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21篇
  免费   2989篇
  国内免费   1600篇
耳鼻咽喉   300篇
儿科学   262篇
妇产科学   244篇
基础医学   2120篇
口腔科学   659篇
临床医学   3829篇
内科学   3378篇
皮肤病学   125篇
神经病学   909篇
特种医学   10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2926篇
综合类   6318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3323篇
眼科学   743篇
药学   4609篇
  24篇
中国医学   2257篇
肿瘤学   2043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756篇
  2022年   1400篇
  2021年   1743篇
  2020年   1695篇
  2019年   839篇
  2018年   799篇
  2017年   684篇
  2016年   881篇
  2015年   1247篇
  2014年   2816篇
  2013年   2426篇
  2012年   3227篇
  2011年   3385篇
  2010年   2416篇
  2009年   2052篇
  2008年   1337篇
  2007年   1697篇
  2006年   1197篇
  2005年   789篇
  2004年   632篇
  2003年   651篇
  2002年   437篇
  2001年   371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01.
微创疗法在骨不连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辉  丁真奇  郭志民 《中国骨伤》2006,19(10):638-640
骨不连是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据统计约有5%~10%的骨折可因各种原因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迟缓愈合。骨不连的治疗方法虽很多,但治疗效果不一。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及内镜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外科领域的成功实践,微创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较为迅速,已取得了可喜成绩。根据近年来的文献,介绍微创技术在治疗骨不连方面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02.
麻痹性痴呆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GPI)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脑电图特征以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确诊的12例GPI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GPI患者临床以智能障碍、精神异常、癫痫最常见。12例患者血清甲苯胺红凝集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 ),脑脊液TPPA均( ),而TRUST( )9例。头颅MRI检查结果示大脑皮质萎缩。3例以肢体抽搐为表现者脑电图可见广泛中高幅尖慢波,余脑电图为弥漫性慢波。经抗梅毒治疗,痊愈4例,显效5例,好转3例。结论GPI现已是我国神经梅毒分型中极常见类型,多见于中年男性,临床表现多变,早期误诊率高,早期发现、及时正规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103.
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足跟部皮肤缺损皮瓣修复的优化选择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0年2月~2004年4月,应用4种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8~65岁.致伤原因:车轮绞伤19例,重物压伤5例,电锯伤3例,骨髓炎2例,足跟部鳞状细胞癌1例.皮肤缺损6.0 cm×5.5 cm~16.5 cm×11.0 cm者14例,均合并足后跟或足底皮肤缺损,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及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6.0 cm×5.0 cm~18.0 cm×12.0 cm;皮肤缺损2.5 cm×2.0 cm~5.5 cm×4.5 cm者16例,采用足外侧皮瓣及足底内侧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4.0 cm×3.0 cm~8.0 cm×7.0 cm.供区采用全厚或中厚皮片移植覆盖. 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获随访6~12个月,皮瓣外观良好,无破溃,2例出现胼胝.皮瓣痛觉或触觉部分或完全恢复,两点辨别觉恢复至1.0~3.2 cm.供区外观恢复良好. 结论采用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具有切取简便、损伤少、不影响患肢血供、可选择性高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是足跟皮肤缺损修复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4.
