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讨论肾脏疾病远程诊断的情况,并与心、肺、消化和肝肿瘤科4科作比较。资料与方法:从3158例进行远程会诊的病例中,随机抽取1600名,用均数计算和卡方检验,分析其中86例肾脏疾病的远程会诊情况。结果:远程会诊的病种几乎涉及所有肾脏疾病,患者平均年龄较小但年龄分布与住院病人一致,会诊所附检查资料多可化为文字类型,会诊目的绝大多数是要求明确诊断(73.2%)和提供治疗方案(93.0%),服务方专家则对原诊断和(或)治疗提出修改意见或提供新的诊疗计划,结论:肾脏疾病远程诊断已经成熟并在临床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肾脏疾病的远程病理诊断及血透病人的远程监护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血尿酸水平对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心脏手术的1 7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AKI诊断按照KDIGO定义和分期。高尿酸血症定义为血尿酸360μmol/L(女性)、420μmol/L(男性和绝经后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脏手术患者术后AKI的危险因素。结果:1 722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患者为527例(30.6%)。患者术后总体AKI发病率为35.5%(n=611),高尿酸组术后AKI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43.6%vs 31.9%,P0.001),危重AKI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10.1%vs 6.3%,P=0.006),高尿酸组患者住ICU天数显著多于正常尿酸组(P0.001),住院费用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P0.001),两组的肾脏替代治疗(RRT)率、住院天数、AKI死亡率和总体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在eGFR≥60 mL/(min·1.73 m~2)亚组中,高尿酸组AKI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40.8%vs 31.5%,P=0.001),在eGFR60 mL/(min·1.73 m~2)亚组中,两组的AKI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脏手术后AK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每增加1岁)、高血压、糖尿病、NYHAⅡ级、术前eGFR60 mL/(min·1.73 m~2)、高尿酸血症、主动脉瘤手术、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每增加1 h)。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术后AKI发病率显著升高,高尿酸血症是心脏术后AK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 采用无创左室压力应变曲线(pressure strain loops,PSLs)评价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后左室心肌做功的变化及单次血透对左室做功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组维持性血液透析≥6个月的ESRD患者92例,于非透析日采集患者二维长轴及短轴图像,其中28例患者在透析当天的透析前后30 min内再次采集图像。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采用PSLs进行脱机分析,获得左室整体做功指数(global work index,GWI)、整体有效功(global constructive work,GCW)、整体无效功(global wasted work,GWW)、整体做功效率(global work efficiency,GWE)及整体长轴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结果 两组比较:MHD组GWE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01),GWW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01)。透析前后比较:透析后GWI(P < 0.001)、GCW(P=0.002)、GWE(P=0.037)、GLS(P < 0.001)均显著降低,GW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2)。相关性研究结果: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与GWE、GWW、GLS具有相关性(GWE:r=?0.546;GWW:r=0.438;GLS:r=0.559;P均 < 0.001)。MHD患者超滤量与透析前后GWI及GCW差值具有相关性(GWI差值:r=0.547,P=0.003;GCW差值:r=0.500,P=0.009)。结论 PSLs结合后负荷和应变指标能敏感评估ESRD患者长期血液透析后心肌做功的改变及单次透析对心肌做功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Ⅲ型胶原纤维肾小球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提升该病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5年6月肾活检患者的病例资料,进一步分析其中Ⅲ型胶原纤维肾小球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共4例Ⅲ型胶原纤维肾小球病患者,其中2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45.5±10.7)岁。4例患者均无家族史,均无肾外累及。就诊时最常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肾活检病理改变多样,可表现为膜增生样改变、结节性病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其中1例同时伴有IgA肾病。1例患者肾功能轻度减退伴少量蛋白尿,肾功能及尿蛋白定量长期稳定;2例患者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制剂治疗有效,肾功能较前好转,蛋白尿部分缓解;1例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结论:Ⅲ型胶原纤维肾小球病呈散发性,可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肾活检光镜病理表现多样,容易漏诊;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比较目标导向肾脏替代疗法(GDRRT)与每日高容量血液滤过(dHVHF)治疗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9月128例心脏手术后发生AKI,并接受肾脏替代治疗(RR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GDRRT与dHVHF后的临床转归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 GDRRT组(64例)和dHVHF组(64例)患者院内病死率均为43.75%;28 d病死率GDRRT组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75%比57.81%,P=0.055),dHVHF组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h)和机械通气时间(d)均明显长于GDRRT组[356.5(176.3,554.6)比238.3(119.6,440.9),P=0.023;8.0(5.0,16.0)比6.0(3.0,13.5),P=0.042].两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GDRRT组肾功能完全恢复率显著高于dHVHF组(39.1%比18.8%,P<0.01);肾功能部分恢复率低于dHVH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比9.4%,P>0.05).dHVHF组RRT治疗期间血肌酐(SCr)最高值及出院时SCr值均显著高于GDRRT组(μmol/L:最高值559.0±236.0比440.4±192.0,出院值381.4±267.0比271.2±164.4,均P<0.01).RRT治疗72 h内GDRRT组和dHVHF组低血压发生率、平均动脉压(mm Hg,1 mm Hg=0.133 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9%比37.5%,82±13比81±15,均P>0.05);dHVHF组心动过速及凝血事件发生率高于GDRRT组(78.1%比59.4%,35.9%比20.3%,均P<0.05).dHVHF组住院期间治疗费用(万元)明显高于GDRRT组(1.500±0.280比0.985±0.300,P<0.01).结论 GDRRT治疗心脏术后AKI安全有效,短期生存率及安全性与dHVHF相近,而在改善肾脏预后方面的作用 及降低治疗费用均优于dHVHF.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去甲泽拉木醛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其细胞周期改变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0.625、1.25、2.5、5、10、20、40μM浓度的去甲泽拉木醛作用于Du-145细胞0、24、48、72h后,以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48h后于光镜高倍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细胞形态学改变;24、48h后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0、1.25、10μM浓度去甲泽拉木醛作用后的细胞周期改变。结果去甲泽拉木醛对Du-145具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当药物作用48h后,随着药物作用浓度的增高,细胞逐渐呈现皱缩、变圆、脱落、碎裂、贴壁减少等现象;细胞周期分析发现,10μM作用48h后细胞中G0/G1期细胞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出现明显凋亡峰。结论去甲泽拉木醛能显著抑制Du-145细胞的体外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相关。  相似文献   
47.
