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38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 毫秒
11.
目的:观察肾糖康对糖尿病肾病芋期合并脂代谢紊乱患者血脂的影响,为益气养阴,祛瘀化痰法临床应用提供±据。方法该研究选择80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证属气阴两虚,痰瘀互阻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那普利,治疗组加用自拟方肾糖康汤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①两组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均减低,与该组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为(81.56±25.29),显著优于对照组(95.97±19.45)(△P<0.01)。②相比于疗前,治疗组疗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疗后相比较,治疗组疗后TC、LDL-C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糖康能够改善早期DN患者高血脂、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病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川芪颗粒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方法:8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根据病情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治疗组加服丹川芪颗粒,对照组加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用药1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运动平板试验中ST段最大下降幅度、运动总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ST段最大下降幅度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运动总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治疗后ST段最大下降幅度、运动总时间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川芪颗粒能够减小ST段最大下降幅度,增加运动总时间,有效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运动预处理组,每组12只。后两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脑缺血120 min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 h、12 h、24 h后,采用Longa评分法评定;再灌注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线粒体ATP敏感性钾(mitoK_(ATP))通道蛋白内向整流性钾离子通道6.2(Kir6.2)和磺脲类受体1(SUR1)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与模型组比较,运动预处理组Longa评分降低(P<0.05),Kir6.2、SUR1蛋白水平下降(P<0.05),细胞凋亡减少(P<0.05)。结论运动预处理可能通过调节mitoK_(ATP)通道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从而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血栓心脉宁片治疗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配以血栓心脉宁片,两组疗程为3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治疗组在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血栓心脉宁片能够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分为运动预处理组(n=8)、模型组(n=8)、假手术组(n=8)。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2 h、24 h分别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随后取材,HE染色观察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及IL-6的含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运动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较模型组改善(P0.05),血清TNF-α、IL-1β及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脑缺血区皮质病理损伤减轻,间质水肿程度减轻,细胞排列较整齐,缺血区变性和坏死的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结论运动预处理可以降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反应,降低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电针结合健脾调神法与单纯电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寻找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运用自然数随机排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采用电针结合健脾调神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电针针刺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根据IBS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计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针结合健脾调神法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较单纯电针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对大鼠心电图和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丙二醛(MDA)浓度的影响及炙甘草汤加减方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模型,运用多道生理记录仪监测大鼠心电图(ECG)的变化,分别记录大鼠冠状动脉结扎30、60 min、2、4、6 h后ECG中J点的位移(ΔJ),冠脉结扎后6 h取血,测定大鼠血清中CK、LDH及MDA的浓度,并探究炙甘草汤加减方对其的干预作用。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30、60 min、2、4、6 h J点位移明显增高(P<0.05),血清中CK、LDH及MDA的浓度也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在这五个时间点上的J点位移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CK和LDH的浓度也明显下降(P<0.05),在MDA这个指标上虽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大鼠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后,心电图发生明显变化,血清中CK、LDH及MDA浓度明显升高,本实验所用的炙甘草汤加减方能明显缓解急性心肌缺血对大鼠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20,(2):111-116
目的:分析温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温针灸组、推拿组、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温针灸组接受4周的温针灸治疗,推拿组接受4周的推拿治疗,联合治疗组接受为期4周的温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接受为期4周的超短波联合膏药贴敷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各组治疗期间布洛芬使用量,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程度(VAS评分)与肩关节活动受限情况(Melle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各组肩关节疼痛与活动受限情况均有明显好转,VAS评分、Melle评分与中医证候评分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治疗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可以显著改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肩关节活动能力,抑制体内炎症反应,显著优于单独使用温针灸或推拿手法以及常规物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领导-部属交换质量与护士感知的授权行为的现状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领导-部属交换量表和授权行为量表对267名注册护士进行调查,所获资料行统计描述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护士感知到的领导-部属交换得分为5.22±1.09、授权行为得分为5.26±1.14,领导-部属交换质量与授权行为呈正向相关性(r=0.65,P<0.01).结论 护士感知到的领导-部属交换质量和授权行为处于较高水平且存在较大偏差,高水平的领导-部属交换质量可提升护士感知到的授权行为,医院护理管理者应给予护士更多的支持、帮助与关怀以提升其感知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假包膜神经血管束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A)组及腹腔镜下保留假包膜神经血管束子宫肌瘤剥除术(B)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同侧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术后第2、7、35、45天子宫肌瘤瘢痕区变化、肌层愈合、瘢痕区血运等情况,以及创面愈合区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将两组患者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应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进行计算。结果 B组患者术后瘢痕愈合程度快于A组,瘢痕区血流灌注情况及VI、FI、VFI值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假包膜神经血管束子宫肌瘤剥除术,术后瘢痕区血供丰富,创面愈合程度快于传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