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安胎合剂联合保胎灵胶囊防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方法:8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用地屈孕酮片,中西组加用安胎合剂及保胎灵胶囊治疗。结果:中西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不良反应率低于西药组(P<0.05)。中西组治疗后激素指标上升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中西组低于西药组(P<0.05)。中西组妊娠成功率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止抽汤对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模型大鼠抽动行为及血清、纹状体TNF-α、IL-6、IL-1β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IDPN)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止抽汤组和盐酸硫必利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各组予相应药物灌胃14 d,于第7天、14天进行抽动行为评分,末次行为评分后,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分别检测大鼠纹状体TNF-α、IL-6、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①药物灌胃7 d后,止抽汤组、盐酸硫必利组与模型组比较,刻板行为评分明显降低(P<0.01),运动行为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治疗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止抽汤组、盐酸硫必利组运动行为评分及刻板行为评分显著降低(P<0.01)。②止抽汤组、盐酸硫必利组大鼠血清及纹状体TNF-α、IL-6、IL-1β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止抽汤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运动行为及刻板行为,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D大鼠血清及纹状体TNF-α、IL-6、IL-1β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痛风是一种易复发、难治愈的代谢性风湿病。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饮食环境因素有关,病机核心总不离脾虚湿阻、湿热蕴结。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发病之标,脾虚湿阻贯穿始终。治疗当分期辨治,急性期治以清热祛湿、通络止痛,间歇期和慢性期当健脾渗湿。本文旨在通过文献回顾探讨脾虚湿阻分期论治的合理性,为从脾虚湿阻分期论治痛风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口服液联合黄地助育汤治疗少弱精症男性不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上符合少、弱精症诊断的120例男性不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2例应用左卡尼汀口服液加黄地助育汤进行治疗,对照组58例单纯给予黄地助育汤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活力(a级和b级)及精子存活率的变化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精子浓度、精子活力(a级和b级)及精子存活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P<0.01);治疗组对精子存活率和a级精子比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运用左卡尼汀口服液联合黄地助育汤治疗少弱精症男性不育,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干燥综合征(SS)是主要累及外分泌腺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除眼干、口干等外分泌腺表现外,临床常见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少见合并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PVNS是临床中的少见疾病,具有炎症与肿瘤的双重特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病时常有关节肿胀、疼痛与活动受限,PVNS临床容易误诊,病理检查是诊断PVNS的金标准,手术切除受累的关节滑膜是治疗PVNS的主要方式,放射治疗可作为本病的术后辅助治疗。本文报道1例以左下肢酸胀疼痛为首要临床表现伴眼干、口干,同时反复出现左膝血性关节积液的患者,经组织病理检查,最终确诊同时存在SS与PVNS两种疾病,并回顾以往文献,以期为临床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痛风患者中医证候与临床分期、实验室检查等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6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科住院痛风患者2 09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中医证候、实验室检查等。结果 本次调查显示中医证候分布依次为湿热蕴结证、寒湿痹阻证、脾虚湿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其它证型。调查发现患者年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以及实验室检查中的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结论 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以及IL-1β、FIB、D-二聚体可能是造成患者中医证候差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动物模型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肝脏脂质沉积情况,计算胰岛素抵抗(IR)相关指标,并使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相关mRNA表达谱差异,以深入阐释健肝消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分子机制。方法 使用高糖高脂饲料复制NAFL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Z组)及模型组(M组)。Z组根据10.86g/kg的生药量予健肝消脂方灌胃给药,M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均每日给药1次,连续60天。给药结束后检测两组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血糖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肝脏病理切片染色后观察肝脏脂质沉积情况,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实验动物肝脏相关mRNA表达谱差异。结果 与M组比较,Z组大鼠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敏感性明显升高(P<0.05),HOMA-IR明显降低(P<0.05),肝脏脂质沉积明显改善;两组肝脏mRNA表达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上调的基因有52个,下调的基因有13个;对基因功能进行分析可知,生物途径(pathway)富集可得出排序前十的pathway富集结果,GO富集可得到8个GO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富集结果,排序前十的GO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富集结果及2个GO细胞成分(cellular component)富集结果。结论 健肝消脂方可以改善IR及肝脏脂质沉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该方影响肝脏基因表达有关。其分子机制可能是该方能够调节干扰素调节因子(IRF)7、GO分子功能GO:0016597、GO生物过程GO:0006952,并且影响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Toll样体信号通路。同时健肝消脂方可能在分子层面上对肝纤维化、丙型肝炎病毒在肝脏内的复制等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的疗效、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方法: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及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2017年1月—2022年1月有关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文献,并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获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4.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3项研究,涉及研究对象2 802例(试验组1 407例,对照组1 395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试验组提高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4,95%CI(1.19, 1.29)],明显降低病人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MLHFQ)[MD=-7.97,95%CI(-10.59,-5.35)],能延长病人6 min步行距离(6MWD)[MD=50.10,95%CI(40.62,59.57)],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联合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可提高病人的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宫毅教授临床治疗老年便秘核心用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Drugbank、TTD、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核心药物白术、党参、黄芪、当归、紫菀以及疾病的靶点;运用Venny 2.1获取交集靶点,继而于String中进行PPI分析;通过Cytoscape 3.7.1以及Metascape数据库完成可视化以及GO、 KEGG富集分析。结果:得到41个活性成分、217个药物靶点、1079个疾病靶点以及94个交集靶点。其中41个活性成分中含有木犀草素、山奈酚和槲皮素等;217个核心靶点含有AKT1、IL6、TNF等;信号通路以癌症通路、MAPK通路、PI3K-AKT通路和AGE-RAGE通路为主。结论:宫毅教授治疗老年便秘以白术、党参、黄芪、当归和紫菀为核心药物,其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交互发挥作用,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性科学》2022,(1):5-11
目的系统评价曲唑酮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NKI、WanFang、VIP、CBM、ClinicalKey、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从建库之日至2021年6月1日。筛选应用曲唑酮治疗E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参照Jadad评分系统进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4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使用Stata 15.1软件对主要结局指标的发表偏倚进行Egger′s分析。结果纳入21篇RCT文献,共1 7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曲唑酮可显著提高ED患者的临床疗效(OR=3.86,95%CI:2.50~5.95,P<0.000 01)、明显降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MD=-2.02,95%CI:-2.53~-1.52,P<0.000 01)、显著提升患者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MD=4.54,95%CI:3.64~5.43,P<0.000 01),但同时也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OR=1.90,95%CI:1.15~3.13,P=0.01)。亚组分析表明:曲唑酮用量≥25mg/d、≤50mg/d时,治疗组疗效即高于对照组(OR=3.07,95%CI:1.79~5.28,P<0.000 1),继续增加曲唑酮使用剂量后,疗效不会显著提升;而当曲唑酮最大使用剂量>100mg/d、≤150mg/d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3.28,95%CI:1.41~7.59,P=0.005)。曲唑酮治疗ED见效较快,一般治疗4周即可明显提升患者IIEF-5(MD=2.44,95%CI:1.77~3.10,P<0.000 01)。Egger′s分析结果显示,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事件的各研究间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低(P=0.083,P=0.516)。结论曲唑酮治疗ED疗效确切且见效较快,当曲唑酮使用剂量≤100mg/d时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