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4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156篇
内科学   15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科学   131篇
综合类   168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148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肾盏憩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盏憩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静脉尿路造影诊断的18例肾盏憩室患者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延时扫描,并对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CT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内单发的圆形或类圆形囊性水样低密度灶,密度均匀,15例囊底部可见并发的结石影。增强扫描病灶密度均匀增高,CT值超过25Hu,并形成液液平面,延时扫描病灶内液面升高或病灶完全被对比剂充填,并且持续很长时间。结论CT检查能清晰地显示肾盏憩室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准确地与其他肾脏疾病相鉴别,是诊断肾盏憩室的重要手段。增强延时扫描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在他汀类药物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基本治疗组(常规用药 阿托伐他汀)和西洛他唑组(西洛他唑 常规用药 阿托伐他汀),观察治疗3周后血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下降幅度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升,但西洛他唑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基本治疗组(P<0.01);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西洛他唑组下降幅度大于基本治疗组(P<0.01);用西洛他唑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变化值与高密度脂蛋白变化值呈负相关(r=-0.38,P=0.04;r=-0.39,P=0.03);西洛他唑组胸痛缓解明显,无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用西洛他唑较单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致炎因子浓度,二者协同发挥抑制炎症、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人群中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及与临床安全输血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06-01-2014-9-20的1 615例配血者血浆和临床资料做不规则抗体筛查,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检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研究不同就诊人群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对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患者分别做盐水法,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和经典抗人球蛋白法,调查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分布及产生规律。结果:1 615例被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15例阳性率0.93%(15/1 615),其中男性检出率为0.67%(4/595),女性检出率为1.08%(11/1 020),女性有妊娠史的患者检出率为1.28%(11/857),无妊娠史患者检出率为0(0/163),有输血史患者290例检出率3.45%(10/290),高于无输血史的患者检出率0.38%(5/1 3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体特异性以抗RH系统最多见检出6例检出率为40%(6/15),其中,抗-E 4例、抗-D 1例、抗-c 1例;其次是Kell和MNSs系统各4例检出率26.67%(4/15)分别为抗-K 4例和抗-M 1例、抗-s 2例、和抗-Mur 1例;最后还在Duffy系统中发现抗-Fya 1例检出率为6.67%(1/15)。结论:本研究为献血者抗体筛选提供了决策依据,并深入研究在不同就诊人群中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与安全输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4.
ObjectivesThe value of abnormal DNA methylation of DAPK1 promoter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various cancers have been suggested in the literature. To establish the significance of DNA methylation of DAPK1 promoter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 we a) performed a case-control study, b) evaluated published data for its utility in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OSCC and c) identified the association of DAPK1 gene expression with promoter DNA methylation status.DesignBisulfite gene sequencing of DAPK1 promoter region was performed on non-malignant and malignant oral samples. Further, using a systematic search, 330 publications were retrieved from PubMed, Scopus, and Google Scholar and 11 relevant articles were identified.ResultsSignificant association of DAPK1 promoter methylation with OSCC (p < 0.0001) was observed in the case-control study. The studies chosen for meta-analysis showed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significance of DAPK1 gene promoter, despite defined inconsistencies in few studies. Overall, we obtain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value < 0.001) association for bot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DAPK1 DNA promoter methylation in oral cancer cases, without publication bias.ConclusionDNA hypermethylation of DAPK1 gene promoter is a promising biomarker for OSCC prediction/prognostics and suggests further validation in large distinct cohorts to facilitate translation to clinics.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颅内囊状动脉瘤Hunt-HessⅣ~Ⅴ级患者保守治疗12 h后再行手术或血管内治疗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Hunt-HessⅣ~Ⅴ级颅内囊状动脉瘤32例患者(Ⅳ级24例,Ⅴ级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患者入院保守治疗12 h后再行手术或栓塞治疗(暂缓手术组),16例患者急诊行手术或栓塞治疗(即刻手术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预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第1个月暂缓手术组与即刻手术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1.4)、(3.8±1.2)分,t=1.372,P0.05)];治疗后第3个月两组Rankin预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1.7)、(3.6±1.5)分,t=1.361,P0.05)];但治疗后第6个月两组Rankin预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1.5)、(4.2±1.8)分,t=2.234,P0.05)]。结论高级别囊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12 h后再行血管内栓塞或手术治疗,在术后第6个月的预后优于入院急诊直接行手术或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06.