阿司匹林能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阿司匹林对血液透析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预防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采用自身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进行透析≥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并进一步根据年龄分为≤60岁和>60岁亚组。干预组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 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微炎性反应和凝血指标、内瘘栓塞率以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 结果 干预组年龄≤60岁的患者服药6个月后,血小板聚集率(PAR)和 hsCRP 水平分别为(68.14±8.45)%和(4.79±4.81) mg/L,较服药前(82.37±9.12)%和(6.94±10.26) mg/L显著下降(均P < 0.05),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AR(74.7±11.50)%和hsCRP(5.12±9.25) mg/L(均P < 0.05)。研究过程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各发生2例内瘘栓塞,内瘘栓塞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676)。干预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比7.2%,P = 0.052),两组间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比0,P = 0.495)。 结论 使用阿司匹林100 mg/d 6个月,可以显著降低年龄≤60岁的血液透析患者的PAR及hsCRP水平,改善微炎性反应状态,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但是对动静脉内瘘栓塞的预防作用还有待于更长时间、更大样本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8.
首次使用综合征(first—use syndrome,FUS)是血液透析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是采用首次使用的新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时发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表现为胸痛、背痛、呼吸困难、皮肤瘙痒等表现,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近年随着多种类型透析器的应用及对透析器复用的限制,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骨转换标志物的检测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骨代谢状况。方法随机选取7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通过测定骨转换标志物来观察骨流失状况。结果依据检测后的PTH值将研究组分成3组,A组PTH150 pg/mL、B组150 pg/mL≤PTH300 pg/mL、C组PTH≥300 pg/mL,3组组间年龄、血肌酐、血β-微球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磷、钙磷乘积、骨钙素、N-MID、β-CTX均有显著差异。β-CTX、N-MID、BGP、钙磷乘积、血磷、血β-微球蛋白各值A组B组C组,而年龄、肾小球滤过率各值C组B组A组。同时根据四分位法将检测后的β-CTX值分成4组,甲、乙、丙、丁4组均数分别为(0.725±0.225) ng/mL、(1.264±0.136) ng/mL、(1.699±0.184) ng/mL、(3.126±0.849) ng/mL,4组间肾小球滤过率、钙磷乘积、甲状旁腺素、骨钙素、N-MID均有显著差异,随着血β-CTX的升高,钙磷乘积、甲状旁腺素、骨钙素、N-MID值均增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着PTH值升高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反映骨代谢状况的骨钙素、NMID、β-CTX值均增高,骨代谢活跃,骨流失加重。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和营养不良的关系. 方法:选取治疗3月以上的MHD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受试者血清NT-proBNP.用Spearma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NT-proBNP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NT-proBNP、肌钙蛋白T(cTn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左心室肥大的相关性. 结果:130例MHD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皆显著高于正常参考值.合并心血管疾病(CVD)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CVD患者[4 649(2 920 ~ 14 069) pg/ml vs3 006(1 457~7 478) pg/ml,P=0.00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与年龄(ρ =0.195,P=0.026)、收缩压(ρ =0.306,P=0.001)、hsCRP(ρ=0.228,P=0.009)、cTnT(ρ=0.448,P<0.00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ρ =0.244,P=0.021)及左心室质量指数(ρ =0.537,P<0.001)呈正相关,与体质量指数(ρ=-0.153,P=0.031)、血清前白蛋白(ρ=-0.304,P<0.001)、三酰甘油(ρ=-0.246,P=0.014)、总胆固醇(ρ=-0.265,P=0.00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ρ=-0.254,P=0.012)及左心室射血分数(ρ=-0.194,P =0.040)呈负相关.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TnT(β =0.463,P=0.001)、左心室质量指数(β=0.324,P =0.003)及收缩压(β=0.208,P=0.008)与血清NT-proBNP水平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肥大的相关性高于cTnT及hsCRP. 结论:MHD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NT-proBNP水平与患者伴发CVD及营养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