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11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300篇
预防医学   144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144篇
  16篇
中国医学   107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赵维彪 《中国康复》2007,22(3):178-179
目的:探讨手部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程序和康复效果。方法:35例肌腱修复术后患者利用手功能康复评估仪(BTEPrimus),对不同部位的肌腱损伤制定不同的康复程序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石膏托固定腕、手指于伸直位,手指自由活动、CPM训练及模拟职业训练等。结果:经过近2个月的康复治疗,35例患者屈肌腱达优良率为71%,伸肌腱优良率为87%。结论:根据BTEPrimus制定肌腱修复术后个体化康复程序,早期控制性主动和被动活动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手的功能。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探讨鞍山市社区防治管理办法。方法鞍山市结防所成立结核病防治服务科,管理社区防痨工作者和社区防痨工作志愿者,设置兼职社区监化点。加强社区宣传教育,加大政府干预措施。结果1999-2003年共建防痨网点280个,培训防痨工作者158名,招募防痨志愿者493名。大大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水平。同时扩大了市级防治半径,方便周边农村结核病人就诊。市民对结核病知晓率从2000年71.2%上升到2004年的95.6%。结论鞍山市充分发挥社区防痨工作者和防痨志愿者的作用,使居民结核病知晓率、肺结核的发现率和治愈率均有提高,是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目的应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敲低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251中AKT1和COX-2表达后,在体外对细胞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rAd5-A-C同时搭载靶向AKT1和COX-2的shRNA干扰序列,将其转染至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Realtime PCR检测RNAi后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及MMP-2、MMP-9、TIMP-2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转染前后分泌到细胞外的MMP-2和MMP-9的浓度变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价肿瘤细胞转染前后的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rAd5-A-C转染组AKT1和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抑制;MMP-2、MMP-9表达下调,TIMP-2表达则上调。ELISA检测胞外MMP-2、MMP-9浓度明显减低;划痕实验显示细胞转移运动能力明显减弱,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显示穿过细胞数明显减低(P0.001)。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RNAi技术可以序列特异性地抑制U251细胞AKT1和COX-2的表达,在体外对U251细胞侵袭转移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可能成为恶性胶质瘤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95.
肺结核化疗过程中出现的类赫氏反应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红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4):494-496
目的探讨类赫氏反应临床特点。方法我院2004年~2008年收治89例类赫氏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年龄以青壮年初治病例居多占92%;以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发生率高占85.4%。多数发生在INH、RFP治疗1~2月占84%。临床特点以突然发高热39℃左右,乏力、盗汗、咳嗽等主要症状,占80%左右,胸片发现原病灶恶化或出现新病灶,系变态反应所致。类赫氏反应所致病灶恶化或出现新病灶以及并发胸腔积液、结脑、心包炎、肺门、纵隔、颈部等淋巴结肿大等。经1~2个月用原化疗方案大多数病例症状明显改善,病变吸收好转,并发结脑、心包炎患者3~6个月治愈,疗效甚佳。结论初治病例经用INH、RFP化疗1~2月左右症状改善,病灶吸收好转,但突发症状加重,肺内病灶恶化或出现新病灶,首先应考虑为类赫氏反应。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1个月、3个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方法入选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30例,分为CRT组15例,对照组15例。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分别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超声测量LVEF。结果CRT组治疗3个月后TNF-α、IL-6浓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CRT组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细胞因子(TNF-α、IL-6)浓度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结论CRT治疗3个月后心功能改善的同时细胞因子浓度降低,提示血清TNF-α、IL-6浓度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8.
张晓东 《淮海医药》2011,29(3):211-212
目的 比较DP 方案与培美曲塞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NSCLC 患者27例.分别接受DP方案和培美曲塞两种方案的治疗,其中培美曲塞组13例,DP组14例,治疗2个周期后分别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有效率培美曲塞组为23.1%,DP组为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99.
上皮钙黏素E-cadherin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上皮钙黏素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通过高通量组织芯片技术,制作石蜡组织微阵列,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方法,检测E—cadherin在83例食管癌组织、38例癌前病变、9例非癌黏膜中的表达情况和分布特点、[结果]功能性膜E—cadherin蛋白在癌旁、癌前及食管癌组织中呈现逐渐下调的表达趋势,下调率分别为44.40k、84.2%和94.0%,癌旁与癌前、癌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膜E—cadherin表达未见显著性别和年龄差异(P〉0.05),且在不同分化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大、中、小病变中及肿瘤TMN分期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cadherin基因表达是食管癌发生、发展、演进过程中重要的分子事件,其表达下调与食管癌进展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食管癌病变程度以及预测肿瘤浸润趋势的潜在的分子指标,具有重要的肿瘤诊断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腋前切口在肺癌外科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1999~2008年间肺癌手术中腋前小切口及后外侧切口病例各100例,对其手术切口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腋前小切口组:切口长度(12.75±1.06)cm,开胸时间(19.63±3.40)min,关胸时间(15.06±2.08)min,开胸出血量(25.42±2.47)mL术后引流量(377.40±79.84)mL,术后带管时间(4.89±1.31)d,术后第5天疼痛分级(VAS)(3.99±1.58),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40±2.54)d。后外侧切口组:切口长度(27.79±4.03)cm,开胸时间(26.53±2.93)min,关胸时间(34.94±3.54)m in,开胸出血量(84.71±10.10)mL,术后引流量(746.96±37.45)mL,术后带管时间(7.06±1.35)d,术后第5天疼痛分级(VAS)(5.38±1.14),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33±2.32)d。腋前小切口组各数据与后外侧切口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腋前小切口术式具有皮肤切口小,手术显露较充分,肌肉损伤轻微,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