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89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6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79篇
内科学   101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338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91篇
中国医学   59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小血管病(CSVD)总体负荷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126例诊断为急性脑卒中经磁共振证实为CSVD的患者,采用脑小血管病总负担评分方法对脑白质病变、无症状腔隙性梗死、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扩大4种CSVD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总体评估,将0分纳入轻度组(n=37)、1~2分纳入中度组(n=63)、3~4分纳入重度组(n=26),分析影响患者总体负荷评分的因素,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水平,分析患者总体负荷评分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年龄>65岁、有高血压病史、颅内血管狭窄患者CSVD总负荷程度高于其他患者(P<0.05);高龄、高血压病史、颅内血管狭窄是CSVD总负荷程度高的独立危险因素;轻度组认知功能MoCA评分视空间及执行功能、记忆、语言、注意力、计算及MoCA总分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重度组(P<0.05);CSVD总负荷评分与MoCA总分呈负相关(r=-0.405,P<0.05)。结论高龄、高血压病史、颅内血管狭窄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SVD总体负荷的独立危险因素,CSVD总体负荷程度越高,患者认知功能受损越严重。  相似文献   
22.
目的::比较盐酸氢吗啡酮和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物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建立静脉通路后,H1组、H2组、F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氢吗啡酮0.2mg、0.4mg和芬太尼0.2mg,5min之后常规诱导气管插管。记录患者入室后5min(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10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三组药物对MAP、HR的影响存在组间差异,其中H2组不同时相MAP、HR较平稳。结论:0.4mg盐酸氢吗啡酮和0.2mg芬太尼均能有效减弱全麻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且0.4mg盐酸氢吗啡酮在不同时相对患者MAP、HR的影响更小,全麻诱导插管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出院后早期综合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婴儿期体格和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以我院3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干预组,以同期40例正常健康足月儿为对照组,干预组早期给予系统化的综合干预。分别于3月龄、6月龄、9月龄、12月龄时观察两组体格发育和运动发育情况。结果:干预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3月龄、6月龄时体格和运动发育均明显落后于对照组足月儿(P<0.05)。9月龄时,极低出生体重儿身长、体重和运动发育已达足月儿水平(P>0.05);但干预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头围仍小于对照组足月儿(P<0.05)。12月龄时,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格发育和运动发育均已达足月儿水平(P>0.05)。结论:出院后早期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综合干预,能使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期完成体格和运动发育的追赶生长,达到正常发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A-I模拟肽D-4F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所诱导的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清道夫受体A1(scavenger receptor A1,SR-A1)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D-4F(12.5、25和50 mg/L)、紊乱模拟肽sD-4F(50 mmol/L)处理1 h或者5 mmol/L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抑制剂 4-苯丁酸处理30 min后,再加入ox-LDL (100 mg/L)继续培养12 h。另外培养巨噬细胞给予50 mg/L D-4F 或sD-4F 处理1 h,再加入2 mg/L ERS诱导剂衣霉素(tunicamycin,TM)处理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含量;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SR-A1和ERS标志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采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DiI-ox-LDL摄取情况。结果:D-4F明显减轻ox-LDL所诱导的巨噬细胞损伤和细胞内的胆固醇蓄积。ox-LDL可显著上调SR-A1和GRP78表达,而D-4F对上述变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D-4F显著抑制TM所诱导的SR-A1和GRP78蛋白水平以及巨噬细胞对ox-LDL的摄取。结论: D-4F可通过抑制SR-A1 表达减轻ox-LDL所诱导的巨噬细胞内胆固醇蓄积和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RP78介导的ERS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讨野黄芩苷对人舌鳞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野黄芩苷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野黄芩苷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在一定的时间和浓度范围内呈时间、浓度依赖性。Westerm-blot结果显示Bcl-2蛋白表达水平随野黄芩苷浓度的增大而逐渐下降。结论:野黄芩苷对人舌鳞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下调Bcl-2蛋白表达可能是野黄芩苷治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肾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性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肾动脉狭窄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肾动脉支架进行血管腔内治疗。术后1,3,6及12个月定期复查血清肌酐水平。结果:共入选26例患者进行了肾动脉支架治疗,男性1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2±14)岁,术前肾血清肌酐水平为(151.58±11.86)umol/L,术后1个月血肌酐水平为(149.96±16.39)umol/L,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术后3,6及12个月肌酐分别为〔(140.38±27.07)umol/L,P=0.02〕,〔(137.15±30.73)umol/L,P=0.005〕,〔(135.38±33.37)umol/L,P=0.005〕,均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可改善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联合放疗对人胃癌MKN45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了解厄洛替尼对放疗增敏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厄洛替尼和放射线对MKN4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计算出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和放射生物学参数平均致死剂量(mean lethal dose,D0)、准阈剂量(quasi-threshold,Dq)值,得出放射增敏比;流式细胞仪检测MKN45细胞经厄洛替尼及联合放射线处理后细胞的凋亡率及周期分布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厄洛替尼及联合放射线对MKN45细胞的Bax与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厄洛替尼及放射线均能抑制MKN45细胞的生长,随用药浓度或剂量的增高,抑制作用增强(P<0.01).厄洛替尼与放射线联合对MKN45细胞的抑制作用大于单药和单纯照射(P<0.01);两者联合使S期细胞比率明显降低,放射敏感的G2/M期和G0/G1期细胞比率明显增加(71.87±0.77vs60.72±0.26,P<0.01),细胞凋亡率增加;厄洛替尼联合放射线作用于细胞后,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Bax蛋白表达则明显增加.结论:厄洛替尼通过增加G2/M和G0/G1期细胞比率,降低Bcl-2、升高Bax蛋白表达,从而降低Bcl-2/Bax比率,增加细胞凋亡,以此提高MKN45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9.
高度近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因其对眼底造成的不可逆性改变。高度近视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不及时干预可引起近视进一步加重,甚至失明。但近视的筛查经常遇到患儿近视度数不高,进一步检查发现已有高度近视眼底改变,这种隐匿性的高度近视改变在诊疗过程中极容易被忽视。本文旨在总结近视儿童脉络膜厚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文献,为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临床研究提供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分析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09/2020-09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门诊首次就诊且未进行过任何近视矫正训练的儿童56例110眼纳入研究,根据儿童近视的临床表现分为隐匿性高度近视组(27例52眼)和对照组(29例58眼,普通近视儿童)。比较两组儿童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情况,分析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与基线资料的相关性。

结果: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以黄斑中心凹最薄,内环区上方最厚。隐匿性高度近视组儿童黄斑9个分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均较对照组变薄,其中黄斑中心凹、外环区下方和颞侧处视网膜厚度有显著差异(均P<0.05)。随着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屈光度的增高,黄斑各分区的平均视网膜厚度值均降低。与对照组相同屈光度儿童比较,隐匿性高度近视组除0.00D≤屈光度≤-1.00D儿童外环区颞侧、-2.00D<屈光度≤-3.00D儿童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有明显差异(均P<0.05),其余各分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均无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与性别、年龄、眼轴、眼压、角膜曲率均无相关性(P>0.05),与屈光度呈负相关性(r=-0.201,P<0.05)。

结论: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视网膜厚度以黄斑中心凹最薄,内环区上方最厚,黄斑各分区平均视网膜厚度较相应屈光度数近视儿童薄。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