,使心肌细胞凋亡增加,伴心功能减退。Gin可使Bcl-2/Bax增高(两组分别为3.24±0.20、5.62±0.31,P=0.036),同时降低Caspase-3活性[(两组分别为(142.34±11.57)μmol/L、(94.50±8.91)μmol/L,P=O.027],部分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两组凋亡率分别为(45.15±4.83)%、(23.24±3.64)%,P=O.048],减轻心肌损伤,并部分改善心功能[两组±dp/dt一分别为(6534.76±138.51)mmHg/s、(7655.59±174.25)innlHg/s,P=-0.042]。结论Gln可部分抑制LPS致心肌凋亡作用,对LPS致心肌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