中国药品标准编辑部: 因贵刊旨在服务于药品标准事宜,所以是中国药典、药理学和药物学的进一步诠释者和其药品政策与法规的说明者、代言者。因此笔者对注射类药物的说明书提两点补充意见供参考,并希望能得到指正。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结节性硬化症伴皮肤、大脑、肾脏、肝脏等多器官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结果7例患者均有多器官损害,累及两个器官3例,3个及以上器官损害4例;皮肤损害主要为面部血管纤维瘤6例,皮肤色素脱失斑7例,鲨鱼皮斑3例,趾甲下纤维瘤1例;癫痫发作6例,智力低下4例,颅脑CT或MRI检查提示室管膜下结节4例,皮质结节2例;4例合并双侧肾脏多发错构瘤,1例合并肝脏错构瘤。结论特殊的皮肤损害、癫痫发作、智力低下,脑CT或MRI检查提示室管膜下结节或皮质结节或内脏多发性错构瘤为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提高本病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6.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对血浆ET和CGRP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 (ANH)对血浆内皮素 (ET)和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非心脏手术ASAⅠ~Ⅱ级患者 2 0例 ,麻醉前快速输入复方乳酸钠1 0~ 1 5ml/kg。麻醉后从桡动脉放血 1 0ml/kg ,同时经静脉输入等量的 4 %琥珀酰明胶。观察ANH麻醉前 (T0 )、血液稀释完成后 1 0min(T1 )、2 0min(T2 )、30min(T3 )的血液动力学、血浆ET和CGRP浓度的变化。结果 ANH前后MAP、HR、SpO2 和ECG均较稳定。ANH后 1 0min、2 0min血浆ET水平分别为 (1 4 4 4 7± 1 9 1 7) pg/ml和 (1 5 7 1 7± 1 2 4 5 ) pg/ml,但明显高于ANH前的 (1 2 7 6 8±2 0 92 ) pg/ml(P <0 0 5 )。ANH后 1 0min、2 0min血浆CGRP水平分别为 (5 4 72± 2 5 6 5 )pg/ml和(5 5 32± 1 7 94 )pg/ml,也明显高于ANH前的 (4 4 6 2± 1 6 90 ) pg/ml(P <0 0 5 )。而ET/CGRP比值无明显变化。结论 ANH近期血浆ET和CGRP水平均有一定的增加 ,但ET/CGRP比值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同时心血管反应不明显 ,表明血浆ET和CGRP的动态平衡对ANH时的循环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乙肝病毒X基因对肝癌细胞表达RhoC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X基因对肝癌细胞表达RhoC基因的影响。方法:用定向克隆的方法构建X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X,脂质体转染HEPG2细胞;潮霉素选择培养稳定表达X基因的HEPG2-X细胞;免疫组化鉴定HEPG2-X细胞RhoC蛋白表达。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X在HEPG2细胞中有稳定表达,HEPG2-X细胞表达RhoC蛋白增强。结论:体外条件下,X基因可促进肝癌HEPG2细胞RhoC表达增强。这可能与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在一氧化氮(NO)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过程bcl-2和bax 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用NO供体硝普钠(SNP)诱导SMMC-7721和HepG2肝癌细胞株凋亡,RT-PCR的方法检测bcl-2、ba x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凝胶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1.0mmol/L可降低SMMC-7721和HepG2细胞bcL2、bax mRNA的表达水平,提高bax/bc1-2 mRNA的比值并呈时间依赖性。HepG2细胞bcl-2和bax mRNA降低的幅度较SMMC-7721细胞小(P<0.05),开始变化的时间也较SMMC-7721细胞迟。结论 NO诱导肝癌细胞株的凋亡,可能与其bcl-2、bax mRNA表达水平变化导致bax/bc1-2 mRNA比值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109.
椎管内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观察(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期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复习2例椎管内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并观察其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2例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23岁和32岁,临床表现为局部神经压迫症状。MRI示椎管内髓外硬膜内占位。组织学特征为梭形、卵圆形细胞呈束状、波浪状或旋涡状排列,富于胶原纤维及伴有分支状薄壁血管。细胞未见异型性和核分裂像。免疫组化示瘤细胞Vimentin( ),CD34( ),CD99( ),Bcl-2( ),AACT(-),Actin(-),S-100(-),EMA(-),GFAP(-),CD68(-),CD117(-),SMA(-),NF(-)。结论椎管内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并应与椎管内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10.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的MRI影像表现,评价其在KT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符合KTS诊断标准的31例KTS患者患肢进行MR常规扫描、MR血管成像(MRA)、静脉血管成像(MRV)和X线顺行静脉造影(XRV)检查,并观察肢体及静脉病变情况。结果12例MRI发现肢体软组织内血管瘤。软组织肥大27例。浅静脉曲张21例。静脉畸形27例。20例同时行MRV与下肢XRV的患者显示浅静脉曲张和特征性坐骨神经均分别为17和11例。下肢XRV检查显示静脉属支增多10例;MRV显示静脉属支增多15例和静脉行径异常4例。MRV显示深静脉异常8例,下肢XRV显示深静脉异常7例。结论MRI是诊断KTS有效和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