EB病毒(EBV)属于疱疹病毒γ亚科,是双链DNA病毒,人群普遍感染。其可逃避机体的免疫攻击,在B淋巴细胞内建立持续终身的潜伏感染。EBV感染可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可累及机体几乎所有脏器和组织,引起多种非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及自身免疫病等。EBV的实验室检查有助于EBV感染的诊断及感染时相的判别。EBV感染机制复杂,感染后临床疾病谱广,轻重不一,预后千差万别,了解EBV感染机制及其相关疾病的预后情况及预后相关因素,对临床上进行更好的预防及治疗有重大意义。本文就EBV感染相关疾病、临床检测、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人外周血血浆骨桥蛋白(OPN)含量,初步探讨OPN在ITP发病中的意义。 方法收集40例健康成年人外周静脉血5 ml作为对照组,收集40例ITP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外周静脉血各5 ml作为治疗前及治疗后组。标本离心后收集血浆,用骨桥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酶联免疫试剂盒测量标本中OPN含量,观察对照组、治疗前组、治疗后组OP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初治ITP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血浆OPN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在治疗前后OPN含量变化的差别。 结果ITP治疗前组血浆OPN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OP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治疗后组血浆OPN水平与治疗前组比较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初治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血浆OPN表达呈负相关(r=-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ITP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92.5%(37/40),无效率为7.5%(3/40),有效组治疗前后OPN的变化高于无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OPN可能参与了ITP的致病过程,其与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监测治疗前后OPN含量的变化或许可为评估ITP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观察intermedin( IMD)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0,行左输尿管分离术)、模型组(UUO,n=10)、氯沙坦组(n=10)和IMD组(n=10),后3组行左输尿管结扎术.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14、21天随机选取5只,腹主动脉采血并留取梗阻侧肾组织之后处死.HE、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比色法测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新鲜肾组织羟脯氨酸(Pro)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IMD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不同时间点UUO组血BUN、Scr、肾组织Pro含量及TGF-β1、IMD的阳性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UUO组相比,氯沙坦组血BUN、Scr、肾组织Pro含量及TGF-β1、IMD表达均降低(P<0.05),IMD组除IMD表达增加外,其余均降低(P<0.05).结论 IMD可减轻UUO肾间质纤维化,改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拮抗纤维化炎性介质TGF-β1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血清人乳腺珠蛋白(hMAM)水平与乳腺癌早期诊断和癌微转移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8例乳腺癌患者、40例其他癌症患者(前列腺癌、胃癌、卵巢癌、直肠癌各10例)、35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以及40名体检正常女性(正常对照组)血清hMAM水平并做比较。将68例乳腺癌患者按临床TNM分期、是否存在雌激素受体(ER)表达、是否有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是否绝经分别分组并做比较。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乳腺癌血清hMAM的Cut-off值。结果血清hMA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即诊断乳腺癌的可信度为82.5%[95%可信区间(CI):72.6%~92.4%];当hMAM的Cutoff值为8.43 ng/m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5%、82.9%。乳腺癌组血清hMAM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疾病组、其他癌症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良性乳腺疾病组、其他癌症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和Ⅳ期乳腺癌患者的血清hMAM阳性率(55%、75%)明显高于Ⅰ和Ⅱ期患者(25%、40%,P0.05),但hMAM水平无差异(P0.05)。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hMAM阳性率(88%)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患者(30%,P0.05),但hMAM水平无差异(P0.05)。不管乳腺癌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ER、原癌基因C-erb-2表达及是否绝经,其hMAM水平及阳性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 hMAM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是否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检测乳腺癌高危人群血清hMAM水平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癌微转移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在后腹腔镜下单纯多发性肾囊肿去顶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单纯性多发性肾囊肿患者30例,依据是否术前行个体化三维重建分为两组,每组15例,研究组患者三维建模后,依据模型进行相应的术前规划及术中导航,分别对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15例患者采用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术前规划、术中导航辅助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4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2 ml,平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6.7%,平均住院日5.0 d;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6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 ml,平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26.7%,平均住院日5.2 d。经统计学检验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天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辅助手术治疗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