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与尿蛋白排泄率(UAC)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7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清sVCAM-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678±31)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36±15)ng/ml],P〈0.001,且sVCAM-1与UAC有独立的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和血管损伤导致sVCAM-1表达增加并与患者的肾功能减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探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92例(200只眼),分别行小梁切除术(组1),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2),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组3),比较三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7.6±2.8)个月。结果三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随访期间眼压控制率分别为90.2%、100%、94.6%;超声乳化组与联合手术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P〈0.01),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P〈0.01),小梁切除术组视力、前房深度较术前变化不明显(P〉0.05)。主要并发症为小梁切除术组后行白内障手术患者9只眼,眼压再次升高需药物控制的小梁切除术组5例,联合手术组2例。结论在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作为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主要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3.
34.
刘贞梅  陈霞 《预防医学论坛》2011,(9):848-849,852
[目的]了解青岛市李沧区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特征,为有效开展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李沧区2004~2010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0年李沧区居民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为222.81/10万。年均死亡率(/10万),男性为287.21,女性为157.81(P<0.01);0~14岁为5.23,15~34岁为8.85,35~54岁为110.01,55~74岁为592.10,≥75岁为1 676.82(P<0.01)。2004~2010年死亡率(/10万)分别为209.67、232.27、206.10、199.51、232.50、231.81、246.19(P<0.01)。居民前5位恶性肿瘤死因依次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及肛门癌、食管癌,其中男性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及肛门癌,女性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结论]李沧区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肺癌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35.
The nursing and medical literature on urinary incontinence from 1850 to 1976 was reviewed to provide a historic perspective on care patterns before the current surge in interest in this common condition. Relevant nursing and medical journals and a number of textbooks from both fields were systematically examined to document the evolution of treatments and practices regarding urinary incontinence. Throughout the article, findings are examined in light of the broader historical context to reveal how and why practices were favored or disfavored at given times during the years under investigation. As expected, attitudes, values, and practices in the field reflected the state of knowledge and beliefs commonly held by nurses, physicians, and the general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9例男性乳腺癌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9例男性乳腺癌患者,并对其发病特点、诊治情况、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9例男性乳腺癌均采用FNA(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活检确诊后行改良根治术,术后采用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随访1~5年,无复发病例,死亡2例。结论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占所有乳腺癌的0.5%~1%。治疗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评估利用数字化导板进行种植手术的精确度,探讨其在口腔种植中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3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行种植手术的60例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Ⅰ、Ⅱ2组,每组30例。术前均拍摄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并利用Simplant软件规划手术方案。其中I组采用无种植导板辅助植入种植体;Ⅱ组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数字化导板,辅助植入种植体。术后2组均拍摄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利用Simplant软件将术前图像与术后图像进行配准融合,测量比较种植体实际位置与术前设计的差异。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Ⅰ组共植入52颗种植体,测量偏差为:顶部(2.07±0.51) mm(1.33~2.79 mm),根尖部(2.89±1.02) mm(1.51~4.43 mm),深度(0.78±0.33) mm(0.30~1.28 mm)和角度(8.84±4.64)°(3.29~16.21°);Ⅱ组共植入57颗种植体,测量偏差为:顶部(1.18±0.72) mm(0.12~2.35 mm),根尖部(1.43±0.74) mm(0.20~2.66 mm),深度(0.54±0.29) mm(0.20~1.07 mm)和角度(4.21±1.91)°(0.82~7.79°)。种植体植入的精确度在顶部、根尖部和角度有显著差异(P<0.01),而深度偏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利用数字化导板辅助种植手术,可以更好地控制种植体植入的精确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评价黄芪和黄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耐药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80例耐药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芪芩颗粒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1周,对照组给予抗Hp标准三联治疗1周,治疗1周后,两组均续服埃索美拉唑治疗3周。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和14C呼气试验,判断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停药6个月后复查14C呼气试验,判断Hp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主次症状改善明显,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胃脘疼痛、烧心泛酸、口苦口臭改善明显(P<0.01),其它症状改善不明显。治疗组和对照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42/46)91.3%和(26/34)76.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39/46)84.9%和(21/34)61.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Hp复发率分别为(4/39)10.3%和(6/21)28.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和黄芩联合埃索美拉唑能有效根除耐药Hp,提高耐药Hp相关性溃疡的临床疗效,降低Hp复发率。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脑梗死大鼠的脑分化及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组和MSCs移植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拴线法建立,术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害严重程度评分(NSS)及大脑组织切片观察比较。结果缺血1、7 d MSCs移植组大鼠NSS与另外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4、21 d时MSCS移植组NSS均明显低于缺血对照组(P<0.05)。结论 MSCs在损伤后的脑组织内能够存活并且分化为神经元、胶质细胞等,对动物神经损伤后组织重建及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