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16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01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353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1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8 毫秒
41.
目的 调查糖尿病足截肢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分析其与伤残接受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应对方式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3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217例糖尿病足部截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伤残接受度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糖尿病足截肢患者生活质量与伤残接受度(r=0.549,P<0.01)、面对应对(r=0.583,P<0.01)呈正相关,与回避、屈服之间呈负相关(r=-0.451、-0.569,P<0.01);应对方式在伤残接受度和生活质量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0.51%。结论 本组糖尿病足截肢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较低,伤残接受度是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对方式在生活质量与伤残接受度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需提高对患者伤残接受度的关注和管理,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对糖尿病足截肢诊断的积极应对、行为调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2.
胰腺癌干细胞(PCSC)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与胰腺癌的耐药、转移机制关系密切。PCSC的表面标志物、分离、鉴定、信号通路、微环境、耐药、转移和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将为临床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CDK4、p16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中CDK4和p1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分别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在喉鳞状细胞癌中CDK4、p16的表达率分别为63.3%、46.7%,在癌旁组织中CDK4、p16的表达率分别为25%、90%。CDK4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p16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与病理分级有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CDK4与p16的表达呈负相关(rs=-0.786,P<0.05)。结论:p16的低表达和CDK4的高表达可能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p16的低表达可能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02~2017-02该院收住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264例,采用内镜下治疗,切除标本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统计各种黏膜下肿瘤的性质、起源和分布。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结果 264例患者中,病变部位食管黏膜下肿瘤占65. 9%,胃黏膜下肿瘤占33. 0%,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占1. 1%。病变性质平滑肌瘤占72. 3%,间质瘤占12. 1%,脂肪瘤占5. 3%,异位胰腺占4. 6%,神经鞘瘤占1. 5%,囊肿占1. 1%,神经内分泌瘤占1. 1%,静脉瘤占1. 1%,颗粒细胞瘤占0. 8%。所有患者术后1年复查胃镜,未见复发及并发症。结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其中分布于食管最多见,其次是胃,十二指肠最少。食管黏膜下肿瘤以平滑肌瘤最多见,胃以平滑肌瘤、间质瘤最多见。对于直径≤4 cm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如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异位胰腺、神经鞘瘤、囊肿、神经内分泌瘤、静脉瘤、颗粒细胞瘤、血管瘤等,均可采取内镜下手术治疗,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置入气道支架治疗中央性气道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在该院住院的48例恶性中央气道狭窄患者,经纤支镜引导置入气道支架,观察气道支架置入前后患者的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及血气分析、肺功能各指标变化,并对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共置入54枚支架,一次性成功45例(93.75%),支架置入后,患者气道阻塞症状明显减轻,呼吸困难即刻缓解,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5),气促评级降低(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支架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纤支镜下气道支架置入术对于恶性气道狭窄患者安全、有效,能够迅速解除气道狭窄,缓解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KLF6(krüppel-like factor 6)在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切除32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胃黏膜组织新鲜标本,采用RT-PCR检测组织中KLF6 mRNA的表达.同期收集20例正常胃黏膜、45例肠上皮化生、16例异型增生及30例胃癌组织存档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中KLF6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胃黏膜与Ⅲ型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组间KLF6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LF6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胃黏膜与胃癌组织KLF6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7).结论:KLF6蛋白的表达异常与Ⅲ型肠化、异型增生、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在监测癌前病变的进展及早期胃癌的发现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7.
隐匿性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又称亚临床肝性脑病(subclinicalhepatic encephalopathy,SHE),是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具有渐进性、可逆性的神经精神病学异常和运动功能失调特点的疾病.尽管其发病机制仍未明确,血清和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system,CNS)血氨升高仍被认为是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的致病机制和治疗核心,并受血脑屏障改变、神经递质紊乱、氨基丁酸和苯二氮异常等因素影响.因此明确其诱发因素是HE治疗的关键.治疗药物包括抗生素、二糖类、益生菌、门冬氨酸鸟氨酸(L-ornithine-L-aspartate,LOLA)、苯甲/苯乙酸盐等.因此,对MHE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为临床诊疗提供前沿性、系统性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33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组(脑缺血组)和丁苯酞预处理组(丁苯酞组),每组11只.丁苯酞组大鼠给予丁苯酞0.8 g/(kg·d)灌胃14 d.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大鼠模型,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比较各组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及Smac、S100B蛋白水平.结果 丁苯酞组及脑缺血组梗死区及周边脑组织有明显缺血性改变,但丁苯酞组脑组织缺血性改变较轻.丁苯酞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脑缺血组(P<0.05).脑缺血组与丁苯酞组脑组织含水量及Smac、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 ~0.01);丁苯酞组脑组织含水量及Smac、S100B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脑缺血组(均P<0.05).结论 丁苯酞预处理能减轻脑缺血性损害,降低脑组织Smac及S100B蛋白水平,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索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哮喘豚鼠气道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干扰素-r(INF-r)水平及肺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染色法(TUNEL染色)检测气道上皮细胞凋亡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肺组织B淋巴细胞/白血病-2信使核糖核酸(Bcl-2 m RNA)的表达。结果与哮喘组相比,还原型谷胱甘肽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干扰素-r(INF-r)显著升高(P<0.05),与地塞米松组相似(P>0.05),气道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T-AOC测定及Bcl-2 m RNA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哮喘豚鼠气道上皮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复方芦丁片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经臀部肌肉注射缩宫素注射液,以10 U为首剂,而后20 U加入生理盐水500 m L中充分稀释后静脉滴注,滴速以80 m U/min为宜,具体滴速可根据每位患者实际反应进行调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芦丁片,2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出血量、止血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宫底高度、血栓素(TX)B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37%、10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0.5、2、24 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治疗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3 d时宫底高度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3 d时宫底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XB2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NO、TNF-α、IL-6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XB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NO、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芦丁片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减少出血量,促进子宫复旧,改善微循环,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