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6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85篇
  4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目的:研究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草质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草麻黄草质茎的n-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纯化,并结合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提取部位分离与鉴定10种化合物,分别是l-麻黄碱(l-Ephedrine,1),d-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2),N-甲基麻黄碱(N-Methylephedrine,3),苯丙醇胺(Phenylpropanolamine,4),4-O-β-D-葡萄糖苷苯甲酸(4-O-β-D-glucopyranosi-debenzoic acid,5),杜鹃醇-4'-O-β-D-葡萄糖苷(Rhododendrol-4'-O-β-D-glucopyranoside,6),cis-丁香甙(cis-Syringin,7),Pseudolaroside B(8),腺苷(Adenosine,9),黄嘌呤(Xanthine,10)。结论:从提取部位分离与鉴定的化合物7,8,9为首次从该植物分得。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知母皂苷A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分别以浓度为0、1、2、4、8μmol/L的知母皂苷AⅢ作用24、48、72 h,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程度;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8μmol/L知母皂苷AⅢ作用24、48、72 h可明显抑制HUVECs增殖,IC50分别为7.2、4.0、2.0μmol/L;随着知母皂苷AⅢ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HUVECs数目逐渐减少,细胞开始出现空泡、固缩现象;8μmol/L知母皂苷AⅢ作用于HUVECs,细胞凋亡率为(4.03±0.41)%。结论:知母皂苷AⅢ可明显抑制HUVECs的生长,并诱导部分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调查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发病率情况。 方法 2018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41例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45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或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或AMA-M2)、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和抗着丝点抗体(AC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包括IgG、IgM和γ-球蛋白。结果 在本组41例AIH患者中,合并HT患者12例,合并GD患者6例,在45例PBC患者中,合并HT患者8例,合并GD患者7例;AIH患者血清IgG水平为17.5(14.8,19.8)g/L,显著低于AIH合并HT组【21.6(17.5,29.0)g/L,P<0.05】或AIH合并GD组【22.4(20.2,26.4)g/L,P<0.05】,血清γ-球蛋白为22.2(19.3,25.6)%,显著低于合并HT组【26.5(22.2,32.2)%,P<0.05】或合并GD组【27.1(24.3,32.0)%,P<0.05】;PBC患者年龄为(55.2±1.1)岁,显著小于合并HT组【(62.4±1.6)岁,P<0.05】或合并GD组【(62.2±1.5)岁,P<0.05】,血清IgG水平为15.4(12.2,18.0)g/L,显著低于合并HT组【20.3(16.8,24.7)g/L,P<0.05】或合并GD组【21.3(16.8,25.6)g/L,P<0.05】,血清γ-球蛋白水平为21.2(17.8,25.6)%,显著低于合并HT组【26.7(21.7,30.4)%,P<0.05】或合并GD组【25.4(22.2,29.4)%,P<0.05】。结论 AILD合并AITD的发病率较高,合并AITD患者血清IgG和γ-球蛋白水平较高,其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CT术前检查诊断不同Todani分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效能。方法 2013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CCC患儿126例,入院后接受CT平扫和增强扫描。所有患儿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以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判断术前CT检查诊断Todani分型的效能。结果 在126例患儿中,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Todani Ⅰ型36例、Ⅱ型10例、Ⅲ型11例、Ⅳ型34例和Ⅴ型35例;术前CT发现Ⅰ型表现为囊肿处于肝门与胰头间,平扫呈现出水平样密度囊性肿块,且大小不一;Ⅱ型CT表现为胆总管外侧肌壁呈现出囊性低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胆囊与肝内胆管无异常表现;Ⅲ型CT表现为胆总管下端的十二指肠壁内段存在囊状扩张,胆囊与胆囊管无异常表现;Ⅳ型表现为肝内外胆管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囊性扩张,密度均匀、囊壁光滑,胆囊无异常表现;Ⅴ型CT表现为囊肿位置处于肝内,平扫呈现出近水样密度,囊肿大小不一,存在中心点征;CT术前诊断CCC患儿Todani分型Ⅰ型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93.3%、准确率为90.5%、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93.3%;CT诊断CCC患儿Todani分型Ⅱ型的灵敏度为50.0%、特异度为95.7%、准确率为92.1%、阳性预测值为50.0%、阴性预测值为95.7%;CT诊断CCC患儿Todani分型Ⅲ型的灵敏度为54.5%、特异度为93.9%、准确率为90.5%、阳性预测值为46.2%、阴性预测值为95.6%;CT诊断CCC患儿Todani分型Ⅳ型的灵敏度为85.3%、特异度为91.3%、准确率为89.7%、阳性预测值为78.4%、阴性预测值为94.3%;CT诊断CCC患儿Todani分型Ⅴ型的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97.8%、准确率为92.9%、阳性预测值为93.3%、阴性预测值为92.7%。结论 不同Todani分型的CCC患儿CT表现各不相同,据此作出术前诊断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分析儿童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儿童的学习状况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在江苏省昆山市抽取的5 132名6~12岁儿童(其父母、老师等)进行学习困难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调查发现昆山市儿童学习困难发生率为16.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每增加1岁,学习困难的发生风险降低18%;女性与男性相比,学习困难发生风险相对较低,OR(95%CI)值为0.56(0.42~0.76);与主要照顾者为母亲的相比,主要照顾者为祖辈或其他可增加儿童学习困难发生风险,OR(95%CI)值为1.73(1.23~2.43);与民主的教养方式相比,保护式的教养方式可以增加儿童学习困难的发生风险,OR(95%CI)值为1.65(1.12~2.41);与家庭和睦的相比,不断争吵的家庭可以增加儿童学习困难的发生风险,其OR(95%CI)值为2.59(1.07~6.25)。结论 昆山市儿童学习困难的发生率仍较高,应从学校、家庭、主要照顾者等多个方面来提高儿童的学习状况。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吴江市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简称涂阳)患者分离分枝杆菌的种类及耐药状况,为今后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新鲜痰涂阳性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比较不同菌种及初治与复治结核病患者的耐药性。结果纳入研究的分枝杆菌共103株,其中有13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其耐药率为100.00%,耐多药率为84.62%;结核分枝杆菌90株,其中人型结核分枝杆菌81株(90.00%)。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为35.56%,耐多药率为14.44%。70例初治涂阳结核患者中,耐药14例,耐药率为20.00%,耐多药率为4.28%(3/70);20例复治涂阳结核患者中,耐药18例,耐药率为90.00%,耐多药率为50.00%(10/20)。结论该市涂阳患者分离菌株以结核分枝杆菌为主;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及耐多药率均非常高。复治涂阳结核患者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耐多药率较初治结核患者高。  相似文献   
47.
