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目的 评估某品牌7种微小RNA(miRNA)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性能。方法 采用多中心横向联合评价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家检测中心在同一时间使用同一批样本,对同一批号试剂进行性能评估。检测项目为miR-21、miR-26a、miR-27a、miR-122、miR-192、miR-223和miR-801,以miR-1228为内参。评估参数包括精密度、符合率、检出限和抗干扰能力。结果 10家检测中心检测8种miRNA的循环阀值(Ct)的批内变异系数(CV)均<5.00%,批间CV均<6.50%。10家检测中心检测20例临床血浆样本的总符合率均为100.00%(20/20),对50拷贝/μL标准参考品的检出率均为100.00%(20/20)。血红蛋白200 g/L、胆红素1 000 μmol/L和三酰甘油100 mmol/L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干扰。结论 该试剂盒检测7种miRNA的精密度、符合率、检出限和抗干扰能力表现良好,可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实验室和不同检测系统的使用需求和预期用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克隆性造血(clonal hematopoiesis,CH)突变是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携带的突变,是年龄和外在环境(吸烟、放化疗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肿瘤基因研究的进展,基因检测已成为实体瘤患者全病程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CH在实体瘤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将围绕CH的检出,详细阐述实体瘤患者组织样本及循环肿瘤DNA (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样本中CH的检测方法,探讨CH对肿瘤体细胞突变检测的影响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多中心研究,了解我国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点,为CRAB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法和判定标准,对2013年10月-2014年9月全国12省市46所综合医院ICU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病原学检测采用API鉴定系统或自动化鉴定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微量肉汤稀释法,所有资料采用STATA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46所医院59个ICU的住院患者32 077例,总住院日数276 909d,共发生CRAB医院感染683例,CRAB千日医院感染率2.47‰;CRAB医院感染以东北地区最高,综合ICU最常见;CRAB医院感染送检标本主要为痰液,占77.75%,CRAB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79.36%。结论我国医院ICU住院患者CRAB医院感染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应根据CRAB医院感染流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并落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医院各重症监护室(ICU)中血流感染患者血液中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主要耐药机制和克隆株流行现状。方法 收集2017-2019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ICU患者血培养中分离CRKP共32株。使用Vitek MS对菌株进行鉴定,并使用全自动药敏分析系统检测常见抗菌药物对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并测序检测CRKP中碳青霉烯酶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检测不同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 CRKP菌株对三、四代头孢菌素、加酶抑制剂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率均超过50%,仅对替加环素和黏菌素的耐药率为0%。32株CRKP中含bla_(KPC-2)基因31株(96.88%),含bla_(NDM-1)基因1株(3.13%),MLST将32株共分为3个不同ST型,其中ST11型29株占(90.6%),ST15型2株占(6.25%),ST2237型1株占(3.13%)。PFGE结果显示共有8个PFGE型别,其中以PFGE C型为主,16株(50.00%),D型5株(15.63%),A型4株(12.50%)。不同ICU内流行主要PFGE型别各有不同,肝脏外科监护室以PFGE-D型为主,占50.00%;心脏外科ICU、呼吸内科ICU和急诊ICU均以PFGE-C型为主,其中急诊外科监护室PFGE-C型占100.00%。结论 2017-2019年医院存在CRKP在各ICU内和ICU间克隆传播,流行的主要克隆株以PFGE C-ST11-KPC-2型为主,亟需加强临床意识和感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病区公共环境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污染情况。方法 对某新冠定点救治医院病区公共区域、脱卸区域和个人防护用品进行采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报告Ct值,分析个人防护用品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相关因素。结果 共采集病区公共区域环境标本100份,病区公共区域环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总阳性率为30.00%,脱卸区电梯地面、走廊公共区域地面、脱卸电梯按钮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0.00%、60.00%、40.00%。一脱区和二脱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出率分别为18.33%、1.67%。48.33%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其中外层鞋套鞋底、外层手套和防护服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5.00%、21.67%、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生岗位和高风险操作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高(均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病区公共环境、一脱区和个人防护用品可造成不同程度污染,做好个人防护和定期环境清洁消毒,可以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期间海马区肠三叶因子(ITF)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SD大鼠42只,其中实验性胃溃疡36只,正常对照6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大鼠海马ITF蛋白表达量和mRNA转录变化。