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免疫是保证人体健康的一种生理功能。目前,人类对其认识和发展共经历了4个阶段(经验免疫学、科学免疫学、现代免疫学、应用免疫学)。其中,在应用免疫学阶段中,衍生出很多分支,例如:免疫治疗、免疫预防及免疫营养等。随着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中的崭露头角,不仅证明了其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而且使得人们将该思路拓展到解决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问题上。这种通过调节免疫治疗营养不良的方法被称为“免疫营养治疗”,并在近几年临床实践中有了较快速的发展。其中,胃癌作为营养不良发生率最高的癌种,免疫营养治疗在胃癌中的发展备受关注。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治疗方式降低围术期的不良临床结局、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此外还迫切希望其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胃癌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的机制、免疫营养维持肠道屏障的作用、常见的免疫营养素在胃癌围术期患者的应用、机制、疗效等进行综述,为胃癌患者围术期的免疫营养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p57kip2和PCNA蛋白在西宁地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60例食管鳞癌及其相对应的31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7kip2和PCNA蛋白,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分析。结果p57kip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率为28.33%,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率(51.61%),并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率为81.67%,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率(61.29%),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7KIP2与PCNA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11,P<0.01)。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p57kip2低表达与PCNA的高表达共同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食管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急性胰腺炎( AP)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探讨AP病程进展过程中免疫状态改变的原因。方法6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AP组( AP 6 h组、12 h组及AP 24 h组)。采用胰腺被膜下注射牛磺胆酸钠( Na-Tc)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空白组及假手术组在第6小时处死,胰腺炎组在造模后第6、12、24小时3个时点分批处死。每只大鼠处死前腹主动脉抽血5 ml,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并做病理评分。测定每只大鼠淋巴细胞计数及血清淀粉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及CD56+。结果假手术组与空白组比较淋巴细胞无明显降低( P >0构.05),随着病程的延长CD3+淋巴细胞逐渐下降,CD8+淋巴细胞轻度增高,CD4+/CD8+明显下降,CD3+/CD19+明显上升( P <0.05)。结论在AP病程中免疫系统的紊乱是逐渐加重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腺癌中微管解聚蛋白(Stathmin)1和突变型P53(TP53)的表达,分析二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确诊为胃腺癌的患者共72例为A组,经病理学确诊为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术后组织32例为B组,经病理学确诊为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内镜咬检组织32例为C组,距肿瘤边缘>5 cm的非肿瘤性胃黏膜组织15例为D组,均留取蜡块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组Stathmin1和TP53的表达。结果 4组Stathmin1和TP53表达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Stathmin1和TP53的表达与肿瘤最大径、增殖指数密切相关;Stathmin1的表达与肿瘤脉管侵犯密切相关,二者均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无相关性。相关分析显示A组Stathmin1和TP53呈正相关。结论胃腺癌中Stathmin1和TP53高表达对肿瘤形成和进展有重要作用。Stathmin1和TP53有明显的正向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青海地区粪便肠毒素脆弱拟杆菌(enterotoxigenic bacteroides fragilis,ETBF)和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水平与结肠息肉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严格按照排纳标准收集结肠息肉患者(结肠息肉组,n=50)、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n=30)及同期行结肠镜检查阴性的健康体检者(健康组,n=30)的粪便样本,用Q-PCR方法检测粪便样本中ETBF、Fn的水平,分析ETBF、Fn水平与结肠息肉的关系。结果 结肠息肉组粪便ETBF、Fn的水平比健康组高(P<0.05),比结肠癌组低(P<0.05)。粪便ETBF、Fn的水平在腺瘤性息肉组中显著高于非腺瘤性息肉组(P<0.05),结肠息肉的直径、数量、发生部位、巴黎分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ETBF诊断结肠息肉的AUC为0.781,敏感度为76%,特异性为70%,最佳临界值为31734.41copies/mg;粪便Fn诊断结肠息肉的AUC为0.733,敏感度为78%,特异性为60%,最佳临界值为23330.50copies/mg;当粪便Fn与ETBF联合诊断结肠息肉时,AUC增加至0.816,敏感度为82%,特异性为70%。结论 粪便ETBF、Fn水平的升高与结肠息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筛查和诊断结肠息肉的重要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6.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前列。但胃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深入探索胃癌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三结构域(TRIM)蛋白家族是一类以结构特征命名的蛋白质家族,能够参与蛋白质泛素化修饰、调控抑癌基因p53表达、促进炎症信号通路激活等生物学过程。研究发现,胃癌组织TRIM蛋白高表达,并且其表达强度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这一发现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TRIM蛋白家族在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RIM59、TRIM28、TRIM11、TRIM65、TRIM38、TRIM62和TRIM10作为TRIM蛋白家族成员,在胃癌的分子诊断、预后评估和靶向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长期居高不下。H+-K+-ATP酶β亚基(ATP4B)的主要功能是维持H+-K+-ATP酶活性,发挥泌酸作用。近年研究发现,ATP4B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并与胃黏膜的恶性转化与胃癌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通过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细胞凋亡、基因调控等过程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研究ATP4B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及其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可为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青海省境内河湟谷地青年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2003年2月至2013年2月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及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80例青年型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近5年组与远5年组,按照发病年龄设立青年型胃癌组(580例)和中老年型胃癌组(1 799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近5年组与远5年组青年型胃癌发病部位分析,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5.083,P=0.000);不同分化类型的构成比在青年型胃癌组与中老年型胃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74.473,P=0.000);鳞癌/腺鳞癌、印戒细胞癌构成比在青年型胃癌组与中老年型胃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642,P=0.000);HER2检测结果在青年型胃癌组与中老年型胃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4.446,P=0.000);早期胃癌各型在青年型胃癌组与中老年型胃癌组中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99,P=0.541);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在青年型胃癌组与中老年型胃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4.065,P=0.000);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在青年型胃癌组与中老年型胃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24.847,P=0.000);Lauren分型在青年型胃癌组与中老年型胃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83.671,P=0.000).结论 远端胃(胃下1/3)是河湟谷地青年型胃癌的好发部位,近端胃癌以男性居多;青年型胃癌HER2检测阳性率高于中老年型胃癌,且Hp感染率高;青年型胃癌以低分化、中低分化为主,Lauren分型以弥漫型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脂肪酸结合蛋白1(FABP1)的水平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作为研究对象, 将同期的4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CAG组。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FABP1的水平。分析3组研究对象Hp感染情况、血清FABP1的水平及两者间的关系, 分析血清FABP1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FABP1、CA19-9、CA72-4以及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对照组、CAG组、胃癌组Hp感染率分别为32.50%(13/40)、55.00%(22/40)、60.00%(24/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 P=0.032)。其中, 对照组与胃癌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组分别与对照组、胃癌组相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CAG组、胃癌组血清FABP1水平分别为[63.47(37.53, 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