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6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61篇
  3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调查医院泌尿系感染患者近两年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8年1月-2010年5月泌尿系感染患者各类送检标本的病原菌种类、分布以及主要4种细菌对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85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80株,占67.8%,革兰阳性菌253株,占29.6%,真菌22株,占2.6%;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居多,占52.2%,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居多,占19.9%,真菌22株全部为酵母样真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结论泌尿系医院感染病原菌种复杂,耐药率高,临床医师应及时监测病原菌的变化及耐药趋势,应选取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92.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的应用情况及细菌分离和耐药的变迁特点。方法:调取我院2008~2010年抗菌药的出库数据,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分析抗菌药的应用情况,同时采用API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及药敏卡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的用药频度逐年增加,第2、4代头孢菌素的用药频度也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广谱青霉素、第1、3代头孢菌素和含B内酰胺酶抑制药复方制剂的用药频度保持平稳。同期分离的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逐年递增,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比较严重,需引起重视.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细菌的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限制广谱抗菌药的应用,以延缓细菌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93.
目的:通过回顾性总结7例临床病理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避免临床不必要的手术和有创的病理活检。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手术或者病理活检临床确诊的7例共8个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的CT平扫,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图像以及MRI平扫、增强早期及增强晚期的图像。其中5例行CT及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仅行磁共振平扫,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7个病灶,其中左叶2个病灶,右叶5个病灶。CT平扫病灶显示不清,增强动脉期表现为边界清晰车轮状明显强化结节,中心星芒状瘢痕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或延迟后病变逐渐为与邻近肝实质等密度结节,中心星芒状瘢痕延迟后明显强化,周边可见增粗迂曲的回流静脉血管影;MRIT1WI呈边界清晰的等信号或略低信号结节,中心星芒状瘢痕呈低信号;T2WI病灶为边界清晰的略高信号结节,中心条形或星芒状明显高信号影。增强T1WI脂肪抑制像表现和CT增强表现一致,早期轮辐状强化,延迟后呈等信号灶,中心瘢痕延迟后强化明显。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据此可以进行临床准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合并喹硫平治疗反复躁狂发作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各类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丙戊酸镁组和丙戊酸镁合并喹硫平组(下称合并治疗组),每组各33例。急性期治疗6周后随访5年。基线及疗效采用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定。随访内容包括复发次数,药物剂量,长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急性期治疗后BRMS减分率丙戊酸镁组为(42±27)%,合并治疗组为(57±24)%,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内躁狂复发次数丙戊酸镁组为(3.3±2.0)次,合并治疗组为(1.9±1.6)次,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复发次数丙戊酸镁组为(1.8±2.0)次,合并治疗组为(1.9±1.8)次,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治疗组的丙戊酸镁剂量明显低于单用丙戊酸镁组(P〈0.01)。两组总体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戊酸镁合并喹硫平维持治疗情感障碍可减少躁狂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PRL)影响的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7项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影响对照研究的文章进行再分析,评价其合并效应量大小和综合显著性检验。结果:阿立哌唑组自身对照血清PRL水平差异效应极小,y合并=-0.08,95%CI(-0.25,0.06),χ2=2.20,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血清PRL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效应极大,d=3.06,95%CI(0.22,6.21),χ2=85.90,P〈0.01。治疗4周和治疗结束后阿立哌唑组血清PRL水平显著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效应极大,分别为d=-0.72,95%CI(-0.89,-0.49),χ2=18.39,P〈0.05;y合并=-1.07,95%CI(-1.25,-0.88),χ2=4.87,P〉0.05。阿立哌唑组月经紊乱、溢乳现象显著少于利培酮组。结论: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4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75例和利培酮组73例。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率评定疗效同时评定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以SDSS评定社会功能,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在痊愈率、显效率、PANSS评分与S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阿立哌唑组在体质量增加、内分泌失调与锥体外系方面少于利培酮组,而在兴奋激越与恶心呕吐多于利培酮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长期疗效均好,阿立哌唑不良反应较少,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睾丸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CDFI对52例睾丸疾病进行检测。结果:52例睾丸疾病中急性睾丸炎11例,睾丸肿瘤22例,睾丸血肿11例,睾丸扭转6例及睾丸囊肿2例。结论:CDFI对急性睾丸炎与睾丸扭转,睾丸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及睾丸血肿在血流供应上明显不同,对睾丸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泪道探通联合泪道内硅胶支撑管环形置入在鼻泪管阻塞及泪小管断裂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鼻泪管阻塞48例(53眼)及泪小管断裂24例(24眼),共72例(77眼),施行泪道探通联合泪道内硅胶支撑管环形置管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月~1年,治愈58眼,好转15眼,无效4眼。结论泪道探通联合泪道内硅胶支撑管环形置入是治疗鼻泪管阻塞及泪小管断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芎花立管通汤配合经期消炎,经后行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0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58%,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芎花立管通汤配合经期消炎,经后行输卵管通液术可改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盆腔血循环,增加器官血流量,抗炎消肿,明显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寻求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阴-阳配穴法)与药物对照组(内服舍尼通片)进行疗效比较。结果:针刺组的有效率为97.2%,愈显率为91.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74.3%,愈显率为31.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愈显率相比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阴-阳配穴法针刺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