目的:本研究拟定量地比较Q开关和长脉宽1064 nm掺钕:钇-铝石榴石(neodymium-yttrium-aluminum garnet,Nd:YAG)激光诱导真皮胶原重建的疗效。方法:应用Q开关和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分别对36只雌性昆明小鼠左侧后背皮肤进行连续4次治疗,每次间隔1周,右侧相应的部位作为自身对照。分别于第1次治疗后1h、1天、7天、21天、30天和60天对小鼠皮肤行活组织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对皮肤组织样品中真皮I、III型胶原进行检测,染色结果应用Motic医学数字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后7天、21天、30天和60天,真皮I型胶原及III型胶原水平明显增高(均P0.01)。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后21天、30天和60天,真皮I型胶原水平明显增高(均P0.01);激光治疗后7天、21天、30天和60天,真皮III型胶原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P0.01、P0.05、P0.01、P0.01)。两组激光的比较:激光治疗后7天、21天和30天,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治疗组真皮I型胶原水平较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治疗组明显增高(均P0.01),而激光治疗后60天明显降低(P0.05);激光治疗后7天和21天,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治疗组较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治疗组真皮III型胶原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P0.01)。结论:Q开关和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均可引起真皮胶原重建,但二者的作用效果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8.
目的:联合运用强脉冲光和点阵铒激光治疗痤疮瘢痕,研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化随机分组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26例痤疮瘢痕患者随机分为强脉冲组、点阵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2例。接受相应治疗后评价其ECCA权重评分、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ECCA权重评分下降较强脉冲组和点阵组多(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强脉冲组总有效率76.19%,点阵组总有效率80.9%,联合治疗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强脉冲组为40.48%,点阵组为35.7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低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在自我感知、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痤疮症状等评分均高于强脉冲组和点阵组(P0.05)。结论:联合运用强脉冲光和点阵铒激光治疗痤疮瘢痕能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估风湿免疫科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GC)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探讨门诊药师的药学干预能否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促进其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8年1月-3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并需长期口服GC的患者共242名,通过人口学资料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为干预组患者提供持续药学服务并每月随访一次,至患者停用或连续随访6个月,最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和结果分析。结果:242例风湿免疫科长期口服GC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的平均值为(5.28±1.79),其中115例患者(47.52%)依从性较好(6.92±0.76),127例患者(52.48%)依从性较差(3.80±0.98)。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主要为病程、患者服药信念,自我效能和药物与疾病知识知晓水平(P<0.05)。非干预组纳入患者116例,干预组126例。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服药信念、自我效能、对疾病和药物的知晓水平较非干预组得到明显的改善(P<0.01),疾病控制情况也较非干预组高(P<0.05)。两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皮质醇增多(P<0.01)和骨密度下降情况(P<0.05)有所改善,代谢型改变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可控制因素进行药学干预能提高患者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增强其服药信念,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ASXL1基因变异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其他基因变异和部分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149例MDS患者ASXU、U2AF1、SF3B1、DNMT3A、TET2、IDH1/2、NPM1、FLT3-ITD.C-KIT等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在149例患者中,ASXU基因变异的检出率为24.8%(37/149),变异率>5%的基因分别是U2AF1(22.8%)、TET2(11.4%)、DNMT3A(9.4%)、NPM1(8.1%).SF3B1(6.0%)。ASXL1变异最常见的共存变异基因为U2AF1(27.0%,10/37)及TET2(18.9%,7/37)。ASXL1变异组与野生组患者在中位年龄、MDS亚型、染色体核型、外周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及骨髓原始细胞计数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对29例ASXL1变异患者进行了有效的随访,其中11例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白血病转化率为37.9%。在92例野生型患者中,13例进展为AML,白血病转化率为14.1%。ASXL1变异组白血病转化率明显高于野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 0.01)。结论ASXL1变异在MDS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并常与U2AF1及TET2基因变异共存,伴有该变异的患者具有更高的白血病转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