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6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29篇
预防医学   5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7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检测胃泌素释放肽(GRP)及其受体(GRPR)在结直肠癌、黏膜炎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患者60例的病理标本为研究组,选取同期病理诊断为黏膜炎性改变患者60例的病理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黏膜炎性组织中GRP及GRPR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GRP及GRPR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结肠癌及直肠癌患者GRP及GRPR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Duks分期A、B期患者GRP及GRPR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C、D期患者(P<0.05);低分化癌患者GRP及GRPR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分化及高分化癌患者(P<0.05)。结论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明显升高,并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高,GRP及GRPR表达增加,可为临床结直肠癌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老年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6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每次血液透析后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 ug静脉注射,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炎症因子hs-CRP、IL-6、IL-10、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浆hs-CRP水平治疗前(16.87±3.8)mg/L,治疗后下降至(12.38±2.94)mg/L;血浆IL-6水平治疗前(12.02±3.37)pg/m L,治疗后下降至(8.87±3.45)pg/m L;血浆IL-10水平治疗前(8.25±1.78)pg/m L,治疗后下降至(6.12±1.90)pg/m L;血浆TNF-α水平治疗前(26.52±1.89)pg/m L,治疗后下降至(18.01±2.12)pg/m L,且P〈0.05,提示治疗前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可以显著抑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3.
陈银芸  廖江涛  吴娟 《中外医疗》2014,(12):187-18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常规内镜检查阴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胃肠镜检查阴性患者65例均行M2A胶囊内镜检查系统行消化道检查,评价胶囊内镜检查效果。结果全部65例患者共行胶囊内镜检查65次,检查成功61次,成功率为93.8%;急性大量出血患者检查成功率为85.0%(17/20),慢性显性出血组检查成功率为97.8%(44/4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中胶囊内镜病变检出率为88.5%(54/61),假阴性率为16.4%(10/61);急性大量出血患者检查阳性率为82.4%(14/17),慢性显性出血检查阳性率为84.1%(37/4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或慢性出血,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率和病变检出率均较高,可作为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抑郁的远期效应及血浆5-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74例符合本研究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9例)。最终资料完整纳入本研究患者65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给予舍曲林及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低频rTMS及基础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入组前(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脑卒中量表(CS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指标来评定患者的临床抑郁状态、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5-HT浓度。并于12个月后追踪随访(随访时),复测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HAMD评分和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MBI评分则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对照组血浆5-HT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变化不明显(P&rt;0.05)。12个月后随访时,2组患者HAMD评分和CSS评分均较治疗后进一步下降(P<0.05),MBI评分亦进一步提高(P<0.05);2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HAMD评分下降及MBI评分提高更为显著(P<0.05);2组患者血浆5-HT浓度较治疗后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脱离抑郁状态患者分别有10例(32.26%)和12例(3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67,P=0.796),但12个月后随访时,2组脱离抑郁状态患者分别有22例(70.97%)和31例(91.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99,P=0.036)。 结论rTMS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远期效应,提高患者ADL能力,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浆5-HT表达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05.
报告1例十二指肠憩室炎并穿孔患者的术后观察与护理,护理的重点包括:术后的病情观察及各类引流管的护理,术后的精心护理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为药学服务的改进、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与帮助。方法将药学服务归纳总结为6种模式,并对这6种模式进行分析评估。结论各种药学服务模式均有不同的特点,在实践中应充分了解其各种特点和规律,积极完善、改革、创新各种药学服务方法,推进药学服务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中运用普通丝线及运用钛夹结扎阑尾动脉及阑尾根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行LA的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使用钛夹(钛夹组),26例使用丝线(丝线组)。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并发症发生。钛夹组与丝线组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费用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A术中使用普通丝线结扎阑尾动脉及根部安全、可靠、经济。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老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导睡眠仪对老年男性582例进行监测并明确有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同时测定受试者体质指数、颈围、腰围、臀围、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根据多导睡眠仪监测得出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将研究对象分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和对照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又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的高低分为重度、中度及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上述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体重指数、颈围、臀围、腰围、收缩压、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低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平均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合并代谢综合征人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体重指数、颈围、腰围、臀围较轻、中度组明显增高(均P<0.001);重度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低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平均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较中度组明显降低(P<0.05);Spearm an’s相关分析显示,阻塞性...  相似文献   
109.
陈璇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12(11):1206-1209
目的比较三焦点人工晶体与双焦点人工晶体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早期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老年患者20例,以植入AT LISA tri 839MP人工晶体的10例为观察组;以植入AT LISA 809M人工晶体的1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裸眼中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镜依赖程度以及视中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三焦点人工晶体能够帮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获得全程视力,特别是中视力,并能获得较高的术后视觉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0.
为探讨外剥内扎加Y—V皮瓣肛管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25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别行外剥内扎术(对照组112例)和外剥内扎加Y—V皮瓣肛管成形术(治疗组113例)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随访6~36个月,对照组总有效率82.0%,创口愈合时间(22.5±5.3)d,术后Ⅱ、Ⅲ度疼痛103例,术后出血15例,术后水肿50例,肛门狭窄18例,复发2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8.5%,创口愈合时间(14.7±3.8)d,术后Ⅱ、Ⅲ度疼痛87例,术后出血5例,术后水肿12例,复发7例。结果表明,外剥内扎加Y-V皮瓣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无肛门狭窄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