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38篇
内科学   9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63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64排螺旋CT评价辛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辛伐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对73例经64层螺旋CT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检测出的冠脉粥样斑块患者,给予辛伐他汀40mg/d口服,18个月后复查斑块情况。同时随访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73例患者接受辛伐他汀调脂治疗后总胆固醇(TC)降低15.4%,LDL-C下降25.3%,TG下降14.2%,HDL-C增加8.5%。有202支冠状动脉存在224个粥样斑块,治疗后各种斑块大小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脂质斑块(74个)缩小幅度25.4%(P<0.05);纤维斑块(58个)缩小幅度14.3%(P<0.05);混合斑块(47个)缩小幅度12.7%(P<0.05);而钙化斑块(45个)缩小幅度不明显(3.8%,P>0.05)。结论本试验证实长期服用辛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水平,逆转或稳定冠脉粥样斑块,从而降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  相似文献   
53.
彭美娣  王琴  谢幸尔  龚亚驰 《重庆医学》2012,41(34):3626-3628
目的调查基层医生对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知识掌握程度及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2011年南通市社会医疗机构安全培训班的73名基层医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闭卷考试,比较不同特征医生间的差别。结果掌握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知识要点的医生27名(占37.0%),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培训并获得证书的医生得分较没获得证书的高(P<0.01),3个月内参加过继续医学教育的医生得分较未参加的医生得分高(P<0.05),不同职称、不同学历医生掌握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的知识有差异(P<0.01)。结论大部分基层医生没有完全掌握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管理知识要点,是否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培训并获得证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应该对基层医生定期进行相关培训。  相似文献   
54.
血管加压素是一种由人体下丘脑合成的激素,在维持机体的渗透平衡、心血管功能和止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发现血管加压素相对不足是血管舒张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重要原因,而给予小剂量血管加压素(0.01~0.04 U/min)能显著提高平均动脉压、稳定循环功能、减少儿茶酚胺的用量、增加尿量、提高肾清除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建立茵陈蒿汤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方法建立CCl4诱导的大鼠肝细胞损伤细胞模型,SD大鼠为含药血清供体,以含药血清对损伤肝细胞增殖(WST-8法)的影响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含药血清的制备方法,并确定体系中血清添加量。结果每天以成人等效剂量10倍的茵陈蒿汤水提醇沉液间隔8 h分2次给正常大鼠灌胃给药,连续3 d,末次给药后1 h采集血浆,体系中加入20%含药血清能明显提高损伤肝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适宜条件下制备的茵陈蒿汤含药血清对CCl4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可以用于该方剂的药效评价。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制轻中度支气管哮喘中医症状问卷(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mptoms questionnaire of asthma,TCMSQOA),以补充现代医学支气管哮喘问卷内容,为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评价提供一个工具。方法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确定支气管哮喘中医症状条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从6个临床中心采集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症状信息,然后分析问卷的信度、效度,以及TCMSQOA与Juniper哮喘生命质量问卷(asthma quality of LifeQuestionnaire,AQLQ)的相关性。结果 TCMSQOA包含28项中医症状条目,概括为5个维度,分别表示哮喘程度(疾病特征)、痰饮、寒、外感、热5个方面。TCMSQOA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评价结果 Cronbach’sα系数为:综合分0.90,疾病特征0.88,痰饮0.87,寒0.75,外感0.64,热0.45。TCMSQOA的疾病特征与AQLQ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和总分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7,但两者其他领域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较小。结论 TCMSQOA能反映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症状特征,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并可补充哮喘疗效评价时痰饮、寒、热及外感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整合素-β1在层黏连蛋白(LN)促进施万细胞(SCs)合成细胞外基质(ECM)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10只SD大鼠来源的SCs,经外源性LN 处理后,双重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LN和整合素-β1的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SCs内黏着斑激酶(FAK)的磷酸化水平.用抗体Ha2/5封闭细胞表面受体整合素-β...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不同动脉吻合方式对肾移植受者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23~58岁、移植肾存活1年以上、血清肌酐维持在130μmol/L以下的已婚男性肾移植受者63人,对患者移植前、移植后6月及1年的勃起功能进行调查(依据国际问卷表IIEF-5),检测其中39例患者分别在移植前和移植后2个月其性功能相关激素的情况。结果肾移植前与移植后6月及1年患者的IIEF评分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术后患者的性功能相关激素水平与血液透析期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术后6月供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患者的勃起功能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患者的勃起功能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移植后,患者的性功能相关激素显著好转,勃起功能也得到了改善,而采用髂外动脉端侧吻合患者的勃起功能要好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患者。  相似文献   
59.
目的:检测失代偿性肝硬化(DL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血清VEGF、TGF-β1、TNF-α对DLC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DLC患者86例,同步测定血清VEGF、TGF-β1、TNF-α,分析三者水平变化与肝脏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DLC患者血清VEGF、TGF-β1、TNF-α均明显高于健康组,随着肝硬化、肝癌发展,TGF-β1、TNF-α水平逐渐下降(P<0.05,P<0.01);发生慢加亚急性肝衰竭(SACLF)患者VEGF、TNF-α水平高于慢性肝衰竭(CLF)患者(P<0.05);中晚期SACLF患者VEGF、TNF-α高于早期,早中期患者TGF-β1水平低于晚期(P<0.05);死亡患者血清VEGF、TGF-β1水平明显高于病情好转者(P<0.01),TNF-α低于病情好转者(P<0.05)。结论:DLC患者血清VEGF、TGF-β1、TNF-α的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它们在DLC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0.
Poly(ethylene glycol) diacrylate (PEGDA) hydrogel scaffolds were engineered to promote contractile smooth muscle cell (SMC) phenotype via controlled release of heparin. The scaffold design was evaluated by quantifying the effects of free heparin on SMC phenotype, engineering hydrogels to provide controlled release of heparin, and synthesizing cell-adhesive, heparin releasing hydrogels to promote contractile SMC phenotype. Heparin inhibited SMC proliferation and up-regulated expression of contractile SMC phenotype markers, including smooth muscle α-actin, calponin, and SM-22α, in a dose-dependent fashion (6 μg/ml to 3.2 mg/ml). Heparin release from PEGDA hydrogels was controlled by altering PEGDA molecular weight (MW 1000–6000) and concentration at polymerization (10–30% w/w), yielding release profiles ranging from hours to weeks in duration. Heparin released from PEGDA gels, formulated for optimized heparin loading and release kinetics (30% w/w PEGDA, MW 3000), stimulated SMCs to up-regulate contractile marker mRNA. A cell-instructive scaffold construct was prepared by polymerizing a thin hydrogel film, with pendant RGD peptides for cell attachment, over the optimized hydrogel depots. SMCs seeded on these constructs had elevated levels of contractile marker mRNA after 3 d of culture compared with SMCs on control construct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GD-modified, heparin releasing PEGDA gels can act as cell-instructive scaffolds that promote contractile SMC phenoty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