结果: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质内,以及海马内部分神经细胞可见ITF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与正常大鼠比较,实验性大鼠溃疡1 d后海马ITF平均灰度值开始降低,随后逐渐降低,1周后达到最低水平(P0.01),维持2~4周后开始恢复(P0.05)。RT-PCR检测表明,大鼠实验性溃疡后1 d开始,海马ITF mRNA转录水平逐渐升高,1周达到最高值,其后开始下降(P0.05~0.01),4周后接近实验前水平。结论:实验性胃溃疡大鼠海马中ITF高表达可能是溃疡愈合过程神经内分泌调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RAF1)/补体5(C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提取300例 RA 患者(RA 组)和300例健康者 DNA(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检测 TRAF1/C5基因 rs3761847和rs10818488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TRAF1/C5存在基因多态性,但 RA 组与对照组比较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单倍体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 rs3761847与 rs10818488之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rs3761847位点 A 等位基因与类风湿因子(RF)阴性(P =0.001,OR =0.57,95%CI :0.41~0.79),抗 CCP 抗体(抗-CCP)阴性(P =0.001,OR=0.51,95%CI :0.35~0.76)及抗 Sa 抗体阴性均相关(P =0.02,OR =0.72,95%CI :0.55~0.94);rs10818488位点 G 等位基因仅与 RF 阳性相关(P =0.01,OR=1.40,95%CI :1.09~1.81)。结论TRAF1/C5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贵州汉族人群 RA 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8.
血清LDL-C直接法测定值与间接换算值的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直接法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与其间接换算值的偏差.方法 血脂测定方法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LDL-C用直接法测定和根据Friedewald公式换算,收集586例被检者血脂水平.结果 在三酰甘油(TG)低于400 mg/dl (4.52 mmo/L)的血样中,直接法测定LDL-C的水平基本高于其间接换算值,偏差的范围为-59 mg/dl(-0.67 mmol/L) ~ 48 mg/dl (0.54 mmol/L),差值的均值为 15.47 mg/dl (0.17 mmol/L)(P<0.001).结论 LDL-C含量直接测定与间接换算存在偏差,检测LDL-C含量需注意方法的偏差,建议采用统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频发多源性室早、室速、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的AMI合并恶性心律失常6例,均为前壁(广泛前壁)AMI患者,在常规治疗(扩冠、抗凝、抗心律失常、补钾、补镁等)基础上应用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或倍他乐克3.125~12.500 mg,每日2或3次(Bid或Tid),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加量到25~50 mg,Bid或Tid。2例经多次电击复律及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等治疗未能终止室速、室颤发作,静脉应用艾司洛尔,先稀释后静脉注射5~10 mg,继以1~2 mg/min静脉滴注,约30 min终止室速、室颤发作,静脉维持2 d后改口服阿替洛尔12.5~50.0 mg,Bid或Tid。结果 6例中抢救成功5例,死亡1例,存活率83.33%。除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开始阶段2例表现一过性低血压,1例因心功能不全猝死外,未见心功能恶化及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 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早期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周琰  王蓓丽    张春燕    潘柏申    郭玮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20,(3):1-5
目的 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探讨MTHFR 1298A>C 和MTHFR 677C>T 基因多态性与5- 氟尿嘧啶(5-FU) 化疗出现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 2016 年2~6 月,入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23 例消化道肿瘤患 者。提取外周血中的基因组DNA,通过Sanger 测序检测MTHFR 1298A>C 和MTHFR 677C>T 的基因型。随访其中 98 例含5-FU 治疗方案的患者,分析了不同基因型的患者发生毒副反应的类型及严重程度的区别。结果 123 例消化道 肿瘤患者中,MTHFR 1298A>C 野生型 76 例(61.79%),杂合型AC 40 例(32.52%),纯合型CC 7 例(5.69%)。 MTHFR677C>T 野生型CC 50 例(40.65%), 杂合型CT 61 例(49.59%), 纯合型TT 12 例(9.76%)。98 例化疗 方案中含5-FU 的患者中,MTHFR 677C>T 突变型(CT 和TT)显著增加化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χ2=4.188, P<0.05);MTHFR 1298A>C 突变型(AC 和AA)、性别、年龄、治疗方案与使用5-FU 产生的相关毒副作用无显著关 联性。结论 在接受5-FU 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中,MTHFR 677C>T 多态性显著增加化疗相关毒副反应的发生风险, 该基因可能成为预测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发生临床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能够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信 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